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年间的誊抄本帮姜氏族人寻根朔源
光绪年间的誊抄本帮姜氏族人寻根朔源, 这本光绪年间的誊抄本其实也就氏记录姜氏族人的一本家谱,该家谱清楚记载光绪年
这本光绪年间的誊抄本其实也就氏记录姜氏族人的一本家谱,该家谱清楚记载光绪年间姜氏的迁徙及变化。
近日,在旌阳区新中镇龙居村山丘上,从湖南怀化赶来的9名姜氏族人庄重地在一块墓碑前上香作揖,同龙居村姜氏后人一起祭拜先人。“姜氏两兄弟于康熙18年离湘入蜀,后来留在四川安家。家谱记载着在这里生活的一代代子孙。”姜家人说,有人将龙居村仅存的一本姜氏家谱传到网上,才促使这次千里相聚。
337年后 川湘姜氏后人相聚
“我们带着5000多位姜家后人的嘱托来到这里。”73岁的姜志成介绍称,他们来自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黄茅园镇的姜氏家族,与四川亲人第一次相见,像久别重逢一般亲切,“我们‘光’字辈的祖先正是姜光华的兄弟,两边家谱比对,都对得上。”
据了解,姜光华的墓碑立于清朝嘉庆19年,列有子女、儿媳、曾孙、玄孙等近50人的名字,“姜光华生于湖广辰州府溆浦县龙潭镇,康熙18年入蜀(公元1679年)。随后与王氏生儿育女,并留在了四川。”
“到现在已经13代了,如今六世同堂,最大年龄有101岁。”74岁的姜壁庭介绍称,当年姜光华在龙居村安家,如今家族的这一支已有400多人。而一同入蜀的弟弟姜光健在相隔不远的白河村生活,如今也有100多名后人。
一本家谱 再续相隔千里的亲情
“这是光绪年间的誊抄本。原先有4本,现在仅剩我保管的这一本了。”亲人来了,90岁高龄的姜壁鉊老人小心翼翼地拿出了精心保管的家谱,纸页已经泛黄,但图文依旧清晰。
姜家人说,今年当地举行姜氏祭祖大典,有人将这本家谱拍照后发到网上,没过多久就得到回应。“这本家谱和我们的家谱能够对应,且交流后发现两家人都来自溆浦县龙潭,如今龙潭已经并入黄茅园镇。接下来我们将重新完善修订姜氏族谱,让后人有根可寻。”姜志成说。
“这次相聚真的很惊喜,我们也计划着回家,看看‘老家’亲人们的生活地方。”龙居村的姜氏后人表示他们也多次想过去寻根,但由于手上掌握的信息不全面等原因,一直未能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凭一本光绪年间的家谱湖南姜氏族人德阳寻亲
近日,在旌阳区新中镇龙居村山丘上,从湖南怀化赶来的9名姜氏族人庄重地在一块墓碑前上香作揖,同龙居村姜氏后人一起祭拜先人。“姜氏两兄弟于康熙18年离湘入蜀,后来留在四川安家。家谱记载着在这里生活的一代代子孙。”姜家人说,有人将龙居村仅存的一本姜氏家谱传到网上,才促使这次千里相聚。337年后川湘姜氏后人相聚“我们带着5000多位姜家后人的嘱托来到这里。”73岁的姜志成介绍称,他们来自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黄茅园镇的姜氏家族,与四川亲人第一次相见,像久别重逢一般亲切,“我们‘光’字辈的祖先正是姜光华的兄弟,两边家谱比对,都对得上。”据了解,姜光华的墓碑立于清朝嘉庆19年,列有子女、儿媳、曾孙、玄孙等近50人的名字,“姜光华生于湖广辰州府溆浦县龙潭镇,康熙18年入蜀(公元1679年)。随后与王氏生儿育女,并留在了四川。”“到现在已经13代了,如今六世同堂,最大年龄有101岁。”74岁的姜壁庭介绍称,当...
· 寻根张氏族人
· 香道朔源
香道,是指从呼吸去享受香气,养身健体、凝气安神的一种高尚优雅的方法。它始于中国,至古尧、舜、禹、礼记中谈及祭天、礼佛、殷商时代就有香炉问世,汉末的《名医别录》对其就已经有文字记载,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香道博大精深,并不只是狭隘地指佛道所供的香。从香道在中国的历史来看,汉代之前用香是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用香的风气更盛,东西文明的融合,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至明代,香学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但到后来,随着国势的衰退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日渐退出贵族和文人的清闲生活。到如今,更是乏人知晓“香道”一词,令人扼腕。...
· 段氏湖南茶陵朔源
一、南唐段翊为一世祖南唐天成初,段翊任江西永新县令,生谦、谟二子,遂由江西鄱阳迁居永新。段翊告老还乡,与子段谟仍回鄱阳西湖。段谦仍居永新,老居鄱阳。段谦衍至十世生段规。段规生五子:云超、云兴、云明、云开、云收。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时江西有“规生五子下湖南”之称:段云超迁茶陵东流,段云兴迁兴宁(今资兴),段云明迁安仁塘田,另二子迁衡湘等地。二、郡望:京兆郡三、堂名:集凤堂四、字辈排行段翊十辈孙段傅甲有感于同班同辈者多不以一样字号安名,恐后之子孙昭穆紊乱,难以考核,遂以本名“傅”字起,排定五言八句曰:傅受规云敬,仁文士宗师。公惟友百世,应元思礼义。忠正必贤明,才能全敏智。永绍大兴邦,克念作成圣。实际上从“永绍大兴邦”之后改用新字辈排行:盛绩辉彝鼎,荣光焕锦堂。逢田种美璧。祖德远垂芳。五、世系共叔段——段干木——段复环——段薛——段邛——段圣惠——段建中——段会宗——段颖——段隋——段嶷—...
· 江南忆杭氏--杭氏朔源
海宁杭姓人数不多,现存资料不全。宋版《百家姓》中杭姓排位第一百八十三。杭姓的起源有两种说法。源于姒姓,是大禹的后代,以国名为姓。杭氏起源与大禹治水有关。夏禹治水成功后,把剩下的船只分给诸子,其中一子封在余航(今浙江余杭),建立了余航国。后来,其子把航字边旁“舟”去掉,加“木”成杭,称为杭氏,形成今天散居在浙江绍兴、余杭、海宁与水域有关的杭氏族群。源于抗氏,抗,杭同源,改抗氏为杭氏。古代,抗、杭二字通用。汉朝东乡侯、长沙太守杭徐伯本姓抗,他的后代便以杭为姓。追溯杭氏望族,大都出自丹阳郡(今安徽宣城)。杭氏落户丹阳后,东乡侯杭徐伯后人寅正的四世孙外徙柳茹、九世孙诚徙居华甸(浙江延陵杭甲村)、十四世孙鉴九卜居华甸村东。这一系杭氏宗亲不忘先人,构宗祠以敬祖,修家乘以联宗,自明朝后期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共辑谱十三次。如今,丹阳郡杭氏居住村落为全州杭甲、延陵杭甲、柳茹、华甸、陵口下栅口、司徒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