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中寻找滇鲁那些威严挺立的卫所镇守人

2016-06-1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67
转发:0
评论:0
族谱中寻找滇鲁那些威严挺立的卫所镇守人,古村雄崖所的城门雄崖所的千户所蜡像馆明代,鳌山卫、浮山所、雄崖所曾是青岛即墨市境

古村雄崖所的城门

古村雄崖所的城门

雄崖所的千户所蜡像馆

雄崖所的千户所蜡像馆

明代,鳌山卫、浮山所、雄崖所曾是青岛即墨市境内3处的卫所。据史料记载,“卫”是明代军队编制名,一般驻地在某地即称卫,后沿袭成为地名。“所”在“卫”之下。位于青岛即墨市田横镇最北部的雄崖古城,古时为雄崖守御千户所。直到现在,其明朝时的抗倭故事依旧口口相传。而在600多年前,或许有一支来自云南的军队历经千山万水,翻过大山跨过大海,万里迢迢来到这里镇守边关。

四姓均称祖先来自云南

几百年前,这里是屯军之所,属鳌山卫浮山所。如今,这里是青岛市区南京路旁一个上世纪90年代的老小区。79岁的老人苏世广就住在这个小区,他几乎住了一辈子。谈起浮山所,他最津津乐道的,是自己在上世纪90年代末所编撰的浮山所几十户人家的族谱。对他来说,这是一项家族义务。

据老人说,浮山所1388年建所时共有13个姓。从1997年开始编撰族谱至2004年编辑成册,他记得在十多户人家中,就有好几户人家的族谱中记述了自己的先祖是由云南迁至山东青岛,时间分别为明、清和民国。“他们是作为军人派过来的,而不是移民。”苏老说,这些人经过长途奔波,从云南千里迢迢来到这里驻扎,之后便世代在浮山所繁衍扎根。

苏老收藏了各家的家谱。在一本《王氏族谱》中,开篇便有一段记录:“我王氏始祖于明天顺中,以伯、伯自云南来,家于即墨县南境青岛域内……”在一本《胡氏谱序》中,这样记述:“闻之,胡氏始祖源自小云南,二世贤公、德公当永乐二年自小云南迁居浮山所。”但未述小云南是云南的哪个地方。而在一本《李氏族谱》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说法:“据祖辈传,是清朝康熙年间,为避战乱由云南迁至山东青岛浮山所,扎根以后,世代居约三百年。”

雄崖所是山东省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的海防古城,2008年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9年因“雄崖星汉”奇观被评为青岛市八大天文景观之一。

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设立雄崖守御千户所,当时这里是一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抗倭名所。

雄崖所为正方形城池,每边城墙长各一里,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内十字大街贯通。走进这座老城,城里没几个人,墙根下,几位老人悠哉游哉在闲聊。城里的房子几乎都是用石头垒就。一座座石房青瓦,留下了时光的印迹,在阳光下已显得斑驳。

一座座民房中,有一座专门供人瞻仰的千户所蜡像馆。馆内身着红色战袍的千户大人威坐中央,左边是一位军士,右边是一位军师,再远一点的地方放有刀枪剑戟。堂内正中匾额上题有“镇倭靖疆”四个大字。蜡像人物栩栩如生,走进馆内,就让人感到了一种威严肃穆的气氛。

据清同治《即墨县志》载:雄崖守御千户所原额设正千户(正五品)2员,副千户(从五品)2员,百户(正六品)5员,吏目1员,正副千户及百户皆世袭。共有京操军春戎250名、秋戎319名,守城军51名,屯田军77名。清乾隆年间,雄崖巡检司裁撤。

这些戍疆的官员和军士的族谱中,都写有祖籍来自云南。

讲述

祖籍是云南:山西仅为中转站

知道有云南记者来,雄崖所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到村委会等着我们。

“家乡人来了,我们很高兴啊!”76岁的张永富张口就说。他说,小时候爷爷就给他说过,自家族谱上一直写着祖先来自云南。

说罢,老人还将袜子脱下,告诉大家,他小脚趾的指甲盖是两瓣的,而这一特征正好说明,他们来自云南。其他人也附合,说自己也是这样。(当地广为流传的说法是,祖先来自云南的人,小脚趾甲是呈两瓣的。)

81岁的于春波老人说,家谱记载祖先来自小云南。老人说,这些年来,小云南是山西大槐树的说法很流行,但他一直认为自己的祖籍来自云南,山西应该只是一个中转站。

在雄崖海防博物馆,我们看到,该村共有1002户,16姓,绝大部分是军户后裔,民国五年才改为居民,而大部分人的祖先都来自云南,如《王氏族谱》中,王氏祖籍云南省桃花村;如《朱氏族谱》中记载:“明永乐年间,始祖朱茂诏迁云南,永乐中东支一世祖朱汉迁居雄崖守御千户所。”

老人们认为祖籍在云南还有自己认为合理的证据。比如,在当地的民间习俗中,人去世后,抬下炕时,摆在堂屋,给死者灵魂指路是朝向西南方向,“西南方就是云南”。而在出殡时,要喊:“出庙门,西南大路三条道,中间走。”

考证

即墨众家谱:小云南即乌撒卫

即墨县谱牒协会副会长孙鹏,多年来,对该县的移民研究很有心得。

近几年来,协会收集了各姓氏族谱152姓计1500多册,迁徙地来自四面八方,云南、山西、江西、浙江,以及本省都有,来自云南的较多。

据《即墨村落姓氏概况》统计,龙山街道99个姓氏,其中由云南迁来的就有13姓。2004年版水泊村《张氏族谱》载:“余本族小云南人也,住乌沙卫北门口,自明初至鳌山卫。”又如,丰城镇东龙湾头《姜氏族谱》记载:“吾姜氏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小云南同乐县迁徙来。”东百里李姓1937年版《李氏族谱》记载:“明永乐二年始祖由云南大理府云南县徙居青州府益都县,后又迁居墨邑鳌角石村。”

诸如此类的描述,在我们所查到的家谱中比比皆是。孙鹏说,据他的考证,在即墨众多家谱所说的云南或小云南,他认为就在乌撒卫,也就是今天的云南昭通、贵州威宁一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从族谱里寻找历史的宝藏
对于古代的历史,一般公认的要么是正史记载,而不起眼的老百姓的家谱族谱,其价值还可以挖掘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很多的历史在家谱里得到了印证或改变。“中国的每个家庭都有谱,这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瑰宝。未来,将有一个大型的国家图书馆,可以收集世界各地的家谱,并对学者进行不同的研究。这是一项不朽的事业。”清朝著名的学者梁启超就曾经称赞家谱的历史价值。可以说家谱记录了一个家庭的荣辱兴衰,视角相对狭窄。在内容上,会有一定的夸张或粉饰。但是细细研究沈姓,韩姓任意姓的家谱,你就能在浩瀚的族谱中有所收获。不同于正统的史书和地方志的视角,家谱的记载更加的详细,对于历史来说是一种补充。在家谱里,不仅仅记录了家族成员的名字,也记载了其参与的历史事件,相关的历史、民俗,人员等领域都有一定的记载。很多不起眼的家谱有着非常多的历史数据。几十年来,许多历史谜团都从家谱中找到了答案。家谱里名不见经传的沈姓,韩姓小人物,从他们的视...
· 在端砚中寻找人生
砚,在我国文明史上,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首,以其石质细腻、雕工精细等著称于世,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唐代及以后的历代列为贡品。端砚制作是集历史、文学、绘画、书法、雕刻、金石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8月20日,广东肇庆“端砚艺人”梁佩阳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理事会议上被推选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这是今年以来“端砚”家族的第三件大喜事了。上半年,“端砚制作技艺”入选了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目前,我国已将“端砚制作技艺”列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这些消息传开,最高兴的莫过于那些终生献身端砚事业的艺人,因为这凝聚着世世代代端砚人的心血,梁佩阳就是其中的一位。纳百家之长秀“石”梁佩阳已年过不惑,他举止言谈都透着股书生般的“儒雅”,涉及有关端砚的话题,他神光四溢、滔滔不绝,那种打心眼里透出来的热爱,感染着身边所有的人。梁...
· 在端砚中寻找人生
砚,在我国文明史上,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首,以其石质细腻、雕工精细等著称于世,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唐代及以后的历代列为贡品。端砚制作是集历史、文学、绘画、书法、雕刻、金石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8月20日,广东肇庆“端砚艺人”梁佩阳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理事会议上被推选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这是今年以来“端砚”家族的第三件大喜事了。上半年,“端砚制作技艺”入选了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目前,我国已将“端砚制作技艺”列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这些消息传开,最高兴的莫过于那些终生献身端砚事业的艺人,因为这凝聚着世世代代端砚人的心血,梁佩阳就是其中的一位。纳百家之长秀“石”梁佩阳已年过不惑,他举止言谈都透着股书生般的“儒雅”,涉及有关端砚的话题,他神光四溢、滔滔不绝,那种打心眼里透出来的热爱,感染着身边所有的人。梁...
· 屹然挺立
【成语】屹然挺立【成语】屹然挺立【拼音】yìrántǐnglì【解释】屹然:高耸的样子。像山峰一样高耸而坚定地直立着。
· 寻找家人族谱文化!
看西游记常听到这样一句问话:“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然后唐僧就会一次一次、不厌其烦地回答四面八方人“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小时看西游记只觉得有趣、精彩,大了才品悟到这其间太多哲理。就像这几句简单的问话,就已经包罗了人生的三大思考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清楚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长走人生路却不忘祖不忘根,清晰规划人生路知道何去何从,如此才能坚定漫步人生的信念和决心,成功完成人生追求和所望。客家人族谱文化也是如此,知道自己的根,了解自己的根,传承自己的根,才能为家乡赢得更好的发展。族谱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客家人的迁徙历史造就了客家人骨子里的“寻根”意识,根从何寻?族谱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单个家庭而言,客家族谱记载了先祖的来源去向、家训家风;对于整个客家民系来说,客家族谱记录着客家人的迁徙历史、文化根源。从客家族谱出发,串联客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