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家谱——记录民间百姓历史的档案馆

2016-07-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2
转发:0
评论:0
家谱——记录民间百姓历史的档案馆,   在中国的史书中,由朝廷史官编纂,记录一个朝代盛衰兴亡的是国史;由地方主纂,
      在中国的史书中,由朝廷史官编纂,记录一个朝代盛衰兴亡的是国史;由地方主纂,记录一个地区风土沿革的是方志;而由家族纂修,记录一个家族迁徙发展历史的便是家谱。水有源,树有根,中华民族向来珍重“木本水源”,尤为重视自己的祖根。而家谱就是人们寻找祖根的可靠依据,也是记录中国历史的私家档案。
族谱网——家谱:记录百姓历史的档案馆
       在中国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家族记载的家谱,曾在宗法制度、官僚铨选、婚姻制度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并且是一种影响甚广、意义甚大的身份证明。
       家谱的内容一般是先叙述家族得姓的缘由、源流和世系,然后指明郡望、分派和迁徙的原因、始末,接着详载所谓“恩荣”,但凡有关该家族的制诰、敕命、封赏以及该家族中所有的进士、举人、贡生、仕宦、征辟、封荫、文学、武学、国学、冠带、顶戴、旌节忠孝、耆寿等方面,无不备载。这样,一部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总记录,就是该家族的发展史。家族人物的风云变幻、宦海浮沉,家族的兴盛衰落、流转迁徙,都由家谱尽收其中。一个家族可能发展到枝大叶茂、瓜瓞绵绵,子孙散处四方、星罗棋布,但是有了家谱详细完备的记录,纵然天涯海角、代远宗长,同宗同族的血缘亲情总是隔不断的。这就是家谱最基本的功能,即人们常说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
       中国家谱就其发展进程而言,至少从周代已经肇始,中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经三千多年。就其性质而言,有唐以前以官修为主,有宋以后多为私修。各个朝代、各个历史时期都编有各具特色和性质不同的家谱,它们有着不同的功能和鲜明的时代印记。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这些家谱约占全部数量的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有以下各项内容:
1.谱名2.谱序3.谱例4.谱论5.恩荣录6.遗像、像赞7.姓氏源流考述8.家法族规9.祠堂10.五服图11.世系12.传记13.谱系本记14.族产15.契据文约16.坟茔17.名迹18.任宦记19.年谱20.艺文21.字辈谱22.领谱字号23.续后篇24.纂修、捐资人名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其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这些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资料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个宗族或家族繁衍发展历史的文字记录,它是一部宗族、家族的百科全书。通过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人口繁衍、居地变迁、婚姻状况,以及该家族成员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情况,还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民间的丧葬、礼祭、家规等典章制度和家风、生活习俗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可补正史之缺漏,使之成为可与正史与方志相媲美的又一文史宝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就咱老百姓历史记录的载体
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文化复苏,修续家谱之风开始流行。上世纪80年代,我市民间重现修谱热潮萌芽。1986、1987年,《东阳孔山乔氏宗谱》开始重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东阳境内最早修谱的姓氏。当时不敢公开进行,修谱者克服了种种困难才编修而成。之后东阳紫溪邵氏也编修了宗谱。从这之后,修谱热潮慢慢蔓延开来。10月份,歌山下蒋蒋姓、南马泉府金姓、白云街道十里头王姓等相继修谱竣工,并举行了隆重盛大的颁谱典礼。据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方龙飞介绍,我市共有307个姓氏,分布于2633个自然村,其中绝大部分已修过谱,有些甚至已经是第二次修谱。不可否认,如今我市城乡各地已掀起了一股修谱热。编修家谱受欢迎民间谱牒文化研究者马云鹿告诉记者,家谱历史悠久,早在商代就有雏形。自从宋代欧阳修创“五世图”、苏洵创“世传”以来,民间修谱普遍以欧苏体为范本,东阳也不例外。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修谱一直深入民心。20世纪初,由于社会...
· 族谱:记录百姓历史,传承家族文明
相比于史、志的煌煌赫赫,宗谱这种一姓一族的历史,也许普通而又平淡,让族外人看,或许提不起一点儿兴趣,但就在这种简简单单甚至像流水账一般的叙述中,鲜活的民间图景就此展开,让今天的人还能够藉此遥想祖先的生活。史不绝,则国存;谱有续,则家传。但是,没有官方的参与,零散于各个家族中的宗谱,续修和保存都非常困难,若是时局动荡,逢到天灾或战乱,百姓四散离乱,生命和生计尚且难以维持,怎么会去操心宗谱的事情。宗谱被当作落后的宗法权力的象征,往往被付之一炬,许多家族的历史因此消散在青烟中。大兴乃至北京周边上百山西移民村落,从地名以及世代流传的传说,是可以确定那段历史真实存在并非杜撰的。但是,大量的细节——来自山西何县何村、兄弟几人、家乡所剩为谁——已经散失在六百年的历史沧桑中,正史自然不会关注这些,然而但凡宗谱,这些却都是首先要记载的东西。可以说,宗谱的散失,正是当代研究移民史最大的一个障碍。祖宗单子上的世...
· 向市档案馆捐家谱的市民多了
身逢盛世、国泰民安,如今在民间兴起了修家谱的热潮。修好家谱后,除了家中保存外,一些市民还将新修的家谱送到市档案馆长久收藏。昨日,记者从市档案馆获悉,向档案馆捐藏家谱的风气,近七八年在我市兴起,截至今年,市档案馆已接受家谱捐藏十多个姓氏、90册左右。现状:市档案馆今年又收3套新谱30多岁的韦友谊是丹阳人,今年年初,他向市档案馆送藏了一部刚修成的家族新谱——《延陵韦氏宗谱》。他告诉记者,在延陵韦姓是大姓,幸逢太平盛世,族人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就想到了修家谱。2011年,韦友谊的父亲这一辈提议修续谱,后于2013年初修成。对于如何保管新修成的家谱,族人认为送入市档案馆保存安全放心也能长久。像韦友谊这样的市民,近几年多起来了。据市档案局征集编研处处长魏志文介绍,市档案馆今年又收到市民自发送藏的3套家谱,除《延陵韦氏宗谱》之外,还有《丹徒石桥丘氏宗谱》和《泗阳灵城马氏宗谱》。市档案馆向捐赠人均发了一本...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查询须知为保证档案原件安全,馆内对所有档案原件采取封存管理,一律不再提供利用。今后馆内的档案利用将以缩微胶片阅览、电子阅览、档案出版物阅览3种方式提供。利用手续:来馆查阅档案资料,请携带介绍信及有效身份证件(国外读者为护照)到馆内保管利用处利用科登记,办理手续。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四:8:00—16:00、周五:8:00—15:00。六日不开放。咨询电话:(010)63099011转5242。历史1925年10月10日,北平故宫博物院成立时下属的图书馆设文献部,1927年6月改称掌故部,1928年10月改称文献馆,1951年5月改称档案馆。1955年12月,划归国家档案局领导,改名第一历史档案馆。1959年10月,并入中央档案馆,改称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1969年底,重归故宫博物院领导。1980年4月,正式成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参见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清史馆
· 钮氏家谱收进档案馆
钮氏家谱收进档案馆本报讯最早在马山定居的钮氏一族家谱至今仍保存完好。该部《夫椒钮氏家乘初编》一直由马山镇和平村钮荣明家传珍藏。该谱8册纸质白皙细腻,其边沿略有泛黄,线装紧密完好,内页毛笔书写清秀工整,每册卷面用黄色纸质封面,谱首和第一册扉页分别由岳飞题名和题词。据记载,钮姓和岳姓在宋朝时曾有过姻亲关系,岳飞的三儿子岳霖娶妻子钮氏,后封助德夫人。钮荣明说,这套家谱祖传至今,是因家中历代视其为珍宝,多年珍藏不轻易外露,所以至今纸张几乎未有损伤。据马山当地史志,在有谱可查的全马山几个大姓中,钮姓(和平、西村、嶂青等村均有此姓)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来马山定居的姓氏。夫椒钮氏世祖钮宣义于春秋时代从山西雁门关迁来马山和平村夫椒定居,繁衍生息。后钮氏子孙兴旺,有分支迁往西村、嶂青及宜兴、苏州等全国各地。11月3日,《夫椒钮氏家乘初编》已被无锡市滨湖区档案馆正式收藏暂管。该馆负责人说,这是一部迄今他们所见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