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家谱历经历史沿革 古旧家谱,尘归何处?

2016-08-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2
转发:0
评论:0
家谱历经历史沿革古旧家谱,尘归何处?,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古代颜氏

  家谱历经历史沿革 古旧家谱,尘归何处?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古代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其史学著作《史记》、《汉书》、《三国志》中分别使用谱牒内容,使得史书更加准确与完备。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房谱、世谱等,是同宗共祖的男姓血亲集团,以特殊的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俗人情等。中国家谱历史悠久,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时代,数千年来,在不同时代,家谱显示了不同的形态,家谱文献成为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当以地缘取代血缘的发展趋势时,宗族的代表符号——家谱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神秘的宗族符号

      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中国姓氏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家谱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正史的记录毕竟是有限的,范围也太广,而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利补充,更加生动。如果我们现在珍视和珍藏好家谱,那么也是将来子孙了解我们的一个范本。”

她还说到,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不仅我国,而且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我国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我国山东来认祖寻根。

     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历史沿革,家谱的发展经过了一波三折。20世纪初,由于社会动荡,家谱修纂工作逐渐停止。原有“三十年一修”的家谱普遍缺失了两至三代人的记录。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内地一些以往宗族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零星的新修家谱。

进入21世纪,修谱之风在较为富裕的农村地区渐成气候。在这些地区,当族中较有威望、受过一定教育的长者发出“重修家谱”的倡议时,得到族人的热烈响应,并成立专门的宗谱理事会,负责搜寻旧谱、募集资金、整理当代族人资料等事务。重修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等到修订完毕,家族会举行隆重的颁谱典礼,并用各种庄重仪式将家谱“请”回家珍藏。

为了怀念远去的记忆

     如今,一些地方官方和民间修家谱热情高涨,据东阳谱牒研究者马云鹿分析,可归纳为经济的稳步发展、宽松的思想氛围和与日俱增的崇祖寻根意识。

从宋代开始,修纂家谱是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有修谱的地区,随着思想的解禁,曾被视作封建迷信的家谱可以自由流通阅读,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尤其是老人们的美好回忆。而日益安定、富裕的生活,则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精力。在乡土社会结构日益呈现松散的情况下,修家谱被认为是维持家族凝聚力的一种途径。人们热情操办家谱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求一种凝聚力。

     修谱还被视为重新树立家族观和道德规范的途径。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在浙江温州等地,华侨回乡首要之事就是寻访家谱。当浙江东阳赵氏家族要重修家谱的消息传到台湾后,27位赵氏后人立刻捐助了21万元新台币。随着家谱的复兴,上海、镇江等地图书馆相继开辟出家谱阅览室,用来接待海内外络绎不绝的寻根者。许氏家族曾是江苏句容的名门,其后人意外地在上海图书馆找到了失落已久的家谱,全族皆为之沸腾,老人们更是喜泪横流,散落在内地和台湾各处的族人们一起复印家谱,并举行了家谱返家活动。

古旧家谱,尘归何处?

     面对家谱的复兴现象,有专家担心家谱的生命力只能持续一时。青年一代家族意识的日渐淡漠,是家谱将遭遇或已遭遇到的真正壁垒。近10年来在东阳走村问乡的马云鹿说,在他寻访的每个村庄,提起修家谱,都是年长者劲头很足,而年轻人不理解。在浙江兰溪,目前民间收藏的家谱达500种以上,存量为浙江省县级之最。然而,令兰溪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彩标感到担忧的是收藏户主已由型的父祖辈开始向对家谱无多大兴趣的儿孙辈交替,而年轻人对家谱的存放、借用、翻晒等并不重视,所以近年来损毁的较多。

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王鹤鸣认为,家谱不仅是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旧家谱能否发出新声
是谁唤醒了一度沉睡的家谱?当中国社会清晰地显示出以地缘取代血缘的发展趋势时,宗族的代表符号———家谱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家谱,从私藏走向公有《中国家谱总目》,这部旨在“集存世中国家谱之大成”的鸿篇巨制,目前已征集到家谱目录6万多份。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秋芳说,这与近年来民间修谱、捐谱行为日盛有着密切联系。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到了20世纪初,由于社会动荡,家谱修纂工作逐渐停止。解放后,家谱更是被视作“封资修”的产物,遭到大规模的毁灭。原有“三十年一修”传统的家谱普遍缺失了两至三代人的记录。直至80年代初,一些以往宗族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零星的新修家谱。90年代后,继之而起的是浙江温州、珠江三角洲等一些经济活跃、与海外交往密切的地区。进入21世纪,修谱之风在较为富裕的农村地区渐成气候。在这些地区,当族中较有威望、受过一定教育的长者发出“重修家谱”的倡...
· 古旧家谱能否发出新声
是谁唤醒了一度沉睡的家谱?当中国社会清晰地显示出以地缘取代血缘的发展趋势时,宗族的代表符号———家谱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家谱,从私藏走向公有《中国家谱总目》,这部旨在“集存世中国家谱之大成”的鸿篇巨制,目前已征集到家谱目录6万多份。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秋芳说,这与近年来民间修谱、捐谱行为日盛有着密切联系。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到了20世纪初,由于社会动荡,家谱修纂工作逐渐停止。解放后,家谱更是被视作“封资修”的产物,遭到大规模的毁灭。原有“三十年一修”传统的家谱普遍缺失了两至三代人的记录。直至80年代初,一些以往宗族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零星的新修家谱。90年代后,继之而起的是浙江温州、珠江三角洲等一些经济活跃、与海外交往密切的地区。进入21世纪,修谱之风在较为富裕的农村地区渐成气候。在这些地区,当族中较有威望、受过一定教育的长者发出“重修家谱”的倡...
· 常熟归氏家谱
家谱名:归氏世谱:二十卷,首一卷:[常熟]作者:(清)归令望纂修堂号:先祖:始祖:[宋]归罕仁;先祖:[宋]归百九;先祖:[宋]归祖山;先祖:[宋]归荣四;先祖:归道澄;先祖:归道清;先祖:归道流;先祖:归成克;先祖:归成章;先祖:归椿;先祖:归雷;先祖:归霆;先祖:归电;先祖:归谟;先祖:归学思;名人:归有光;名人:归起先;名人:归允肃居地:江苏归氏家谱>常熟归氏家谱版本:清光绪14年(1888),刻本摘要:南宋後期,有罕仁、百九、祖山者,兄弟行也。祖山为松陵支祖,百九为嘉兴d李支祖,罕仁为常熟虞山支、昆山支、湖州吴兴支共祖。罕仁咸淳中因官居太仓吴中,孙荣四迁常熟白茆浦,一子三孙:道澄为归墅支祖,道清为东店支祖,道流为西田支祖。道流四世单传,五世而衍为成克、成章两房;道清玄孙号黄山,三子,衍为乾坤晓三房。道澄曾孙椿亦三子,曰雷、霆、电,别为西分、东分、f里三大支。雷子谟,官鸿胪序班...
· 尘归尘土归土揭秘古往今来的墓葬方式!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成本也是随之步步高升,时至今日,一块墓地的价格动辄数万、十多万的价格不得不说是一个不小的经济压力。市井之间流传着一句话:“现在非但病不起,连死都死不起了!”墓葬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不一定只能土葬、水葬或者火葬,因为地域以及文化的不同,有些地方的墓葬方式非常独特,而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一些新奇的墓葬方式也出现了。网络配图冰葬:这种新兴的墓葬方式是由瑞典的科学家们研发出来的,灵感来源于爱斯基摩人的墓葬习俗—挖个冰洞作为将死之人的安息之地。这种冰葬由几个步骤组成:首先,技术人员会将遗体放置于一个冰柜之中,然后浸入温度为-196℃的液态氮里使得遗体变得干脆,接着将遗体放置入震动仪器中进行震动,使得遗体变为碎粒,再将这些碎粒送入真空箱中进行水分蒸发,蒸发完之后将碎粒放入金属分离器里除掉所有的人工物品,最后直接撒入大自然,或放入可降解的有机棺材里,半年以后...
· 家族中,家谱起源于何处
血缘亲疏的辨析,族群世系的认同,应是谱牒产生的根源,口述口传的世系,正是家谱滥觞。古有“瞽矇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吕思勉考证,“瞽矇之职,盖尚在小史之前。”可见了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确有口述家谱的存在。我们追溯家谱产生的源头,可以发见家谱(严格地说只能是口述族群世系)、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相及”。此后万变不离其“别”与“聚这两个基本功能的,但随时代推移,社会制度不同,其具体内涵和所起作用也不一样。”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脈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以后几个阶段。周代实行的是宗法封建制度:“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白虎通义》:“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礼记.大传》“族”本来只是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并无尊卑主从之别;而进入队级社会,便有了“宗”,也就是在亲族之中奉一人以为主,主者为尊并有特权,他死了则由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