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端午节涨姿势——屈原到底姓啥?族谱网揭密

2016-06-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57
转发:0
评论:0
端午节涨姿势——屈原到底姓啥?族谱网揭密,在吃粽子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屈原到底姓啥?听到这个问题,正在吃粽子的

在吃粽子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屈原到底姓啥?

听到这个问题,正在吃粽子的你,一定是这个表情: 

然后脱口而出:屈原当然姓“屈”,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思想家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词赋)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 《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且慢!以上都对,但是屈原不姓屈,他姓“芈”。

听到这个答案,正在吃粽子的你,一定是这个表情: 

没错,是姓芈,《芈月传》的芈,他们是本家。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但这就扯远了,我们来看看屈原(芈原)的个人信息: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姓芈,氏屈,名平,字原。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看到这个介绍,正在吃粽子的你,一定是这个表情: 

芈姓,屈氏,这是甚个玩意?!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先弄懂中国古代的“姓”和“氏”到底是啥?

秦汉以前,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起源于母系社会,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氏”起源于父系社会,为同姓衍生的分支。国家产生以后,不少封国和官职也成了氏的名称。在古代,封国和官职可能世袭,氏也就随之可以世袭了。一旦封国和官职失去后,氏就开始演变成家庭的标志。

姓氏大量产生的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周代制度规定,周天子的嫡长子将来继承王位,称为太子,其余的儿子统称王子,王子的儿子称王孙,以上统称王族子弟。诸侯的儿子除了太子外均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以上统称公族子弟。王族和公族以封国为氏。公孙的子孙不属于公族,他们的氏为:(1)以其祖父的名或字为氏。(2)以受封的邑名为氏。(3)以所居的地名为氏。(4)以官名为氏。(5)以技艺为氏。(6)以祖先的谥号为氏。这样,大量不同的氏就由此产生了,其数量远远超过姓的数量。

在这一时期,“姓”是固定不变的,而“氏”却时常变化。因此往往出现父子同姓不同氏的现象,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可有不同的氏。如战国中期的商鞅,他原本是卫国公孙后代,所以又叫卫鞅和公孙鞅,秦国封他为商君后,他又称为商鞅。

好!姓和氏的区别基本就是这样了,那么说屈原是楚国贵族,这个事怎么讲?

屈原必须是楚国贵族,因为他和楚王是一个姓。

听到这个表述,正在吃粽子的你,一定是这个表情:

楚王不是姓“熊”吗?其实,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总体来说芈姓是所有楚国贵族姓氏的“老祖宗”,楚王是姓“芈”的,“熊”是他的氏,根据前文所讲的姓氏传承传统,国君去世后,新任国君继承芈姓和熊氏,其余公子被分封在不同封地,保持芈姓,而改变氏为其封地名,比如屈原的先祖:

屈瑕(?-前699年):楚武王之子,姓芈,名瑕,曾担任楚国最高官职“莫敖”,故史称“楚莫敖”。因被封于屈邑,其后代以封地为氏,遂称屈氏,为屈原的先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涨姿势】你的姓氏传承,你知道吗?
每个人一出生就传承了家族姓氏,它既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代号,也是血缘关系的符号。你了解这个跟随自己一生的符号吗?它得本义是什么?它又有哪些故事?姓氏,血脉传承的具象符号,寻根溯祖,我带你看!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赵姓位列《百家姓》之首,但是这个位置赵姓却是因“势”而上。因为《百家姓》起源于宋初,而宋朝的开国君是宋太祖赵匡胤,因此赵作为宋朝国姓,位列百家首位也是理所当然的了。汉字本义“赵”是形声字,本字“趙”左边是形旁“走”,像是一个人快步行进,右边是声旁“肖”,有一种说法曰“肖”为少昊时期东夷部落的鸟图腾,表示供奉于神案上的玄鸟燕子。本义为快步疾走的意思。现代“赵”更多的是作为姓氏和国名为公众所用。寻根溯祖赵氏最主要的一支出自嬴姓。相传东夷部落首领少昊金天氏、伯益的后裔造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善御者。传说他曾为周穆王驾车游玩时,正逢徐国造反,在周穆王万分焦急的时刻,造父驾车日...
· 涨姿势:七不出八不归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春节临近,出行的人们越来越多。有句老话儿叫“七不出,八不归”也开始被大家提及起来!尤记得我老娘:“明天是初八哒,不要选这天回家/你和你哥哪天走啊?错开初七这天哈,七不出八不归的。”……从以前大学放假到现在工作了春节归家,她总是这么笃信着这条老祖宗的话,说是会影响一年的运势,要我们一定要信。那么,究竟什么是“七不出,八不归”?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因此很多人都在农历初七这一天不出门,初八则不回家。更有人连农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这几天都算了进去。对此,有人批评说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糟粕。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七不出,八不归。这确实是老祖宗传下的教育人的话。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
· 端午节悼屈原
端午节悼屈原忧国谁能与君同,天公有情雨蒙蒙。舍生永垂天问志,爱民不泯离骚情。碧波有幸隐忠骨,青史无意表贤名。粽抛江水爱君意,神州千载颂英风。敬君忠气贯春秋,忧国爱民谁比俦。身同青山千载秀,名共黄波万古流。情寄天问每凄凄,心系离骚长悠悠。鱼虾应不食忠骨,位列仙班凤池头。
· 故宫8块匾额写了什么有什么含义?涨姿势
中和殿“允执厥中”匾是乾隆御笔。《尚书》云:“人心惟危,通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允执厥中的出处。意思是舜尧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性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保和殿中“皇建有极”扁也是乾隆御笔。它的意思是说,由天子来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准则。有强调皇权之意。乾清宫中“正大光明”是由顺治皇帝御笔亲题的。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交和之文泰,表现的是天地正大,日月光明之道。“建极绥猷”匾是乾隆御笔。“极”是屋脊栋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绥是顺应之意、猷为道,为法则。所谓“建极绥猷”,是说一国之君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无为”为康熙所题。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又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康熙题无为,意在告诫君主要体恤民情,与民休息。换在今天,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之意。清朝自雍正皇帝后,...
· 涨姿势!古代元宵节是专为女人“约”的日子
元宵节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逐渐演变为“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有;而据史料记载,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元宵节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唐末才偶称元宵。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元夕。到了清朝,又称灯节。元宵在海外也以TheLanternFestival而为人所知。古代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到清代,元宵节又与时俱进地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当然元宵除了吃汤圆赏月,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