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珍品,家族的见证者之金华王氏宗祠
民间的珍品,家族的见证者之金华王氏宗祠, 金华城区大约60里的地方有一座叫做后王村的小村庄,那里有着我可爱的父老乡亲
金华城区大约60里的地方有一座叫做后王村的小村庄,那里有着我可爱的父老乡亲,那里也是我出生的地方 。乡村河水环绕,稻花飘香,村子的那边有着一座古朴而又庄严的老房子,这座房子就是我们村的王氏宗祠。
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里面追逐打闹,捉迷藏或者玩兵匪游戏,打弹珠,玩弹弓,充满了儿时的欢声笑语。里面有一座古戏台 ,我们时常偷偷地想方设法爬上戏台 台上咿咿呀呀叽叽喳喳演绎着各种故事,听长辈们说以前这里也请过戏班唱过婺剧,至今戏台后面墙壁上还留有当年演戏演员的名单依稀可见。
以前一直不知道这座古老的祠堂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时候为何而造,一次偶然的机会寻找翻阅到了家族的宗谱 黄路派王氏宗谱,历史的真相才浮出水面,心中一个个谜团才得以解开。据宗谱记载后王村始祖贞二七公字汝楫讳高孙于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定居后王村,之前都是前往金华府城王氏金华宗祠一原堂祭拜先祖尊祖敬宗,后来由于金华汤溪两地相隔六十里来回多有不便,黄路派后人于是商量或出钱或捐地或出力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村南造小宗祠一座 三层两天井,颇为壮观,有图为证。以后的一两百年间都有修缮,然到咸丰辛酉年经历长毛之乱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后宗祠破败不堪民不聊生,直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黄路王氏贤人辈出看到宗祠破败不堪合力倡议修复改曲为直,增修东西两廊,即现在人们看到的结构。内部木雕精美,柱子下的木刻文字体现浓厚传统文化 忠 信 孝 悌 等都是金华王氏家乘家训的体现。中堂上那块匾额上题写的“三槐挺秀”四个大字小时候还是金漆发亮而今几十年的风雨下侵蚀下模糊难辨 屋顶上罕见的由几口水缸重组而成的硕大的葫芦造型体现古人博大的智慧与学问。
如今的祠堂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却依旧承载着村上的婚丧嫁娶的各种大事,也不知道这孱弱的身躯还能坚持多久,如果大家都不好好珍惜呵护,真不知什么时候也会倒在这岁月的坟堆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荣氏宗祠:荣县复兴乡荣氏宗祠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荣县的西北边陲,隐匿着一座曾经辉煌的宗祠——荣氏宗祠。它坐落于复兴乡五根树村,曾是前清时期荣姓族人的骄傲和象征。这座青砖黛瓦的四合大院,不仅见证了荣氏家族的兴衰,也承载了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复兴乡的老人朱安贵回忆,荣氏宗祠占地广阔,气势雄伟。正殿内供奉着堂神、财神、土地等菩萨以及荣氏祖宗的牌位,显示了荣氏家族对祖先的敬仰和对传统的坚守。两旁的厢房曾是荣家佃户的居所,而下厅的戏台子和双槽门更是彰显了荣氏家族曾经的辉煌与地位。槽门口那对曾经口含宝珠的石狮子,更是见证了荣氏宗祠的辉煌与荣耀。荣氏宗祠的建造极为讲究,其青砖之上刻有“荣氏宗祠”四字,这些文字是当时的书法大家亲手书写后烧制而成,体现了荣氏家族对文化的重视和追求。这座宗祠不仅是荣氏家族的象征,更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清朝时期,荣氏祠与万灵寺、新祠堂(范氏宗祠)并列为复兴乡最有名的胜景,其气势之雄伟、建筑之精美,远近闻名。范、荣、...
· 广东南朗简氏宗祠:简氏始祖迁徙的历史见证者
简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南塘村。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建于光绪帝丙申年(1896年),1984年局部修缮,2003年全面修缮。坐北向南,分三楹三进,属南越古建筑。南塘村九成以上的都姓简。下面,一起走进去看看!(免费参观)【更多粤文化,关注百家号:探索广东美景,每天更新】简氏大宗祠-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博阅图像)简氏大宗祠-敬修堂。(博阅图像)简氏大宗祠-内部庭院。(博阅图像)简氏大宗祠-内部大厅。(博阅图像)简氏大宗祠-族训和家教。(博阅图像)简氏大宗祠-进士牌。(博阅图像)简氏大宗祠-简氏起源。(博阅图像)简氏大宗祠-南塘文化陈列馆。(博阅图像)一段简氏的南迁到南塘村的历史:简氏的始祖为古峰公,远古祖籍是河北范阳郡。据考证,建村始祖约在南宋期间随子孙由珠玑巷再迁,来到了南塘,看到这里山川秀丽、风物宜人,于是就定居在这里。一代传一代,生生不息,可歌可泣。宗祠是一种历...
· 金华陶氏宗祠
陶氏宗祠,又称怀德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6年才建成。宗祠位于陶宅村的村口,算是村里的地标性建筑。陶氏宗祠的最后一次修缮是在清末,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陶氏宗祠依山而建,总面积达746平方米,前为门厅和庭院,后为主要建筑,包括五间三进两明堂。隔着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宗祠的对面已经建起鳞次栉比的红砖民房,没有熟人带路,一时半会怕是很难找到宗祠的大门。大门前的“牛腿”上雕刻有“不知”“不愠”的古训,而三扇大门上彩绘的门神图案仍依稀可见。推门而入,陶氏宗祠高大的八字门楼映入眼帘,由于年代久远,墙壁已有斑驳剥落,但是梁架、牛腿、檩条、额枋上的木雕依然栩栩如生。祠堂前进有一座戏台,顶部的平棋是泼墨写意的山水花鸟图,大方而精致。与之相呼应的前进额枋上的雕刻主题也是戏曲人物,细节丰富,场景热闹。中间的天井略窄,通过两侧过廊来到中进,这里的梁架保存得更为完整,雕刻的主题大多是花草植物等花纹。年久失修...
· 金华曹氏宗祠
金华曹氏宗祠位于金华塘雅镇含香村西南侧,占地563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祠堂建筑前后分为三进,每进面阔均为五间,第一进为大门,第二进为中厅,第三进为后堂。第三进前檐明间和第二进后檐明间之间置穿廊,建筑两侧各置回廊三间形成院落。屋面为硬山两坡顶。一进前檐明间开设大门,做磨砖门面,后檐柱子置牛腿,斗拱,二进前檐柱子置牛腿、斗拱,牛腿、雀替、斗拱雕刻禽兽、花鸟、回纹、龙纹图案,雕刻工艺精致,磨砖门面做工细致,整个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现为市级文物保护点。
· 阆中伏氏墓碑楼石刻是民间石刻艺术的珍品
枣碧乡周公寨村黄蟒岭伏氏墓,修建于光绪九年(1883年),是当地重要人物伏氏祖先耗时3年多时间,请36名石工精心打造而成,整个伏氏墓碑石刻,高6米,宽5米,分上中下3层,人物花鸟瑞兽等雕刻皆为上品,尤其是墓志铭文字清晰,使用颜料至今格调鲜明,经历多次地震仍然保存完好,成为阆中乡间一处十分有考古价值的文物古迹。据了解:这座石刻是清朝伏氏家族中一位显赫人物的预修之墓,全部由石头打磨雕刻而成。由于当时的伏氏墓碑石刻规模体量较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低调的伏氏先祖就建造一间房屋将其笼盖,既可免去了风吹雨打对石碑的腐蚀,又不会因为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惹来麻烦。整个墓碑庄严肃穆,总共雕刻了36幕古剧和二十四孝等传统故事,其中包括打擂台、李元霸比武、双手举铁狮等戏。伏氏墓碑石刻的碑体和图案用青、红、兰、赤、白、黑六种颜色彩绘而成,光彩夺目,气势恢弘,称得上是民间石刻艺术之珍品。该处墓碑楼石刻已经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