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义门陈氏:将乐于助人的精神世代传承

2016-07-2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30
转发:0
评论:0
义门陈氏:将乐于助人的精神世代传承,义门陈氏在重庆铜梁平滩镇平湖村中,世代乐于助人,家族的子孙很受村民爱戴,这便是义

义门陈氏在重庆铜梁平滩镇平湖村中,世代乐于助人,家族的子孙很受村民爱戴,这便是义门陈氏一家。

7月6日,笔者来到平滩镇平湖村,见到了陈氏后人陈祥龙。中等身材,黝黑的皮肤透着光泽,走路矫健,说话中气十足,很难想象眼前的陈祥龙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

 

“我们义门陈氏源远流长,到目前,应该算是全中国比较大的一个家族了。”陈祥龙告诉笔者,陈氏家族发源于江西义门,在全国建立了许多宗族分支,家族传承下来的都是一些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自我记事起,我爷爷就教育我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心怀爱心,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陈祥龙说,爷爷陈夕林出生于光绪27年,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家教非常严格,要求子女做人正直无私,能帮助他人时尽量出手帮助。

    祥龙回忆说,当时爷爷陈夕林四兄弟在平滩水碓河边靠舂米(用水流的冲击力推动碾子将谷子去壳)和耕种田地维持一大家人的生计。虽然日子过得很拮据,但只要周围邻居遇到困难,陈夕林兄弟都会搭把手。邻居陈百林家中遭遇变故,急需用钱救急,陈夕林知道后,二话不说,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送到了他手上,帮助陈百林一家渡过难关。陈夕林自己喂了一头牛,农忙时帮村民翻田补贴家用,有时遇到比较贫穷的人家,陈夕林不但不收费用,还免费帮插秧。

 

“到我父亲这辈,家族的优秀传统更是发扬光大了。”陈祥龙说,父亲陈华忠出生于民国18年(1929年),作为家中独子,陈华忠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父亲读的是‘老章书’,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加之爷爷的教导,为人更是仗义耿直。”陈祥龙告诉笔者,父亲陈华忠16岁起就在当时的平湖村小教书,一个月工资20多元,几乎全部资助了班上的贫困学生,自己的口粮还要靠母亲在家中务农补贴。

 

解放后,陈华忠当选为平湖村会计,工作中,他遇到困难村民,总是拿出钱来接济他们。后来,由于陈华忠有文化,被村里选派去学习兽医,来到当时的平滩兽防站工作。“在从事兽医的几十年间,父亲几乎走遍了平滩的所有村社,周围很远的人都认识他。”由于技术过硬,为人和气,周边很远的农民都喜欢叫陈华忠跟牲畜看病。陈祥龙回忆说,当时养猪是农民的唯一收入来源,一旦猪出现什么问题,都很着急。而深知农民养猪不易的陈华忠遇见有人叫他出诊,不管天晴落雨、白天黑夜,他总是随叫随到。

 

陈祥龙给笔者讲述了他早年跟随父亲学兽医深夜出诊的故事:1973年11月,一个下雨天的凌晨2点,华光3社村民饶光富家里的肥猪突发疾病,饶光富冒雨前来求医。说明来意后,陈华忠二话没说,穿起衣服,挎上药箱,叫醒陈祥龙,三人举着用柏树皮做的火把就出发了。结果走到一个叫李家湾的地方,由于路滑,陈祥龙不小心跌落悬崖受伤。陈华忠只简单将儿子的伤口处理,坚持来到饶光富家,医治了牲畜后,才带着陈祥龙回家。由于当时医疗水平有限,那次的意外让陈祥龙左腿落下了残疾,留下了终身遗憾。

 

1989年,陈华忠从兽防站退休,然而他并没有休息。他开始整理宗谱,并利用每年陈氏清明会,广泛宣传家族传承下来的忠孝礼义传统。同时,凡是了解到周围群众中,有后人不孝敬老人、不赡养老人的情况,陈华忠总是第一站出来,利用自己的威信,对不孝后生进行批评教育。

 

2001年,陈华忠因病去世,周围村民都前来悼念。“当时场面非常大,光吃饭就办了100多桌。很多群众都是感怀父亲的威望,感谢父亲在世时对他们的帮助,自发前来悼念父亲的。”陈祥龙说。

义门陈氏:将乐于助人的精神世代传承

义门陈氏:将乐于助人的精神世代传承

到了陈祥龙这一代,他继续发扬了祖辈们传下来的优良家风,带领族人继续前行在乐于助人的路上。

 

陈祥龙于1954年出生,14岁初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陈华忠学习兽医。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年幼的陈祥龙逐渐继承了家族中乐善好施、见义勇为、仗义执言的优良家风。1978年,陈祥龙改学了人医,在平湖村当了一名“赤脚”医生。医者仁心。在行医过程中,陈祥龙总是仔细询问病情,争取用最便宜的药物达到最好的疗效。同时,为了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他还自学了中医,收集了一些偏方,让家庭经济困难的群众自己在野地里采集草药治病,减轻经济压力。华光村三社困难村民张子杰患有肺气肿,需要常年服药,在就医过程中,陈祥龙主动免除了他的医药费,逢年过节还提着礼物到他家中看望。

 

当年10月,陈祥龙被选为平湖村村主任。在村干部任上,陈祥龙一心为公,敢说敢做,关心困难群众的生计。他积极带领村民们修路,遇到有阻拦的群众,他第一个前去,苦口婆心地做好思想工作,短短几年,平湖村的便民机耕道遍布全村,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该村的经济也迅速跃居平滩镇前列。

 

更为难得的是,陈祥龙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他利用家族的优秀传统对村民进行教育,凡是村里哪户人家出现了不孝顺老人、品行不好的,他都会抛下手中的事务,对当事人进行耐心教育。遇到不听话的,他还利用自己的威信进行“武力”教育。“这个老头有点凶哟,他的话一定要听!”周围小青年都这样评价陈祥龙。

 

2008年,陈祥龙卸下了村主任一职,将精力投入到了家族事务的料理上。“现在提倡依法治国,家族的传统要弘扬,但更要学习国法。”每年清明会,陈祥龙首先都要组织族人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然后才学习家风家训。

采访结束时,陈祥龙表达出了这样的期盼:“历史不能割断,传统必须继承。我们家族的优秀传统一定要代代传下去,让后人们都做优秀公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义门陈氏
义门陈氏其实也来自颖川陈氏,但又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大望族。陈国亡后,宗室中的一部份人被押送到了隋都长安,其中包括后主陈叔宝在内。后主之弟叔明的五世孙陈兼,在唐玄宗时考中进士,官右补阙。兼之子京,仕于德宗朝。京无子,以侄陈褒为嗣。褒任盐官(浙江海宁县西南盐官镇南)县令,生有一子叫陈灌。陈灌之子陈环任临海(今属浙江)县令时,举家迁往福建泉州仙游(今莆田市)。他有六子,其中第五子伯宜遁往江西庐山。伯宜之孙陈旺在唐文宗年间迁居江西德安县太平县常乐里永清村(今德安县车轿乡义门陈村),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山之祖。德安在九江之南,两地相距甚迩。古时归九江管辖。九江古称江州,因此这一支陈姓称江州义门陈氏。义门陈氏始立时,距赵匡胤建立宋朝还有23年光景,到了宋初开宝年间,义门陈氏已发展到七百四十余人,到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人口增加到1470余口,短短二十余年时间里,人口增加了一倍。再到宋仁宗天圣四...
· 一门忠义世代贤良:江山郎峰祝氏的千年传承
人杰地灵江郎山江郎山位于江山盆地中部,巍峨挺拔,是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之一。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有丹崖、险峰、岩洞、幽谷等丹霞地貌景观,具有雄、奇、险的形态美,还有云雾缭绕、气象万千的动态美。江郎山山形主体为三个高耸入云的巨石,传说是古时候三个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顶变成三大巨石而形成。三巨石拔地冲天而起,形似石笋天柱,形状像刀砍斧劈,被人们叫作“三爿石”。郎峰祝氏后人曾这样写道:“巍巍郎峰,不騫不崩;雄而可亲,高而可登;松石为骨,清泉岩生;阴阳交代,风云吐吞;海天之怀,江阳之魂;祝族于兹,与世无争;仰耐庇佑,科甲联登;斯山不改,斯族常盛;一根万派,霞鬱云蒸。”千百年来,郎峰祝氏子孙已经跟江郎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江郎山的形象也成了家族精神的重要象征。辛弃疾的“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一诗,就正是郎峰祝氏家族精神的最好写照。郎峰祝氏代出义士祝...
· 【陈氏】陈氏讲堂-义门分庄
天下义门陈氏的发祥地“义门陈村”,又称“江州义门陈”,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与九江市之间的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是江西省德安县境内一个陈氏族聚村落。德安义门陈作为中华陈氏的发祥地,素有“天下陈氏出义门”之美誉。义门陈文化既是海内外8000余万陈氏后裔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家族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精神瑰宝。义门陈创造了十个“第一”,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研究义门陈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如义门陈后裔、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陈大络所说:“义门陈是和谐家族、文明样板,在中国家族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地位,挖掘义门陈文化,有利于凝结两岸的陈氏宗亲之情。”南朝宜都王陈叔明11世孙、江州义门陈氏始祖陈阔(伯宣公)于开元九年(公元721年)由福建仙游迁江西庐山圣治峰下,因注司马迁《史记》而闻名朝野,赐授著作佐郎。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
· 义门陈中的“陈氏经典”
一、东佳书院育英才义门陈“东佳书院”是七世祖陈崇创办于唐代(公元890年),当时属义门家学,称“东佳书堂”,因声望日渐远播,各地求学者慕名接踵而来,随之扩大规模,改称“东佳书院”,比“白鹿洞书院”还早五十年。当时书院有房数十间,藏书数千卷,帖号“天下第一”,成为宋初江南著名书院,博得宋太宗赐御书三十三卷和亲题“真良家”的封号。书院建址在东佳山(今德安县爱民乡岩泉桂村距义门陈宅约30华里),东佳书院因此而得名。东佳书院的东佳山巅有白石岩景点(据传是八仙中的何仙姑梳妆之处),石色洁白如玉,光可照人,更有紫石壁屏,其石红黄二色交相辉映,高数十丈;泉出屏下,飞白泻碧誉为奇观;山腰上下有两洞,一曰白石洞,洞高丈余,内有石港通泉源,其上有百鸟洞,内亦有曲港直通;屏岩之下有泉,名东佳泉,泉有二窍,一曰智窍,一曰慧窍,有时泉水奔流声闻数里,有时涓涓滴滴声如仙乐,有“东佳屏壁东佳泉,东佳书院育英贤”之说。东...
· 义门福建汀州陈氏源流
福建汀州陈氏入汀始祖先后有十人,其中义门始祖主要有两位,均为江西德安义门陈奉旨分家291个庄中的一家汀州庄,始迁祖共两人:一是参琉(魁),1062年始迁于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二是始祖群公(名才仁,义门陈第12任家长旭公的第三子、即参琉(魁)堂弟)1064年立庄长汀东坡岗。汀州长汀四都、陈屋村、上杭珊瑚(千家村)陈氏是义门陈正统,义门陈12任家长陈旭乃是我们的先祖。旭公葬于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东边半公里外的许旺公山上,旭公之墓在义门陈始祖旺公之墓右边,清朝所立墓碑已毁。入闽始祖群公为旭公三子,于宋仁宗八年(1064)分庄入闽,立庄长汀东坡岗,家业兴旺,今任保留有群公建的归龙寺,群公与魁公、陈剑公合葬于长汀。南宋末年,他的第八代孙三十四郎,从长汀陈屋村迁珊瑚乡(千家村)开基,取石二十七娘为妻,生七子。即今珊瑚乡陈姓氏。公葬于下珊瑚村忆子岗,婆葬于武平县中堡镇悦洋赤竹迳。为纪念三十四郎公厚德,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