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土司是否被满门抄斩?族谱详细记载当时情况
族谱不仅记录家族历史,同时记录了当时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以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今年7月4日,遵义海龙囤申遗成功一周年座谈会上,有专家提出:明朝视遵义播州最后一代土司杨应龙为“造反者”,派兵剿灭,并满门抄斩,难道杨应龙真就没有后人了?贵州都市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8月2日,在汇川区高坪镇,几位杨姓老人带领记者参观了檬梓桥村几座左右两边矗立两根华表的墓葬,称墓志显示与家谱记载一致。根据推算,他们是杨应龙的第十二代嫡系子孙。华表墓葬群 当地有10多处当日中午,在74岁杨秉禄老人、杨氏家族海龙囤直系族长杨国政等人的带领下,记者在汇川区高坪镇檬梓桥村铁路边一片庄稼地里,看到几座古墓葬,每座墓葬规模十分很宏大,极像一座小山丘,墓葬左右两边还屹立着两根约高2米的石华表,华表顶端的石狮子怒目圆睁,华表上刻的字还清晰可见,两座坟墓葬于清朝道光8年(1828年),距今188年。据了解,在封建社会,七品以上的朝廷官员死后,才能在坟墓两边立华表。杨国政族长称,其中一座坟墓葬者名叫杨謐,字宁一,官衔武略骑尉,清朝六品,另一座坟墓葬者名叫杨谟,名义立,是一位举人。杨国政叹息到,前几年修建汇川大道,现今修建外环高速路,附近还有3座同样立着华表的坟墓被将搬迁或淹埋,随着遵义城北建设的展开,这两座坟或许将被搬迁或破坏。“这里墓葬群的埋葬者,都是我们的祖宗,在家谱中均有详细记录。”杨国政介绍说,按家谱字辈推算,是播州末代土司杨应龙的第七代嫡系子孙,当前传承到他这辈,正好是第十三代。随即,杨国政拿着泛黄的家谱,逐一查看和核实祖宗杨应龙后的各代子孙墓葬。记者看到,向这样立着华表的墓葬群有10多处。家谱记载:奶妈背孙子逃往绥阳唐朝乾符三年(876),杨端应唐朝僖宗皇帝招募平复被南诏侵占的播州,复播后担任播州侯,并世袭29代,历经了4个朝代,725年。1600年,明朝万历皇帝疑猜播州末代土司杨应龙谋反,赐兵部侍郎李化龙尚方宝剑,集结起八路24万兵力剿播州,经114天的鏖战,第29代土司杨应龙战败,官军焚烧了海龙囤,杨应龙含香跃入火药池,杨氏满门遭株连。杨国政解释说,明朝万历二十八年 (即1600年) 六月初六,明兵攻破海龙囤,杨应龙见大势已去,为保杨氏血脉,他托一个姓穆的奶妈背着襁褓中的小孙子,用绳子从海龙囤悬崖峭壁吊下,这个奶妈背起这个幼子绕道干溪,八流水等地逃去绥阳,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视杨应龙为“反寇”,不敢露其真姓,幼儿取名含赤 (饱含血泪之意),在绥阳高枋子一座庙里落脚,并将寿松抚养成人。明朝崇祯皇帝时,重新审视万历皇帝的平播之战,查找到杨应龙后人,给予杨氏后人平反,此时,含赤恢复杨姓,正名杨寿松,当崇祯皇帝获知杨应龙还有一孙子健在,并赐予杨寿松领取19年五品官员俸禄,为感谢皇恩,杨寿松在领取俸禄时签名为杨俸禄。杨国政展示了一本已泛黄的家谱,记者看到,家谱里此段记录非常清楚。其字辈是从杨应龙起的:“龙栋寿葵,昌木水山,起怀廷治,秉国芝光……”“近4年来,我们对家谱中记载每处墓葬进行逐一清理和核实,目前为止,已查出居住在遵义城区周边上万人是杨应龙的嫡系子孙。”杨国政说。史志专家:墓葬群有保护价值遵义史志专家李连昌说,从现有墓葬群显示,杨应龙的后代并没有因为平播后就此消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然继承了祖先的传统,奋发努力,对国家和社会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得到了历代皇帝的诰封和名家的题识。如今,海龙囤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古墓群如果被开发出来,可成为海龙囤文化附属的一部分,也将成为研究播州杨氏的实物依据,并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价值。“另外,且不论古墓群是杨应龙嫡裔所遗留,仅就保存如此成规模的大型墓葬在遵义已极为罕见,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因没有专业性的措施进行维护,大部分墓碑、华表都严重风化,急需抢救性的保护。”李连昌忧心地说。当前,杨国政等人正在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对墓葬群进行合理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