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沈氏宗谱书画长卷一年只见一次,外姓杜绝观看

2016-08-1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28
转发:0
评论:0
沈氏宗谱书画长卷一年只见一次,外姓杜绝观看,  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镇中有着这样一卷祖先流传下来的沈氏宗谱书画长卷,该卷近百年来
    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镇中有着这样一卷祖先流传下来的沈氏宗谱书画长卷,该卷近百年来是由村中的5名德高望重的村民轮流保管。
沈氏宗谱书画长卷神秘流传
       据光绪乙亥(1876)重修《沈氏宗谱》记载“道光乙巳年(1845),纱帽一顶、龙袍一件、伴玉带一围。从咸丰辛酉(1861)年兵燹时遗失,故今无考。手卷一轴志春收藏”。该沈氏宗谱书画长卷长17.4米,宽0.34米,宣纸质,绫边,书法16幅、画像16幅。卷首有黄溍及原道书院山长(相当于院长)兰溪人吴履的序,往后依次有明翰林编修苏伯衡(苏轼九世孙)、明代重臣刘伯温,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的揭傒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金华四先生之一,宋元名家何基,南宋文学家、书法家真德秀,黄溍学生王子充,宋元浙中学派中坚人物、浙中理学名家金履祥,著名理学家金华人许谦,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等题赠的序、文、赞、诗,并有宋开宝九年(976)、嘉定五年(1212)宋皇帝为沈氏先祖宋初宰相沈义伦、南宋左丞相沈誾的二道诰命和敕命,在序、赞、文、诗中间有沈氏祖先梁东阳太守沈约、宋初宰相沈义伦等的画像。从宋开宝九年(976)皇帝圣旨计算,距今已有1038年了。
       由于长卷形成时间长及保管不善,整体已经发黄、发脆,有多处破烂,污渍,字迹缺失,有几处用透明胶粘着。
      该村有一条几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矩,沈氏宗谱书画长卷只有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日才可由村中五位长者相约,在沈氏祠堂“凝瑞堂”或打扫干净的晒场上透风、曝晒。事先,长者须沐浴然后焚香祷告祖先后方可见光,在强烈的阳光下最多晒上半个时辰立即收藏。外姓村民一律不得观看,连本姓村民也只有在此日才能一见祖先真容。当地有几名在外工作的厅处级干部欲一睹沈氏宗谱书画长卷也一直未能遂其心愿。
沈氏宗谱书画长卷的形成年代
      从谱序及世系、行传梳理得知,兰溪花厅沈村的沈氏是梁东阳太守沈约、北宋宰相沈义伦的直系后裔。沈氏从沈约后成为金华的名门望族,较高成就的还有北宋宰相沈该、文学家沈佺期、南宋左丞相沈誾、科学家沈括等名家。
       花厅沈村的沈氏村民由于对长卷保管收藏相当慎重和神秘,族谱也不得随意翻阅,更不要说外借,再加上几位年长村民的文化程度偏低,对族谱中的文言文犹如看天书。对此长卷到底形成于什么时候一概不知,几百年来村民们口耳相传,只知道已经有上千年了。为了弄清长卷的真实情况,解开沈氏村民几百年的疑问,笔者经多方联系,于2012年3月初,陪同沈氏二位长者前往浙江省文物局文物鉴定中心,终于撩开了沈氏宗谱书画长卷的神秘面纱。
据书画鉴定专家初步考证,此长卷形成年代有几个阶段,一部分为清代。一部分为民国,一部分或者更早。至于名家书法和圣旨,一部分系后人临摹仿写。后专家提议,要准确弄清长卷形成年代,必须从有关文献中进行查证。
      通过几天的努力,笔者把光绪乙亥、民国丁丑重修的十大册《沈氏宗谱》逐页逐篇仔细研读,终于查到了关于长卷的信息。据民国丁丑(1937)重修的《沈氏重修宗谱序》分析,明代弘治庚申(1500)前已有长卷(宗图)。再从长卷开头的四篇序文中看,谱图(长卷)在元代成卷似乎应该没有问题。初步认定,沈氏长卷形成的年代不可能在元代,而在明初至明弘治庚申年以前这段时间的可能性最大。
坚守祖训村民忍辱数百年
      该书画长卷自问世起,多次遭受劫难,能够保存至今,实属难得。沈氏宗谱书画长卷中的宋、元时代的圣旨、画像、题赞是否为名家真迹,尚待进一步进行考证鉴定,有关专家认为,沈氏宗谱书画长卷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极高的史料价值,这对于研究当地的政治,文化、人口、社会等等方面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地方性历史文献。
     兰溪民间俗语云“六月六,狗”,又云“六月六,晒红绿”。由于花厅沈村的村民把千百年来祖先传下来的的长卷奉作族中宝贝,每年只在农历六月六这天神秘一现,且不被外人窥,不知从何时始,当地乡民中流传着花厅沈村沈姓祖先是狗的说法,而且传得神乎其神。而且沈氏子孙对如此侮傉本村先祖之事,也从不辩解,讳莫如深,使得外界愈是认定此说。笔者前几年也曾著文认定此说。2012年3月,笔者与花厅沈村村长及几位沈氏长者接触,方知此说纯属乡民们误传,从他们告知及查阅沈氏宗谱行传得知,所谓狗太公之说,原是迁到花厅沈第三世讳伦字希穆号叙斋者,宋魏王女婿,他生于农历六月初六,恰与兰溪民间俗语所传的“六月六,狗”日子相同,于是,以讹传讹,狗太公一说就这样在几百年前相传开了。几百年来,沈氏后裔对附近乡民的误传,不解释、不分析,宁愿遭受他们的侮辱,源于祖训不得对外人说起族中藏有长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考千年长卷话沈氏家风
在兰溪市诸葛镇仁塘行政村花厅沈自然村,数百年来在村中由5名德高望重的村民神秘地轮流保管着一轴由沈氏祖先传下的沈氏宗谱书画长卷。沈氏宗谱书画长卷神秘流传据光绪乙亥(1876)重修《沈氏宗谱》记载“道光乙巳年(1845),纱帽一顶、龙袍一件、伴玉带一围。从咸丰辛酉(1861)年兵燹时遗失,故今无考。手卷一轴志春收藏”。该沈氏宗谱书画长卷长17.4米,宽0.34米,宣纸质,绫边,书法16幅、画像16幅。卷首有黄眉霸道书院山长(相当于院长)兰溪人吴履的序,往后依次有明翰林编修苏伯衡(苏轼九世孙)、明代重臣刘伯温,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的揭菟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金华四先生之一,宋元名家何基,南宋文学家、书法家真德秀,黄醚生王子充,宋元浙中学派中坚人物、浙中理学名家金履祥,著名理学家金华人许谦,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等题赠的序、文、赞、诗,并有宋开宝九年(976)、嘉定五年(1212)宋皇帝...
· 考千年长卷话沈氏家风
在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镇仁塘行政村花厅沈自然村,数百年来在村中由5名德高望重的村民神秘地轮流保管着一轴由沈氏祖先传下的沈氏宗谱书画长卷。沈氏宗谱书画长卷神秘流传据光绪乙亥(1876)重修《沈氏宗谱》记载“道光乙巳年(1845),纱帽一顶、龙袍一件、伴玉带一围。从咸丰辛酉(1861)年兵燹时遗失,故今无考。手卷一轴志春收藏”。该沈氏宗谱书画长卷长17.4米,宽0.34米,宣纸质,绫边,书法16幅、画像16幅。卷首有黄溍及原道书院山长(相当于院长)兰溪人吴履的序,往后依次有明翰林编修苏伯衡(苏轼九世孙)、明代重臣刘伯温,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的揭傒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金华四先生之一,宋元名家何基,南宋文学家、书法家真德秀,黄溍学生王子充,宋元浙中学派中坚人物、浙中理学名家金履祥,著名理学家金华人许谦,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等题赠的序、文、赞、诗,并有宋开宝九年(976)、嘉定五年(12...
· 应氏“外姓兄弟”知多少
应氏“外姓兄弟”知多少江西鄱阳应家村应根生浙江缙云金谷村应卫强“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人类为了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选择聚族而居这一生存模式,这既是群居动物的本能,也是为了共同生存这一现实的需要。由此形成的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姓氏文化,家族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洗礼,俨然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华应氏拥有悠久的历史,在长达三千年的绵衍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无数个应氏聚落,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有的已被湮灭,有的只剩遗址,有的现今依旧有后裔聚居,焕发无尽活力。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现录有850余个应氏聚居村落,人口总数50万。在这50万的应氏人口中,由于避祸、战乱、生存压力、军功等原因,有的应氏宗亲被迫改别的姓氏,有的外姓又改姓应氏,成为中华应氏大家庭的一员,这一“出”一“进”的一万多“外姓兄弟”,他们现今居住在何方呢?江西省鄱阳县芦田乡凉山村,是有着100多人...
· 镇海沈氏宗谱序
镇海清水浦沈氏辑谱建祠缘起2011-08-2109:26:21|分类:师桥沈氏宗谱|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摘自《镇海沈氏宗谱》卷二吾族向无宗谱。自光绪二十二年丙申,族叔薏馨延谢君一o向阖族采访诸先人,生、卒、寿、葬,汇抄成本未及誊清而辍。越五年辛丑,薏叔作古。其子臣族兄无L及此。又越五年丙午,兄捐馆,遂置抄本于养臣梦臣两弟。润父习闻之所在,急属润担任转h,厥后随时采入较前稍备。于辛亥夏入手编纂为沈氏宗谱底稿,以待后之续谱者有所依据也。旋阅良琦公房下存本,有吾族系沈师桥西桂堂祠下支派之说。于是润即于辛亥七月向沈师桥分贴报本广告。越明年壬子四月,润亲至师桥访彼父老,乃所谓西桂堂者查不可得,承彼族高生、启秉、松培诸君招待得见师桥宗谱。惟其谱牒繁伙,一时检查未得吾族的派。怅然而返。又明年癸丑九月,润同德澄复至师桥,蒙高生君等出谱指示。当时见谱内明十房下有文廷大字排行,颇与吾族文定大行次相同,...
· 瑞安沈氏历代宗谱序
瑞安沈氏历代宗谱序新谱编者按:从《族谱凡例》到《安郊公唐末迁瑞考》一共一十四篇,录自1919年版《沈氏宗谱》,第一十五篇《序》录自1874年版曹村房《沈氏宗谱》。族谱凡例引云:谱之例,仿史氏之心法也。自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两家谱出,而法称尽善。兹谱虽未能尽谙义例,亦不敢大戾前贤,爰举其条例如左:△系图上自高祖下及元孙,别而为世,使上承其祖为元孙,下系其孙为高祖,五世再提,则九族之亲备;△谱内有犯先代祖讳者,即宜改易之,非僭也。具以见名分之不可假耳,至音同字不同者,不拘;△支图用朱笔者,明血统也;用墨笔者,别异姓也。有抚遗弃小儿及招赘养老者,以恩论,只准从姓,不得以血支溷联。又墨支之裔,不许立为族长,并不许立为冢嗣;△嫡子虽少,必列前;庶子虽长,必列后。若预抚异姓之子续又有亲出者,必于本生子傍。墨支附名,注明某处某姓日后从姓归宗,听其自便;△子孙有承祧异姓者,即于生父名下注明,某子出承某姓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