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它却八百年长盛不衰

2016-07-1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674
转发:0
评论:0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它却八百年长盛不衰,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这个家族却八百年来长盛不衰。它是什么样的一个家族呢?
族谱网——范氏图腾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这个家族却八百年来长盛不衰。它是什么样的一个家族呢?长盛不衰八百年又是怎样才做到的呢?
     据范氏族谱载,唐信宗乾符元年(874年),由于中原战乱,河内范坤举家18口徙居浙江杭州,后移江苏南京,再徙至福建宁化,是为范氏入闽的始祖。至宋代,范氏称盛于福建,人才济济。范氏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出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许多支派。从明末开始,闽、粤范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来有的又进而迁至海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朝名相范仲淹的名言,也古往今来无数知识份子的座右铭。
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轻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
     范仲淹年轻时念书没有东西吃。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我们现在称稀饭),把粥划成四格,每餐吃一块,过这样贫困的生活。
到以后发达了,做了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生活方式还是保持从前穷秀才的生活,没有改变多少,只是小幅度的调整。
     有一次在苏州买屋居住,一位风水先生盛赞此屋,风水极佳,后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风水能使后代显贵不如改为学堂,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学,将来众人的子弟都能贤达显贵,较之自己一家的子弟显贵,岂不是更为有益吗?于是立刻把住宅捐出来,改作学堂。实践了年青穷苦时念念利益众生的宿愿。
     他收入多,就想到很多贫苦的人。把他的收入用来救济那些贫苦的人。看他的传记,得知他曾养活三百多家。一个人的收入养活了三百多家,你就晓得他自己也只能糊口而已。如果过得很富裕,他哪有能力养活三百多家。这是我们中国人中的大贤。
      不久范仲淹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均聪颖非凡德才兼备,分别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曾孙都贤显贵,绵延不绝,至今已八百年了,苏州一带范氏后人依然兴旺。 范仲淹善心为他人谋福利,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无法估量的。而上天回报给范氏子孙的福禄,是范仲淹当时所付出的几十倍、几百倍。
     范仲淹毫无利己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种,八百年来不断地开花结果,无意之中为子孙万代谋福利,成为行善的典范,受世人的敬仰赞颂。
范仲淹通过言传身教,教导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一次,范仲淹让次子范纯仁到苏州去往四川运麦子。范纯仁碰见了熟人石曼卿,得知他因逢亲之丧,无钱运柩返乡,便将一船的麦子全部送给了石曼卿,助其得以还乡。范纯仁回到家中,因无法向父亲交差,所以久久的站立在父亲身旁,没敢提及此事。
      范仲淹问他道:“你在苏州遇到朋友了吗?”范纯仁回答说:“路过丹阳时,碰到了石曼卿,他因亲人丧事,没钱运柩回乡,而被困在那里。”范仲淹立刻说道:“你为什么不把船上的麦子全部送给他呢?”范纯仁回答说:“我已经送给他了。”范仲淹听后,对儿子的做法高兴,关夸奖他做得对。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范氏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年!范仲淹四个儿子都德才兼备,当了宰相和大官。范家的后代一直到民国初年都不衰。其秘诀就在于范家子孙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积德行善”的祖训。
族谱网——范氏范仲淹
    《周易》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说行善的人家就一定会有好事等着呢。可见人生的福运是怎么来的?福运是修来的,只有积德行善才能改变命运。
     他的子子孙孙一直到民国初年都不衰,这是他培育百世之德,才有百世的子孙保之。
     范仲淹29世孙、抗战文史专家范学贵在金坛觅得一部民国10年续修的《范氏宗谱》,其详细记载了金坛直溪桥、五河口一带范氏世系为范仲淹长子纯佑一支,监薄房。
     据范学贵介绍,7世孙克家,字子叔,宋宁宗嘉定8年(1215)年由湖州府四安镇务,调镇江府金坛县任县丞,配孙氏,生一子。克家卒于任上,其子邦用,字君举,号玺五,别号菊庄,改名德昭。恩授皇宋廷仕郎﹙八品﹚,定居文清桥,配李氏,生南伯、南孟、南仲、南季4子。绵延继承,四世同堂,到12世分居各地。
    著名书画家范石甫、高级检察官范小荣,其祖父、父辈均已录入此家谱世系表中。石甫、小荣均为范仲淹30世孙,方字辈。
     中国历史上大福大贤之人,第一个是孔夫子,第二个是范仲淹。
     一直到民国初年时,范家的子孙都能守住家风,都很好。在中国历史上像这样有大德的人家不多。
     范仲淹的家风可以千年传承,我们现在冷静思考一下,现在的家庭,家风能承传多久?中国的这句古话“富不过三代”,富为什么不过三代?因为他富有之后,不懂得爱护他人,因为有了钱,瞧不起人,伤了他的德行,折了他的福分。现在不只是富不过三代,现在不少富人是连一代都过不了。为什么连一代都过不了?为什么这些圣哲人能绵延千年不衰?这个根源就在传给下一代的思想不一样。我们现在传给下一代的思想是什么?是自私,只想到自己。很多的家长也说他是尽心尽力教,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教成这个样子?
     所以老子说,“祸福相依”,祸福是同时存在的,为什么富不过三代?因为没有德行,只要有钱,危机就出现了。我们看中国圣贤人创字很有智慧,这个“钱”字怎么写?金子旁边配了两支戈(就是刀),所以钱愈多会愈有冲突。这两支刀,国与国冲突,甚至于家庭里面兄弟操戈都是因为金钱。
     现在因为没有圣贤教诲,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常常都看到兄弟在争财产。其实当兄弟在争财产的时候,他这一生败相已露,他的人生不可能经营好,因为他现在的动作就已经给他的下一代做最不好的榜样。他示范给他儿子看的是只要为了钱,兄弟都可以反目成仇。所以人无远虑,看不远,都逞一时之意气,都做出一些会让人生遗憾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富不过三代,他家族却富了十代,三百子孙各有千秋
晚清大臣中,文武全才不多,曾国藩算一个,胡林翼也算一个。曾国藩曾自谦说胡林翼才干是自己的十倍。因为胡林翼不仅会领兵打仗,是湘军大佬,也懂得治理国家,擅长理财,懂经济。李鸿章晚年,与人谈旧事,常挂在口边的是“先师曾文正公”与“前辈胡文忠公”,可见这两个人的历史地位以及个人才干。曾国藩是临危受命,帮朝廷“反贼”,他的长处与其说在于领兵打仗,不如说在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首先,曾国藩人脉非常广,广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程度,曾国藩能在家乡迅速建立一支团练,靠的就是他广阔的人脉。从广州购买西洋炮火,找人来教他们操练阵法,都是要依靠他的人际关系网的。其次,他是一个文采很好的人,一个人很会写文,就会具有煽动性,写得东西就能获得别人认同。曾国藩的战斗檄文写得很好,抓住当时读书人的心理竭力煽动,将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原因所在。再次,曾国藩是一个很会为人处世的人,他的为官之道直到今天还...
· 为什么家族富不过三代朝代兴旺不过三百?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说的是一个家族兴旺富贵往往不会超过三代人。而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兴衰交替,似乎也走不出这个铁律,一个朝代由兴至衰往往不出三百年。这是命由天定还是自取灭亡?事实上,还真有点规律可循,总的来说也不过三个原因。富不过三代第一个,制度崩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一个国家的运作,也需要完善的制度,人民循规蹈矩,官员发挥最大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国家的发展才会越来越昌盛。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成为百姓的桎梏,导致民怨沸腾,部族叛乱、众叛亲离,只会加速国家的灭亡。秦汉晋隋唐就是例子。第二个,气数已尽、寿终正寝。任何事物,物极必反,朝代也如此,由盛及衰也有一个自然过程。就像一个人,由婴儿开始,逐步走向壮年,同时也逐步走向衰亡。最后的时刻只是一个导火索,或者说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明朝就是如此。富不过三代第三,时运不济、外敌入侵。最好的例子就是宋朝了,外敌太强大,我不犯人,人要...
· 都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曾国藩家族数代兴旺呢
过去我们说中国式的大家族啊,往往是富不过三代,是吧,子孙后代到了第三代开始就不争气了,但是曾国藩价不一样。那么根据有关方面的这个调查统计啊,当今曾国藩兄弟的后人当中,还有240多名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么曾国藩的家教有什么特殊之处呢,第一个特点就是不愿意子孙当大官,只希望他们成为君子。他认为科举很害人,为什么呢,因为科举这个事儿它难度确实是太高了,要走通这条路,偶然性很大,不是说你只靠努力或者你只有天才就肯定能走通这条路。为什么曾国藩父子考秀才都考那么难呢,曾国藩考七次,他父亲考了十七次呢。因为当时考秀才的录取率就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呢,98%的人通不过这一步的考试。所以你要想科举成功,你这一生至少要投入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全力攻读范围极窄的那的本应是教材,那么很多人浪费了十几年也不见得成功。你比如另一位晚清的名人左宗棠他也是位天才。他比曾国藩聪明得多了,但是一直没能考中进士。...
· “穷不过三,富不过五”,为何范仲淹的家道可以传承千年?
也许,历史不是你认为是那样的就是那样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当事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个事件是如何发展出来的。这篇文章“为什么范仲淹的家道可以传承千年”或许能够给您答案。“穷不过三,富不过五。”如果为这句话找到一点理论支持,那就是孟子说过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圣人之言可以为“富不过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们还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前后加起来六十年,也就差不多是三、四代人的时长。大致意思都是说,如果富人不行善积德,好的五代,差的三代,家业就基本败光了。《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是非常富有:“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贾家大观园里吃的穿的用的,令刚一入园的刘姥姥傻了眼。富贵到封侯的贾家曾经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空前盛况,可从发迹到没落也不过三代的光景。世界上没有一块只阳不阴的...
· 司马邺:富不过三代,被当仆人吃草根受尽屈辱而死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富不过三代,司马懿死后,后代当仆人吃草根受尽屈辱而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中的是魏国,经历了几代曹家帝王,可最终的大业是在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的辅佐下完成的。司马懿作为他们的父亲也必定为魏国兢兢业业,付出一生。曹操在位期间,司马懿辅佐曹丕继承曹操大统。曹丕上位后,司马懿诛孟达,败马谡,抵御诸葛亮北伐,平辽东,为魏国立下汗马功劳。曹丕死后,司马懿辅佐曹睿把持朝政。曹睿死后,司马懿和曹爽成为辅政大臣,辅佐曹芳。但是曹爽处处排挤司马懿,不给他实权,只给他一个太傅的闲职。司马懿韬光养晦三年,通过“高平陵之变”杀了曹爽,掌控朝局。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成了魏国的权臣,完成了天下的统一。可是到了后来,司马昭的儿子竟然篡位谋夺朝政,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晋”。终于司马家的人当了皇帝,开创新朝代,本以为这是一个盛世,但是不过一个皇帝,晋朝就衰败了,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根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