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不分家,共同传承中华优亮家风
中华姓氏不分家,共同传承中华优亮家风,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个人,连自己爷爷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能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一个人,连自己爷爷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能称得上孝呢?”说此语时,世界许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许焕常眼含热泪。
2010年,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刘光启回到老家— 井陉县武家庄修了自己的家谱。
在他的家乡一带,家谱和祠堂合二为一,列祖列宗的名讳就刻在祠堂里。
今年52岁的刘光启说,他小的时候,过年的时候还要到祠堂里磕头,过年那几天族人还要轮流值班,后来就破落了。
修家谱的经历让刘光启很温暖,许多在外地工作的族人都回来了,有的在外省、有的甚至在国外,平常族人都觉得这几个人是难以联系的,但现在他们得了消息就赶回来,与族人一起谋划、设计。
“修家谱,大家都感觉关系近了,原来只是一个村的,现在感觉是一家人,有过节儿的也和好了,一些矛盾自动化解。村里有刘家和武家两大姓,过去两姓因为村里的利益互相敌视,修谱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历史,原来武家的先人是我们刘家人,武家的先祖没有儿子,后人是我们刘家的一位先人入赘改姓过去的,我们是一个祖宗!”
这个历史被发掘出来,村里刘武两姓多年的疙瘩被解开。后来武家也修了家谱(祠堂),过年的时候,刘家去武家祠堂磕头,武家来刘家祠堂磕头,村里的关系一下子就和谐了。
修家谱时还有这样一件事难以忘怀:有老人说起了刘光启的曾祖父,当年给人家当长工时,饿得夜里躺下来把腿举在墙上、压着胃抗饿也不偷主家的粮食。刘光启说,这个故事我都不知道,修家谱也是在追溯祖先之德啊!
文史学者张彦广修家谱时则遇到了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当他寻到自己五百年前的祖籍时,族人领着他看了一块宅基,说,这是你们这一支的宅基,几百年一直给你们留着,等你们回来。
刘光启说,为什么族人中那些比较有名望的人一听到修家谱就急急赶回来?这就是内在的血脉的召唤,这就是一种孝道啊!而孝道,就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修家谱对于增加家族的凝聚力有非常大的作用,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承载着悠远的良好家风
“每一种谱牒无不以绍圣继志、褒奖先贤、抑恶扬善为基本著述内容,这种文化内涵对于整个族系成员在心理素质的陶冶、价值取向的提升等方面的正面作用,要远胜于一般性的空泛理论说教,这对于亲睦族人,建设和谐社会应该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直接的激励机制”,历史学家田广林语。
行唐县传统文化协会副会长刘文武对家谱饶有兴趣,他说,过去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必备,有家谱就有家训,有家训就有好的家风。“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来自著名的《朱子治家格言》,它早已超越了朱姓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的共有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各个家族的家训不同,但忠孝节义的思想不约而同,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家训更是有智的先人人生经验的总结,对后辈儿孙的护念与叮咛虽历千年仍感人心魄。
在一部杨氏族谱上,列出十条家训:崇孝养、序长幼、别内外、劝耕织、端教训、谨丧祭、正婚姻、恤患难、匡习尚、扶公道。
这些家训,在今天仍是智者的忠告,如正婚姻中:“大戴礼曰:凡婚娶必择孝弟之家。世世有行仁义者胡安定。曰:嫁女胜吾家,则女之事人必钦必敬。娶女不若吾家,则事舅姑必执妇道。温公曰:凡婚姻当先察其婿与妇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富贵……”
在清河张氏的族谱上,记录着这样的祖训:继承祖德、忠效国家、勤为职业、孝敬父母、雍和兄弟、友睦族邻、慎结婚姻、教训子女、崇尚节俭、禁戒非为等十条。在每一条祖训后,都有详细的内容。
一位张姓后裔说,清河挥公后人有一亿多人,这一亿人如果都能读一读祖训,也是莫大的教化。
古代的家谱除了记录世系名录之外,族人有功名如文庠生(秀才)、举人、进士等,以及所做官职也有详细记录,在中国漫长的农耕时代,国人对圣贤书、考取功名是非常看重的,所以有两句话: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
对于家族中贤达,如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等,往往除了谱系记录之外,一般还有专门的篇章记录其德行。他们的诗词文章也精选入谱,能载入家谱的信息都是向上的、向善的,这对后人是一种激励:原来我有这样的祖先,我的祖先有这样的德行。
一些家族还规定,有辱没祖宗的奸邪之徒不予入谱,这又是一种严厉的警醒与惩戒。
古代的人对家谱非常珍重,许多老人对记者讲,过去家里逃难、迁徙时,首先要带上家谱,为的是让后代不忘来路,不忘祖先。
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在重修家谱的过程中,注重了家训的编修,记者见到的一本家谱,就新增加了《百孝篇》和《太上感应篇》,来作为传家之学。
记者遇到的一位安新县的村官讲,村子里一些风气很不好,比如兴拜盟兄弟,就是结利益共同体,在村里成势力,甚至一个姓氏家族的,出了五服,不论辈分,叔侄甚至再差几辈也可以拜盟兄弟!这让老祖宗蒙羞啊!这就是断失家教的结果,如果有家族观念,懂得家规,这样的行为他自己都会笑话。
中华百家姓,都是一家人
许多姓氏的家谱修成了,但家族内的联谊才正式开始。许焕常说,我们许家的分支谱完毕后,在盐山许道村修祠堂,这时因为有了家谱,同宗的心就连起来了,有了亲情,再见面就不一样了,许多人纷纷为祠堂捐款,天津一名热心家族公益的企业家许金才表示,最后差多少钱我自个兜着。
许焕常因为修家谱的无私奉献得到了族人的尊重,在香港、马来西亚、福建等地召开的世界许氏宗亲联谊会,他都应邀参加。他介绍说,这样的活动,都是自己出路费,到会上自愿捐款。
现在许焕常谋划着一个族亲内的公益项目,每年给予超过70岁的老人一定补贴,许氏有上不起学的学子,给予资助。他说,尊老爱幼是许氏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现在有这个条件,许多人族亲都愿意参与。
记者的朋友房先生是一位媒体人,多年前,他就担任了中华房氏网石家庄地区的联系人,他这样的联系人每个大城市都有,如果有房氏的同宗到了石家庄有什么困难,他们都尽力联系族人帮助解决。
这家点击量并不大的中华房氏网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几年前,南京一位房姓女大学生命悬一线,中华房氏网转载了消息后,很快40多位房姓人士捐款2.3万元。
对家谱、家族文化建设有热情的不仅仅是一些长者,近年来,许多年轻人加入了这个行列,在网上,几乎每个姓氏都有一群热情族内公益的年轻人,建设自己姓氏的网站、QQ群、贴吧,以血脉为缘,日益个体化的社会气氛中多了温暖与友善。“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一位家谱研究者说,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从爱护自己的家庭到爱护自己的宗族,这是一种很好的放大,好了一个家族,就好了一个国家,普遍开来,对传承中华优秀家风、家庭社会和谐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河南著名传统文化学者、警察作家王春来说,母亲教育我,每人都是亲人,我们的血液早就混在一起了,妈妈的父亲姓林,母亲姓管。我爷爷姓王,奶奶姓刘。再往上,我的姥爷姓管,姥姥姓赵,爷爷姓林,奶奶姓李,再往上赵钱孙李,再往上百家姓都有了,我们中国人谁是外人?我们全是一个老藤结下来的,轩辕黄帝,尧舜、老子、孔子都是我们祖先。因此祖先教育后人:“凡是人,皆须爱。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许焕常说,我们中华民族,如果顺着家谱一代一代追溯上去,都是炎帝和黄帝的子孙,本来都是一家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华义门陈,我们都有共同的姓氏
忠孝义廉善,仁义礼智信,中国人不能忘失的根本。在5千宗亲前演唱《寻根谣》,无论台上的名人大咖还是台下忙碌的村长,我们都有共同的姓氏。跨越时空,克服重重困难,寻根得到一众宗亲的帮助。身世之谜终揭开,子逸是中华义门陈的后人,是汀州庄始祖陈魁公24代孙,请听后人"一曲慰古今"。
· 挖掘良好家风传承中华文明
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家训、家规、家教、家德的集合体。“家训”原义是“先辈留给后人作为法则的话”。它与家规、家教、家德,含义异中见同。当它世代相传,成为一种习惯与风气的时候,才可以称之为“家风”,换句话说,“家风”的本质就是家庭文化。假若建设客家家训馆与家庭美德馆,其作为弘扬优秀家德家风的一个载体,深化客家建筑的“人文景观”,对培育良好的家德家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尽管,它比命名为“客家家风馆”的概念和内涵要小一些。这里,笔者想从挖掘客家土楼文化遗存、培育良好家德家风为视角,一斑窥豹以抛砖引玉。笔者曾经在查阅《永定胡氏族谱》的时候,读到一则“罗氏”人物传:“罗氏,二十三世国学阶孚配,曾坑处士罗友盘公女。幼承父训,有诗礼风。极重礼貌,遇长者必起立,途次亦然……”这篇罗氏传说的是,二十三世国学生胡阶孚的妻子罗氏,是曾坑隐士罗友盘的女儿,极重礼貌,碰到长辈一定站起来,外出时也...
· 传承中华香文化
香,气芬芳也。人类对香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化源远流长,香文化占据了一定的地位。香道、茶道、花道,并称三雅道。然而,随着现代节奏的加快,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香文化正在中华大地渐渐被遗忘,却在日本、韩国等邻国得到传承与普及,这不得不令人寻思。香文化底蕴在哪里?它对今人有何启示意义?近日,记者带着瞻仰和好奇之心走进中国香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常德科普基地——卓洋水晶,与常德香文化传承人钟玲进行了一次对话。香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记者:香文化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钟玲:香,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完善于明清。香,高贵而又朴实无华,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它陪伴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年风雨沧桑,启迪英才大德的灵感,濡养仁人志士的身心,架通人天智慧的桥梁,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哲学思想的形成都是重要的催化与促进。现在许多人对香文化理解不够,片面地认为,...
· 传承祖德光耀中华
希望本家族齐心协力,共振窦氏家族之雄风,光耀祖宗之美德!
· 儒教不立中华不兴
中华文明遑遑已历五千多年,儒家思想塑造了华夏人的民族特性,也创造了东方<1><2>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