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黎氏布质家谱:记录简单承载丰富信息
昌江黎氏布质家谱:记录简单承载丰富信息,王恩松在家谱上查看先人名讳。符氏家谱上的始祖是一位女性。 在黎族之后迁居海
王恩松在家谱上查看先人名讳。
符氏家谱上的始祖是一位女性。
在黎族之后迁居海南岛的汉族,一般都形成自己的家族史料——族谱。
海南岛上的黎族有语言而无文字,他们的历史大多见诸汉族书籍。
但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有一万多人口、有着“中国最大黎村”之称的峨港村,符、张、王、叶等姓氏,从民国起,就有家谱传世,将家族的繁衍信息用毛笔抄写在白布上。
或装在麻袋里,或存放于铁箱中,取出来需要三四个人协助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开,而全部摊开能铺满村委会办公室大厅,占地在40-50平方米之间,颇是壮观!
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峨港村的黎族布质家谱,不断拼接,记录家族历史,与卷帙浩繁的汉族家谱一样,形式感都超强,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罢了。
从最上头的始祖开始记录,越往下,随着代数和人口的增多,名字也就越来越多,连接直系亲属之间的红色线条,渐渐地,也由原先的直线,变为密密的曲线,很像收音机电路板上的铜线。后人每次查找先人名讳,都要趴在家谱上,让手指跟着曲线走,慢慢寻找。可以想见,当初誊抄家谱,绝对是个技术活,不但要字写得好,还要善于统筹“版面”布局,最是挑战眼力。
虽然这些都是“吊线谱”,只是记载族人的生死情况,没有汉族家谱中常见的“谱序”,但人名旁边的注脚,尽管只有三两个字眼,仍然能让人洞见一些零碎而丰富的历史记忆。
符氏家谱:始祖是女人
在峨港村采访时,记者得知符姓是最早入村定居者,先后有4位不同的祖先,其中最早的是一位黎族妇女,带着2个儿子落户峨港。
“万寿堂”符氏家谱创修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增补于1936年,1979年再次增补。在这份家谱的第一代人位置,用红色的小楷写着“始祖婆夫人”,第二代胪列了3个儿子的名字——正禄、正隆和正宏,其中正禄的旁边有4个黑色小字——“住保平村”。
据保管家谱的符丕林介绍,当年“婆夫人”为了寻找更加适宜居住的环境,带着3个儿子,从昌化江上游的白沙金波,顺流下山,经过今昌江十月田镇的保平村时,长子符正禄在那里住了下来;符家在峨港村住了大约百年之后,第四代中有个叫符学先的人,举家搬到附近的白石村居住。
在第六代的世系图上,“永卿”“永峻”“殷受”的名字与其他人的不同,是用红色书写,记者问是何故,围观的峨港村老人说那是考取了功名的人,才有这样的标志。仔细一看,果然在他们名字的上方,分别标识着“均生”“武生”“脩生”。
在“殷受”的下方,还有两个小字“万包”,记者看得云里雾里,不明就里,经村老点拨,方知是这个叫“符殷受”的人没有儿子,由下一代中一个叫“万”的兄弟的儿子负责为其养老送终。细看之下,其名字底下果真没有连向下一代的红线条。
这一支符氏迄今总共传承了15代人,考取功名的还有第八代的“训典”,是名“武庠”。
王氏先祖:劝说村民学官话
“一世祖由福建省过广东省琼州府昌江县峨港村宿住,代远失名……传言在世颇有德行,殁后竟能显圣回神,子孙出躯玉敕封为大张天云。”
王姓是峨港村人数最多的姓氏,尽管已经记不得入村始祖的名号,但仍在始祖的位置写上红色的“张天”二字,至今已有18代人,持谱者是76岁的第十四世族人王恩松。
王恩松自称不识字,查考起族谱来比较吃力,好在他听长辈讲过家族的故事,而且基本上都能记住。
原来,这一支王姓迁琼先祖共有三人,其中一人定居儋州木棠地区,一人迁居东方板桥一带,其直系始祖最先落户昌江海尾,后来才又迁移到峨港村。
最先的几代,峨港王姓人丁并不兴旺,到第五代仅有6名男丁,其中“王邦治”还是外姓,家谱称其“邦治公乃是任姓,带与将军神入王户”。王邦治的后代现在居住在白石村。
从第六代至第十代,王姓考取功名的人逐渐多起来。家谱记载,王廷瑛是“初开榜庠生”,其儿子安吉是“恩九品”、“武生”,安吉的侄儿士英也是“恩九品”,安吉的孙子登轩为“脩生”,登轩的儿子王之纪是“庠生”。这只是王廷瑛一家5代人读书入仕的情况,其他家庭考取八、九品功名者不胜枚举。
王恩松说,先祖王廷瑛外出读书,取得一定成绩后,回到村里发动族人和村民学习讲官话,即现在当地还在沿用的“军话”,但多数村民觉得官话太难,还是坚持只讲黎话。
那些听了王廷瑛的话而讲官话的家庭,后来则出了不少读书人。
查看王氏家谱,发现进入第十一代,这个家族这一代的男丁竟然多达172人,但是没有后代的人也有35人之多!原来,那时是清代末期,很多家庭要么因为家穷,娶不起老婆,要么去当兵,死在了战场,当然,也有年幼夭亡的。
王家第十一、十二、十三代的读书人也呈锐减之势;第十三至第十五代中,有不少人迁到白石村。
据了解,白石村现有300多户人家,有符、王、蔡、吴等姓氏,多数家庭的先祖迁自峨港村。
文化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峨港村黎族家谱引起外界关注,是不久前的事情。海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王辉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的同行提起此事后,今年3月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首次进村,准备征集一批家谱,作为省博日后展览之用。
当时,峨港村叶春周爽快地将1979年所修,长7米、宽0.77米的“仁寿堂”叶氏宗谱赠予王辉山一行。峨港叶氏迁自广东梅州,原住昌江昌化镇浪炳村,入村始祖叶仲樑是名木匠兼道士,有一年到峨港村做法事时,村民主动提出给他田地耕种,他便举家迁居峨港,至今已繁衍了13代人。
与王氏家谱所言一样,峨港张氏也自称原籍福建,但家谱上一世祖和二世祖的名字均已失传,并未说明来自何方。
王辉山说:峨港人的家谱最多者未超过20代,他们的先祖不大可能迁自福建、广东等地,而是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受汉文化影响,因此逐渐跟从汉姓,以便民族之间的交流;黎村出现家谱,是黎族“汉化”的佐证。
也有人认为,黎族家谱这一文化现象恰恰说明了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比如,有一支符姓就自称是北宋进士符确的后人,之前并不会讲黎话,与黎族杂居,久而久之,黎语美孚方言也就成了母语;又如,一些从昌化江南北两岸迁来的谢、李、何、文、赵、马、邱等姓氏,虽然还会讲母语,但在峨港村则以黎语为通用语。
而此前峨港人的民族身份是“汉族”,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再次进行民族识别和认定时,才更改为“黎族”。
峨港村东边为黎语村落白石村,北边和南边分别是讲军话的汉族村落道隆村和乌烈村,东南边是讲黎语的俄沟村,很久以前,他们就彼此通婚,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各地馆藏黎氏族谱信息
【湖南长沙】黎氏续修支谱十卷(清)黎祚融黎大纯纂修清嘉庆五年(1800)敦本堂刻本十册广东中山图注:扉页作《黎氏续谱》。【湖南宁乡】沩宁大田坊黎氏续修支谱十三卷(清)黎大器修黎大宾黎云瑞纂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经述堂活字本湖南图(存卷1)【湖南宁乡】大田坊黎氏续修家谱十七卷(清)黎培坚等纂清咸丰元年(1851)活字本二册湖南图(存卷1、16-18)【湖南宁乡】鱼潭黎氏五修族谱□□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活字本湖南图(存卷2,又一部存卷2)【湖南湘潭】湘潭黎氏四修家谱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黎锦鑫纂修清光绪十四年(1888)敦本堂刻本十二册历史所注:清雍正十二年黎希靖始修。【湖南湘潭】黎氏续修族谱□□卷(民国)黎静山纂(序)民国八年(1919)经木堂活字本湖南图(存卷首,又一部存卷首)【湖南湘潭】黎氏绪周五修支谱六卷(民国)黎锦熙等纂修民国十六年【江苏句客】黎氏宗谱民国九年(1920...
· 昌江黎族自治县符氏家谱上的始祖是一位女性
在黎族之后迁居海南岛的汉族,一般都形成自己的家族史料——族谱。海南岛上的黎族有语言而无文字,他们的历史大多见诸汉族书籍。但在乌烈镇,有一万多人口、有着“中国最大黎村”之称的峨港村,符、张、王、叶等姓氏,从民国起,就有家谱传世,将家族的繁衍信息用毛笔抄写在白布上。或装在麻袋里,或存放于铁箱中,取出来需要三四个人协助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开,而全部摊开能铺满村委会办公室大厅,占地在40-50平方米之间,颇是壮观!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峨港村的黎族布质家谱,不断拼接,记录家族历史,与卷帙浩繁的汉族家谱一样,形式感都超强,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罢了。符氏家谱上的始祖是一位女性。符氏家谱上的始祖是一位女性。考取功名者的名字用红色墨水书写。考取功名者的名字用红色墨水书写。从最上头的始祖开始记录,越往下,随着代数和人口的增多,名字也就越来越多,连接直系亲属之间的红色线条,渐渐地,也由原先的直线,变为密密的曲线,很...
· 信息不全怎么查寻家谱族谱信息
在寻根问祖、重修家谱族谱、查寻家谱族谱时,很多人都会遇到族人信息不全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家族成员可能因为老谱的损毁或者丢失,只能提供姓名和模糊字辈,导致修谱进程遭遇挫折,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大家要掌握一些方法才能增加找到正确家谱族谱信息的概率。那么,信息不全怎么查寻家谱族谱信息呢?首先,委托专业查谱机构查询。这是一个最方便快捷的方式。网上有很多查谱、修谱、寻根问祖的网站就提供这些信息,比如族谱网。族谱网是国内知名的寻根问祖、查谱修谱网站,可以让专业的工作人员帮我们查询族谱家谱。当然了,我们需要尽可能的提供更多的家族中的族人信息给他们:比如字辈、祖居地、始祖、先祖、堂号、宗祠等,只有提供足够多的信息,才能够更好的检索查询到家谱族谱信息。其次,祖籍地搜集信息。我们在现居地的家族搜集一定资料信息后,可以选择去祖籍地走访和咨询当地的老人及相关族谱研究机构查询家族家谱信息,一般经过多次迁徙导致家谱信息...
· 始迁祖是女子——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峨港村符氏家谱
符家供稿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有一万多人口、有着“中国最大黎村”之称的峨港村,符、张、王、叶等姓氏,从民国起,就有家谱传世,将家族的繁衍信息用毛笔抄写在白布上。符氏家谱:始祖是女子峨港村符姓是最早入村定居者,先后有4位不同的祖先,其中最早的是一位黎族妇女,带着2个儿子落户峨港。“万寿堂”符氏家谱创修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增补于1936年,1979年再次增补。在这份家谱的第一代人位置,用红色的小楷写着“始祖婆夫人”,第二代胪列了3个儿子的名字——正禄、正隆和正宏,其中正禄的旁边有4个黑色小字——“住保平村”。据保管家谱的符丕林介绍,当年“婆夫人”为了寻找更加适宜居住的环境,带着3个儿子,从昌化江上游的白沙金波,顺流下山,经过今昌江十月田镇的保平村时,长子符正禄在那里住了下来;符家在峨港村住了大约百年之后,第四代中有个叫符学先的人,举家搬到附近的白石村居住。在第六代的世系图上,“永卿”“...
· 黎氏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宋朝时期,黎姓大约有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二十六位。湖南为黎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黎姓总人口的4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江西,这三省黎姓占黎姓总人口的89%,其次分布于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黎姓主要聚集于湘川赣地区。明朝时期,黎姓大约有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闯入了明朝的百家姓,排在第八十八位。宋、元、明600年间,黎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江西为黎姓第一大省,约占总黎姓人口的4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广东,这两省黎姓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湖南、四川、湖北,这三省的黎姓又集中了21%。宋、元、明600余年,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当代黎姓的人口已近200万,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两省区,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