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退休教师续写《马氏族谱》,诉说民间乡愁

2016-08-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20
转发:0
评论:0
退休教师续写《马氏族谱》,诉说民间乡愁,      在济南长清区归德镇的有位70岁的退休老教师叫马复顺,他花了3年时间,

退休教师续写《马氏族谱》,诉说民间乡愁   

       在济南长清区归德镇的有位70岁的退休老教师叫马复顺,他花了3年时间,写出8万字、共100页的《马氏族谱》,记录了马氏支脉历史变迁,记录了民间的乡愁。

  “从少年时代起,就听人说,我们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那是什么朝代?那棵大槐树有多大?怎么许多人都这样说?我们的族源究竟来自哪里?心中存有许多疑团。这些疑团困扰我很多年。”谈起续写族谱,马复顺说,每当问及一些有文化的、年龄大的人,也都是如陷五里云雾,说不出头尾!”

  马复顺告诉记者,族谱是同宗同族的血亲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直系和事迹的历史书籍,它作为历史文献的组成部分,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华民族文化三大支柱,“说到底族谱就是一条血脉、是一座桥梁、是一条纽带,将同根同族的人们维系一起,代代相传,永远铭记,永不分离!它在人类历史延续过程中,发挥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所以说修谱对后代尤为重要!”

  马复顺自小酷爱历史,毕业后回乡任教,成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1971年任教,教书40年。退休回家的马复顺,终于有了时间和精力来梳理马氏族人的脉络了。

  在归德老村曾建有一马氏祠堂被毁殆尽,但是族谱碑还保留下来,马复顺就来到归南村寻找到族谱碑,连续往返半个月,研究推敲碑文,理清轮廓与脉络。那上面记载了始祖在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自山西移民至山东济南、长清、归德这地方,已有600多年,并繁衍二十四代人。上面仅记载到清末,后来出现了断层。

  马氏祠堂的线索断了,马复顺就走访老人,搜寻那些珍存的族谱折子与“族谱中堂”。利用现在较为便捷的通讯工具,调查新疆的、青海的、黑龙江的、上海的……将这些大量的信息汇总梳理。终于有了清晰的脉络和眉目。

  马复顺如是说“退休了应该发挥余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大家的事情。修谱、续写谱文化,留住乡音,也不愧是善举,是余热的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8本族谱续600年乡愁
近日,平原县农民张广峰的翰林斋书画院,人流如织,大家来参观散发着阵阵书香的张氏族谱。张广峰、张谦谊、张忠志等3位农民,先后走访7000多人,自费3.7万元,经过10年孜孜不倦地整理,终于完成了平原张氏族谱的修订工作。老族谱仅剩一套民国后再未修订据记载,张氏最早追溯到北宋时期,后来从河北迁至历城王舍人庄,明朝时迁居平原县。65岁的张广峰是已知平原张氏的第十八代后裔,早就有修订张氏族谱的想法,2004年,张广峰与同族张谦谊、张忠志一合计,决定将想法付诸实践。张氏族谱在清代乾隆、道光、光绪年间曾经修订过三次,民国至今未再作修订。经历过多次动荡岁月,包括张氏在内的不少老族谱被销毁,这让张广峰深感遗憾。经过多方打听,张广峰他们得知张氏老族谱仅剩一套,记录了平原张氏从第一代到十七代的历史,珍藏于坊子乡古楼店村张新达家中。他们寻到这套老族谱,借来后复印保存,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新族谱的修订工作。走访700...
· 退休教师喊出"贬伍"口号
转自荆州热线tml文化墙上的伍子胥画像引起争鸣退休教师喊出"贬伍"口号在“四城同创”活动中,荆州区人民路建起了一道文化墙,35位“荆楚历史名人”的事迹与画像跃然墙上。其中,除了屈原、楚庄王、关羽、孙叔敖等家喻户晓的名人外,还有楚国名将伍子胥。然而,就是这位战功显赫、才智过人的楚国名将,引起了退休老教师童知万的关注,他认为:伍子胥是一个背叛楚国、心胸狭隘、公报私仇、给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人,对于这样的人,不宜作为“英雄”宣传。反之,那位极力反对伍子胥灭楚、并燃烧满腔热血搬来救兵,救楚于危难的伍子胥之挚友申包胥,倒是不应该被今人所遗忘,真正该“上墙”让今人敬仰的是申包胥,而不是伍子胥。伍子胥生于春秋末期的楚国(今监利县黄歇口镇伍家场),系著名的军事家、吴国大夫。其性格刚强,青少年时即习武,智勇双全。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因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
· 乡村教师续写族谱记录600年乡愁
现年43岁的李学宾是肥乡县郭家堡村人,由于自小酷爱历史,上大学报考了历史教育专业,毕业后回乡任教,成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2006年,村里重修李氏宗祠,因年代久远,历经战乱、饥荒、文革等动荡时期,原有资料缺失较多,旧族谱又记载模糊,致使有的族人世系混乱、排不清辈分。为了更正这些错误,身为二十世孙的李学宾责任感油然而生:“我要续修族谱,为族人唤回共同的回忆。”萌生了这个想法,李学宾开始有意识地寻找、搜集相关信息。2008年2月14日,凭着族中年长者口口相传的“族人住在上蔡县东大街,曾出过一个知府叫李景梅。”的信息,他和同村李清河一起踏上远赴河南上蔡县寻找李氏分支的道路。由于线索不明确,到达后不知从何入手。无奈,只好挨家挨户敲门询问,直到深夜才找个住的地方。第二天,他们又来到该县地方志办公室寻求帮助,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几经辗转终于找到李景梅的后人李启勋,虽然没有找到相关文字记载,但根据李启勋...
· 景县七旬退休老人历时六年续修孟氏族谱
近日,75岁的老人孟祥凯退休后致力于续修族谱,用了6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孟氏族谱》的编修工作,并将其编印成册。今年75岁的孟祥凯,老家在景县刘集乡周西彦庄村,大学毕业后在邢台城建系统上班,有次回老家探亲,孟氏长辈将光绪18年和民国五年合并编印的《景州孟氏榆林支谱》送给他。孟祥凯对此非常感兴趣,他认为族谱是一种传统文化,应该得以传承,于是便产生了续修族谱的想法。2010年开始,孟祥凯用了6年时间,深入景县及周边28个村庄走访调查,掌握大量信息,通过反复核实、总结分析、修误补漏,将3100人登记入谱,并制作成册。内容详实,层次清晰,孟氏名人、人物记载一目了然,风格严谨质朴。孟祥凯介绍,他们孟氏一族为孟子后裔,他为第75代。此次修编的族谱将文字和谱式加以创新,不仅添加了许多旧谱中未记载的人和事,更从第74代开始将女性载入谱中,打破了传统族谱中“男尊女卑”的一贯做法,体现男女平等。其次一大创新是...
· 记退休教师姜翠兰的助学故事
记退休教师姜翠兰的助学故事姜翠兰是我市市直一幼的一名退休教师,家住东莱街道丽园社区。退休后,姜翠兰不停奔走,为贫困学生送去关爱和温暖,8年间共资助过50多名贫困学生,带动100多位爱心人士参与助学活动。2008年,姜翠兰的丈夫到七甲镇帮扶,回家后讲述了七甲中学有两名学生因贫困面临辍学。姜翠兰听后非常难受,第二天便到七甲镇看望这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父亲重病卧床不起,一个父亲因而。有个孩子家的墙壁上还裂了个大口子……”说到动情处姜翠兰流下了眼泪。姜翠兰联系好友,一起资助这两个女孩,募捐善款、物品达万元。此后,姜翠兰开始留意身边因贫困而辍学的孩子。姜翠兰不会开车,一般都是乘公交车。有的孩子家住得远,在外面跑一天,两条腿累得发僵。睡一晚,第二天又骑着自行车出门为孩子们筹集善款。助学8年,姜翠兰走了很多地方,前后共资助50多名学生。很多人被姜翠兰感动,加入到她的团队来,和她一起进行爱心捐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