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沿着高氏修谱之路 探寻古意西关

2016-08-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74
转发:0
评论:0
沿着高氏修谱之路探寻古意西关,  如今,在西关村,只有一处高家祠堂和一处高家群楼,隐隐勾连着西关高家曾经的辉煌
族谱网——沿着高氏修谱之路 探寻古意西关
   如今,在西关村,只有一处高家祠堂和一处高家群楼,隐隐勾连着西关高家曾经的辉煌和些许古意。人们都忙着过眼下的日子,很少有人再将目光放到那些积满灰尘的记忆上了。
  为修谱,探访古村落,探访的古村落越多,追寻的越久,就越会为不少古村落的消失而惋惜、喟叹。
精美的石雕
  比如西关。西关如今是绣惠镇的一个普通村子,然而想当年,它却一度繁盛至极,这不仅因为它就坐落在老章丘县城,而且因为它有与旧军孟家齐名的西关高家。高家风流所及,直至“文革”之前,依然有上百座楼房和院落。
  然而如今,在西关村,只有一处高家祠堂和一处高家群楼,隐隐勾连着西关高家曾经的辉煌和些许古意。人们都忙着过眼下的日子,很少有人再将目光放到那些积满灰尘的记忆上了。
  一个人的家谱
  找到髙秉文的时候,这位65岁的退休教师正在家里忙着整理他的家谱资料,2009年从绣惠镇中心中学退休之后,身为高家二十三世孙的髙秉文,经常会碰到从外地到西关来寻祖归宗的人,但年岁久远,族谱无存,来寻访的人往往失望而归。
  于是,从2010年开始,髙秉文开始凭一己之力,重修高氏家 谱,4年时间里,他寻访了56户高姓人家,一户一户地找,一点一点地做记录,各种艰难,可想而知,“难的不是寻访和记录,难的是有人不理解,有时候好不容 易联系上一家,电话打过去,没说两句,对方就会很不耐烦地扣了。”
  寻访过程中,一些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也浮出水面,比如,慎修堂 只是高家五大堂号之一自修堂下设的其中一个小堂号,为什么会有人说它是西关第一大堂号?“原来慎修堂有个四太太,27岁就守了寡,儿子也死得早,后来,她 的孙子就给奶奶修了一座贞节牌坊,牌坊上的几个大字还是曹锟所写,这四太太和慎修堂于是就出了名。”
  按照髙秉文的调查,这四太太也被叫做“厚四太太”,这“厚”字,说的是四太太品行厚道,“收租子只出去吆喝一趟,从来不催逼。有人来交租子了,她也从不过秤,交上来的粮食有的干有的湿,湿的她就让人再晒一晒,也从不追究。”
  辛苦总有成果,令髙秉文高兴的是,4年的寻访让他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给自己定了一个截稿日子,他希望今年的10月31日,他的族谱能印出来。
  往事,并未消逝
  绣惠镇古城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高云,对西关高家也有过详细研究。据他说,西关高氏于明代洪武二年从河北枣强迁来章丘。始祖先居明水(祖茔在西马湾),历三世,又迁章丘城,建宅于城内高墙后街。再历七世,移居西关。
  高氏家族至四世高白岗时,已是良田千顷,楼台百座,车马成 套,奴仆数十,家值万贯的大户望族。不过最出名的故事,还是发生在十七世高即霞身上。这高即霞,就是旧军孟家中著名的孟洛川的舅舅。清同治元年(1862 年),捻军转战山东,清廷旨令郡王僧格林沁率精锐骑兵到山东联合各地方地主武装围剿捻军。东捻军的一部固守淄川城,清兵久攻不下,伤亡惨重。
  捻军善使马刀、长予,喜夜战,而清兵则依恃大炮、火铳、战 马,因此不利夜间交兵。所以每每夕阳落山,便深沟高垒坚壁不出,捻军往往乘敌不备出奇兵制胜。各地地主乡绅为保自己的庄园财势,效忠僧格林沁,便大效犬马 之劳。于是不断派服役丁众为官军输送粮米、柴草、酒烟、肉食等,唯有西关高即霞送去的是灯笼、火把、蜡烛等照明用具,这对清军破淄川起了极大的作用。
  僧格林沁于两军阵前挥毫疾书,备陈高氏在助官兵剿捻中所立的功勋,上奏朝廷。同时,还亲自召见高即霞说,待班师时,一定偕高乡绅晋京面圣。接到僧格林沁的奏折后,皇帝大悦,降旨钦赐高氏黄马褂,大花翎——诰封“世袭云骑尉”。
  老屋,收藏故事
  据高云的研究,高氏家族传至十三世时,即开始分成三大支。大 支高如坤的子孙主以耕读为主;二支高如介的后人以经商见长;三支高如恂的后代则以进学取胜。大支、二支居住西关,三支移居城里。其中二支人丁兴旺,财源茂 盛。高氏家族所经营的当铺、金店、银号等等,多系该支创办。三支家产资财一般。代表人物是十八世高奇峰,出身廪生,是清末民初的书法家,他拥护康梁变法, 思想比较进步。
  大支高如坤,人丁不旺,经济也较贫困,至抗战前仅有四五户。其优秀人物是周总理的老师高盘之先生。他不仅是这支的头面人物,而且为整个高氏家族增添了光辉。有关高盘之和周总理的师生情谊,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髙秉文并未享受过祖上的荣华富贵,出身贫农的他,在“文革”时还被大字报写成“地主分子”,当时,他找到老师申辩,并发表郑重声明,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高前锋”,“那个年代,村人没事儿就批斗地富反右坏,高氏后人,往往成为靶子。”
  和高家人一样,高家那些楼房的命运也在土改后发生了转变,除 了留一小部分给高家人住,大部分的房子都被充了公。到了“文革”,大量的楼房都被拆了,“破四旧立四新”风潮所及,连高即霞的坟也被扒了,里面的金银珠 宝,和那件皇帝御赐的黄马褂都被洗劫一空,墓前石碑,也悉数被砸。
  唯一的幸运,发生在高家祠堂和高家群楼身上。坐落在西关村观 音堂街中段路西的群楼,因为有着西洋风格而备受瞩目,电视剧《东方商人》内外景大都取摄于此。而如今还被用作西关村委会办公地的高家祠堂,也因为村支书李 寿民有心,不时进行维修,所以这二进院落,保存得相当完好,镶嵌在墙上的几块清代石碑,更是被当作文物保护了起来。只是,一出高家祠堂,便是车来人往的宽 阔马路了。有关古村落的想象,只能躲在祠堂里,或者看着髙秉文收集到的族谱资料,才能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即墨黄氏西关族创修族谱序翻译
1-创修族谱序余黄氏自永乐二年由青郡徙墨之西关,世代相传二百余年。族属渐盛,不思,所以联络之其如,敦宗睦族之谓何。吾不自量窃与弟慨然有木本水源之思,但先人邶墓相传可指,而先人名讳恐难尽详,维时徧访宗长各抒见闻。能记忆者详之,不能记忆者阙之,仍如影图所载,罔敢添注。先写成帙,后付梓人,则是谱也。所以明敦睦之意亦欲使后之修普者有所循焉而。崇祯十二年秋八世孙黄道燦、黄道章谨志白话文译文:我黄氏从永乐二年由青州迁徙到即墨西关,世代相传已有二百多年。虽家族繁衍兴旺,却不思其兴盛之根源。所以我就想联络其后人,共同探寻为何我族人能友善和睦,淳朴互助。于是,不自量力的我便私下同胞弟慨然相约,开始共同寻求黄氏宗族的根与源。可是,自先人古墓所传下来的墓志记载很少,使得祖上先人辈分、名分难以有详细完整的表述。于是,就遍访宗族长者,令其各抒发己所见所闻,对有记忆者的表述做详细记录,对不能记忆者,则暂且空起来。但仍...
· 高沙袁氏五修谱序
湖南高沙石磁袁氏五修族谱序(2015-04-0315:21:06)标签:袁公光五郎族谱洞口高沙石磁湖南高沙石磁袁氏五修族谱序九州生气恃风雷,黄炎子孙尽尧舜。喜今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癸酉春,民意起,时隔四十六年,又正本清源。直明老师事申领先,倡议召集各位族长,筹款撰纂。仁彪老师等人为谱增撰纂赞文四篇,更是锦上添花。再容兄等人赞助现金二千元,以补其经费不足(名单按金额多少同等金额按班次和年龄排列谱中做记,流芳百世),为此盛举,奠定了物质基础。承通力合作,值中秋圆满修缮。纵观夫我袁氏族史,灿烂辉煌,源远流长,英名美德,万代颂传。鼻祖天罡公,唐贞观时人(公元六百二十七年),父纬Z,母仙女,居成都,后从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早禾渡梅子坡长丰乡永丰里九龙峰万福庙立业,精研数理,与李淳风齐名,拜为国师,妣赵氏婆,生子应升,才貌超群,年少登第,爵关内丞相,妣李氏婆,生子宗高,年十四中状元,封尚书。迁绥始祖进现公...
· 高汉常氏捐赠十五修族谱
6月18日,常国新、常大清、常敦流等高汉常氏宗亲走进“常春藤书屋”,将全套3本、约70余万字的十五修《忠武堂·维扬江都常氏族谱》捐赠给江都图书馆。常国新告诉记者,经史料证实,江都高汉常氏为明代开国大将常遇春的后人,族祠名为“忠武堂”。史可法曾为《怀远忠武常氏宗谱》作序,郑板桥亦题诗缅怀。常敦流说:“1917年,高汉常氏忠武堂谱完成第十四修,距今整整百年。第十五修家谱打捞还原了若干珍贵史料秘闻,许多故事令人感佩。”据史料记载,王姓常,讳遇春,字伯仁,号燕衡,汉族,安徽怀远人。其体貌奇伟,力大过人,精于骑射,历战克敌,为大明皇朝建立盖世功勋,军中称之“常十万”。妻定远蓝氏,生三子,茂、昇、森,皆朱元璋赐名。洪武三年(1369年)初秋,常遇春北伐凯旋,班师回朝,抵达柳河川,不料患病身逝。朱元璋亲自前往祭奠,开棺睹容,失声痛哭,立即脱下身上龙袍,覆盖在常遇春遗体上,作为寿终锦衣。随后,明太祖追授其...
· 高塘李氏家族修谱史,九修族谱费银四千余两
明朝期内,十代腾芳著“宗族便览”,记史简略。另有家族内一些名人墓碑,载述某人或家族某段的历史。清康熙五十一年,十三代先人士鲠独资倡修,仁麒、世骏、鸣鸾、廷骥、天象协作,谱修成,高塘李氏有谱此始。越三十五年,即乾隆十一年,天龙、邦桂及各行诸人同力,至乾隆十三年修成,此二修。乾隆二十二年适宗祠建成,复议续修族谱,举其事者,渟、漟、邦纯,此三修。乾隆五十五年,全族仍推渟主其事、邦良、邦俊等四十余人协力此四修。嘉庆二十五年,推编订为邦宣、家联,同修邦模、邦诚等,此五修。道光八年,距五修后八年,族议有遗碍处,急于更新,族人复议,增修谱牒,家赒家杰任编定,此六修。同治初元,距六修三十余年,续修族谱始于咸丰,至同治四年始刻成书。族支派渐繁,而中又多事故。故推延岁月。编订家赛、树之、之钅皇、之霜等,光柄校对,从事者三、四十人,此七修。八修在光绪壬寅年,编修过程未见记载。民国十五年,首推大纶,大蕖主其事,光...
· 花氏修谱谱序
古者吹律定姓于是乎有族,族者凑也,言凑聚而不散也。因睦以合族,于是乎有谱。谱者谱也,言谱列而无遗也。甫阳朱文霆云受姓之初,一人而己。则凡姓是姓者,皆族也。自延蔓他适声迹不通,于是各异其族而不复知其初之同一人者,此谱之所以作也。吾乡花氏族系福建安溪人也,康熙间有天赐公者由北港而播迁与七姓人同家斯土坦。我东床实为蒲门之鼻祖。迄今子子孙孙引之勿替矣,本春贵宗人士议立族谱而以纂辑,延余顾余也桑梓在望,瓜葛非遥,亦何得力为推诿,爰与儿辈缠订稿本开刷,于中和令节越数月而始竣。问序于余,余观夫世之治家者惟生产是务其于亲睦也,念或弁而不省,甚且相凌相诟挤同于异姓矣。今诸君殷殷以作谱,为重行见人文鹊起,科第蝉联,桂馥荣何不可?于是谱之成兆之也是为序。时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阳月邑庠生云卿潘汝澜顿首拜撰续修谱续尝考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图志,奠世系序昭穆,所以纪载源流于不替者史也。实谱也自庙制既湮,谱牒亦失,溯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