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小榄何环堂族谱》记录800年历史文化沉淀

2016-08-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25
转发:1
评论:0
《小榄何环堂族谱》记录800年历史文化沉淀,   位于凤山脚下的小榄,历来菊花遍地,香气四溢。如此钟秀之地,800多年前由何

     位于凤山脚下的小榄,历来菊花遍地,香气四溢。如此钟秀之地,800多年前由何氏一族开启传奇序幕,从此掀开这一广东知名城镇的人文、经济、历史诸多方面的鸿篇巨制。这儿,从古至今,商贸繁华自不用说,菊花会亦闻名遐迩。平心而论,个中种种,着实离不开历代何氏族人的奋力进取。

《小榄何环堂族谱》记录800年历史文化沉淀

      舜举何公祠是小榄目前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完整的何氏宗祠

     【姓氏渊源】古往今来传承情

据资料记载,黄帝时期已有何姓,很多姓氏书籍记载,何姓为韩姓转音而来,其先祖为避追杀,改称何姓。时下,国内何姓人口有1300多万,四川、广东、湖南三省何姓人口最为集中,约占全国何姓人口的40%。放眼中山全市,现有何姓人口56000多,列各姓氏人口数量的第7位。 

      据《小榄何环堂族谱》记载,宋咸淳年间,原居于南雄珠玑巷的何氏兄弟几人,因南粤史上有名的“胡妃事件”而加入南迁队伍,于1274年来到香山县的凤山脚下,成为小榄开村之鼻祖。此后,其一部分子孙后裔又分支于石岐的柏山、员峰等地。小榄何氏开村200多年后,即明嘉靖年间,黄圃镇一村的何氏一族由顺德上地乡迁来。以上,为中山何氏一族大体的来龙去脉及分布状况。

     积厚祠建筑上精美的雕塑

【声名在外】古祠新韵话当年

小榄有800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史上一度建有四百多间祠堂,何氏占了多数。不过,随着历史变迁,现尚存完好且具历史文化价值的何氏祠堂不多了。较为出名的有三间,其中两间位于新市路附近,一是舜举何公祠,二是大夫六世祖祠。前者是小榄目前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完整的何氏宗祠,现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后者是小榄现存最早的何氏宗祠。至于另外一间,名为仆射何家祠,位于云路街,同样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舜举何公祠,又称积厚祠,始建于明万历晚期,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修,后来曾作供销社仓库使用,1999年的时候又修缮过一次。该祠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三进布局、中夹两天井,第一进前有一庭院,三进均为硬山式顶,以花岗石为基底,山墙内层用水磨青砖横砌,外层用蚝壳砌成,总体建筑面积约807平方米。时至今日,该祠被辟为新市社区绿色文化阅览中心,古朴之余又添几分墨香。 

       仆射何家祠,建于清代同治癸酉年(1873年),上世纪初重修过一次,为三进三间布局,1960年被拆去前进,现只存中、后两进,面积约为400平方米。该祠建筑为硬山式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构架,置有人物雕刻舵墩,雕花斗拱出两跳,一斗三星出两跳,雕龙托脚,具有鲜明的清代晚期地方建筑特色。

    小榄史上第一间祠堂--大夫六世祖祠的沧桑容颜

【年份久远】小榄第一间祠堂

      接下来让我们再去看看小榄史上第一间祠堂——大夫六世祖祠的沧桑容颜。大夫六世祖祠,是为纪念小榄何氏六世祖何月溪而兴建的祠堂,又称旌义祠、光裕堂。它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3年),后于1711年、2007年有过两次重修。该祠堂坐北向南,原为四进三间,现仅存头进,面阔14.9米,进深10米,面积约149平方米。这座建筑为穿斗抬梁式结构,外山墙以蚝壳砌成,檐柱出跳挑檐,梁和枋上有木雕花柁墩,墙墀有蚝壳状白色灰雕,经过翻新后保存较好。祠内还悬有“光裕堂”匾额,堂匾署名是“外孙伦以训敬书”。

       大夫六世祖祠外,原本有广州府知府马骏骥和香山知县周训为何图源立的牌坊——旌义坊。按照字面意思的理解,是一座表彰仁义的牌坊,事实上,它背后的确蕴藏着一个仗义疏财的故事。明代正统年间,当时何氏家族第七世祖何图源是一个粮商,有一次他贩运粮食到福建,遇当地饥荒,于是把所运粮食全部捐给当地赈灾。朝廷得悉后便封其为义民,并先后赐建了两座牌坊以示表彰,一座是位于祠内的“天朝锡命”牌坊,一座便是旌义坊。

《小榄何环堂族谱》记录800年历史文化沉淀 

      据《香山县志》记载,旌义坊为四柱三楼式木石结构,坊中门石柱前为马骏骥赠联:“一表特旌忠义客,五羊争睹富豪家”;后有周训赠联:“名扬上国闻千古,义赈香山第一人”。这座牌坊上层飞桷飘檐,下层石柱石础,雕刻有精美图案,花鸟人物,手工细致,形象栩栩如生。坊前整齐地排列着十多座石包台旗杆夹,有照壁墙一幅,中有“凝祥”二字。当时,由祠堂、牌坊、旗杆夹组成了气势宏伟的一组古建筑群,蔚为壮观。祠门前一对大灯笼,分别书上月溪公后裔何璟官职荣衔“御赐紫禁城骑马”和“闽浙总督兼署福州将军”字样。 

     不过,上述景致只能停留在想象中了。随着岁月变迁,祠内的“天朝锡命”牌坊于1941年被台风吹塌,祠外的旌义坊及祠堂大部分建筑后来因种种原因被拆毁。旌义牌坊仅存的两件残石(对联石柱),被搁置在小榄人民公园的后山。此后,该祠又先后被辟为小榄镇剧场、工厂仓库之用,可谓历尽岁月的洗礼。

氏族名流

何廷玉:明洪武初年荐授中忆科舍人,晋人理寺寺副(相当于现代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何子朗:洪武初年荐授予礼部议制司员外郎。

何派行:宋代金科状元何栗裔孙,明嘉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福建太平知府,升太仆寺少卿。

何定江: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武会试第二名,殿试二甲第一名,授三等侍卫,派任福建长福营都司,累升闽浙水师营参将、澎湖水师副将、浙江提督等职。

何深:清道光廿七年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晋闽浙总督兼福州将军 

何乃斌:清光绪十二年丙戌科第八名武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 (武探花),授汉二等花翎侍卫。

何作照:清光绪八年壬年科岁贡,朝考知县补用四川省,晋直棣州知州,后赏花翎三品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小榄镇
别名原名榄乡,古有美称“小柴桑”、“榄溪”等,今又有美名“菊城”。历史与菊花相传在南宋咸淳年间,失势的皇贵妃胡妃(另一说为苏妃)逃出皇宫,隐居在广州府的南雄珠玑巷。后来消息走漏,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当时的皇帝度宗为追究此案,扬言要屠村灭口,于是发生南雄珠玑巷居民避祸南迁之役。咸淳十年甲戌(公元1274年)珠玑巷有部分难民逃至珠江支流西江江畔的顺德县,以打鱼为生。相传当时有一“通天桥”,连接顺德与香山县小榄。渔民都到对岸的“大榄”和“小榄”两个丘陵上休憩、晒网。时值秋高气爽,月白风清,渔民见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黄菊遍野,溢香流金,景物宜人,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福地,于是在这片黄花盛开的地方开村垦荒,建立家园,逐渐繁衍。从此,小榄人便与菊与花结下不解之缘。因为这段历史,菊花在小榄成为一种图腾,一种象征。清代嘉庆年间,为了纪念先祖在南宋的迁移,小榄人决定每60年举办一次菊花会(最近的一次为
· 族谱记录着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点点的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看重家庭的民族。在汉语中,有许许多多的关于家庭的词汇和成语。史籍中关于家庭的记载和论述就不绝于书,中国人很小就受到关于家庭和睦、关心家人的教育,著名的如“桐叶封弟”、“孔融让梨”的故事。作为我国史学的一个分支,家谱编纂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最著名者如孔氏的族谱从孔子到现在,历经两千五百多年,已传承七十多代,成为全球独特的文化现象。然而这一古老的文类却没有一部专著进行探讨。了解更多:家谱-百姓通谱网关于家谱编纂的意义,从古到今,历代学者进行了不少论述。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河朔诗派的开创者申涵光说:“谱者,所以敛同气,使涣者以亲,又传宗祖德泽,作后人模范,不止纪名号、序行第已也。„„不能增高益深,从而剥蚀之,则名不可入谱牒矣。”(《家谱序》)着重强调了家谱的精神价值和褒贬作用,要使宗族后代继承先人的品格、气节,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而有损家族声誉者则不可记入家谱。他的父亲申佳胤、他...
· 编修族谱时,如何记录失考的族人?
现在开始兴起编修族谱,但是又因为种种事情,在编修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后人忘记先辈名字的情况,而这种事情不是个别的,如果忘记先辈的名字是很容易导致族谱的记载出现错误的情况的。那么编修族谱时,如何记录失考的族人?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修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不论是老谱还是刚开始编修的新族谱,都是有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的,以前可能是修谱的负责人遇到不知晓族人名字的时候,就会用”讳名“两字,要么就是用”失考“,还有的就干脆不空着,这就导致之后修谱的人,直接按照字派给自己的先祖造一个名字,当然这种情况在开堂先祖上面是比较常见的。那么修谱时,如何正确记录这些不知道已故的族人的名字呢?图源自网络上面其实也有讲到,其实就是”讳名“,”失考“以及重新取名。”讳名“是老的族谱中最常见的,这个词一般就是用在开宗先祖前几代人。一般人在看到族谱上出现这个词的时候,就要清楚知道这个人的名字是被遗忘了,所以才...
· 香山小榄《麦氏族谱》一则
香山小榄《麦氏族谱》一则溯我族由南雄下之始,据旧谱云:宋度宗咸淳八年九月,祀明堂,贾似道为大礼使。礼威,幸景灵宫将还,遇大雨,似道期帝雨止。升格胡贵妃兄显祖为带御器械,请如开禧故事,却辂乘逍遥辇还官。帝曰:平章得毋不可。显祖绐日:平章已允。帝遂归,似道大怒曰:臣为大礼使,陛下举动,不得预闻,乞罢政。即日出嘉会门,帝固留之不得,乃罢显祖,涕泣出,贵妃为尼,似道始还(见《纲鉴易知录》)。由是贵妃出宫,作钞化状,肆行丐食。有南雄保昌县富民张贮万(《藤阴小记》作黄贮万)运粮入京,船泊关口市,备牲酬福。此女下船丐食,衣难蓝缕,而艳异常人,和怜其无依,遂挈归保昌牛田坊(一说谓妃至南雄溺水而死)。’后帝欲复贵妃,敕兵部张英贵行文各省严缉,杳无踪迹,已回旨准奏不行。盖贮万已将胡妃改姓为妾,阴秘其事。会张之逆奴背主,含恨扬泄,传溢京师,英贵恐上究不便,乃会同六部九卿计议,伪称始兴有贼,流害平民,请旨于牛田坊...
· 莘姓堂号环州堂
环州堂:明朝的时候,莘野开始做儒学的训导,后来升任为枣阳县知县。他作官体贴百姓,为民做主,深得百姓的爱戴,被认为是好官。著有《环州集》,故号“环州堂”,亦号“枣强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