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福建漳州龙海白水镇潘氏寿房宗祠“荥阳堂”

2016-04-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50
转发:0
评论:0
福建漳州龙海白水镇潘氏寿房宗祠“荥阳堂”,     宗祠位于龙海市白水镇方田村上、下潘社(古称:瓜园、花园、娘子桥、九层桥
     
    宗祠位于龙海市白水镇方田村上、下 潘社(古称: 瓜园、花园、 娘子桥、九层桥),明属龙溪县四五都。 宗祠建于明代,岁月沧桑。宗亲踴跃捐资,于壬辰年五月择吉动工,数月功成。以示不忘本源之意, 光啓后世,凝聚族人,重祀典宗之壮举。
    潘氏寿房始祖彦泽于南宋〔1280年)年间,居方田、瓜园开基立宗,繁衍昌盛。后移居上、 下潘(原山兜、 新厝)。公传有四子:景芳、德 芳、景茂、德 茂。繁衍发展迄今数百年,子孙昌盛,人才辈出,其后裔不断搬迁,因其族以 水爲生,四处发展。
支派分衍浙江、温州、瑞安、 杭州、平阳等地,爲一方望族,有的迁徙漳浦、东 山、南安、永福。明清时期,有的迁往广东,有众多后裔远渡台湾、南洋等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福建省-漳州-龙海潘荣
潘荣(1419~1496),字尊用,明龙溪县十二三都潘田社(今颜厝乡官田社)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成进士。明制,选进士的能文工书者为翰林院庶吉士,经三年考试,留院的按二三甲分授编修、检讨,不留院的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潘荣依制奉命到广东劳军,回京后,受任吏科给事中,负责抄发章疏,稽查违误。当时朝廷以群臣言事多违忤皇上旨意,令礼部凡遇建言要加审察,如果存心报复,就要治罪。景泰四年(1453年)九月,潘荣以朝廷此令容易阻塞言路,使朝臣丧气,不敢言事。遂上疏力谏,要求广开言路,明令御史台要知无不言,缄默者有罪,并敕阁部勿得搜求语言疵病,亏伤国家求治的体制。此疏只报收到,没有效果。天顺六年(1462年)三月,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地)中山王尚泰久逝世,世子尚德使人来报丧,请求按照以往外交惯例,册封尚德为王。四月间,朝廷遣吏科给事中潘荣受一品官服,充任册封正使,行人司行人蔡哲充副使,...
· 福建-漳州-龙海颜颐仲
颜颐仲(约1184~1258年),字景正,颜彻子,颜耆仲弟。福建漳州龙溪人。。颜师鲁孙,以祖荫补官。初任宁化县尉转西安县丞、西安县知事,任内皆有美政。遭母丧,服满调衡山知县,尚未到任,委转运司干办公事。继迁临安府通判。宋端平元年(1234年)颜颐仲升将作监主簿,出任严州知州。政府规定农民所纳的田赋,开始实行钱银、楮币(即纸币)各半的缴纳制度。对此,经办官员和民众大为震惊,认为难办。颐仲就同朝廷主管部门争论,说:“州县收入全用楮币,而缴纳田赋却要钱、楮各半,是强要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如何使得!抗命的罪戾由我一人担当,却不好强行照章办事,致使千里内的百姓都遭殃。”朝廷见他有实际困难,只得准许暂时全用楮币解缴国库。次年颜颐仲被内调任司农丞,代理金部郎中。继又升任两浙转运判官。当时禁止旅食(即旅居),关隘出入稽查很严,民怨沸腾,民众和官兵争吵不休,势将闹事。颐仲急忙亲赴诸营做安抚工作,平息众怒。那时...
· 福建-漳州-龙海蔡如松
蔡如松,字劲节,龙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特奏名进士,曾任新兴推官。有《漳南十辩》等,已佚。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三、五一。
·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祖籍龙溪县。生长在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里。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毕业后,任北京清华大学英文教员。1919年。林语堂由校方资助出国留学。赴美前和鼓浪屿人廖翠凤结婚,即相偕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耶拿大学专攻文学。半年后,转到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学。1923年夏获博士学位。是年9月在北京大学英文系任语言学教授,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课。1924年,林语堂参加鲁迅主办的,是该刊的长期撰稿人之一。也常为《晨报副刊》撰稿,开始提倡“幽默”,还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写散文、杂记、大都针砭当时士气文风。笔锋犀利、言词辛辣,颇受读者欢迎。1925年,北京爆发了“女师大风潮”,林语堂“加入学生-运动,用旗杆和凿石与相斗,并用笔杆与当时文教界的旧势力斗争,特别是在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中发表杂文,批判帝国主义、封建主...
· 福建省-漳州-龙海王遇
王遇(1142~1211),字子合,一字子正,宋龙溪县人。世居郡东之东湖,学者称他为“东湖先生”。其父王羽议,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进士,官朝请郎,衢州通判,有文名。王遇20岁为太学上舍生,博士吕祖谦很器重他,任以学职。乾道八年(1172年),王遇登进士甲科,授监江府教授,遭父丧守制,服除,调处州教授;又遭母丧守制,服除,改蕲州教授。闲居时不远千里受学于吕祖谦,张栻和朱熹之门。他治学注重精思力行,不喜浮华词藻。在蕲州执教时,常与诸生宣讲《论》、《盂》、《经》、《史》,直至深夜。权臣韩侂胄想提拔他,叫他登门请见。王遇置之不理。后调整怀安县丞,嗣升长乐知县。王遇在任内撙节浮费,积钱数千缗,用以修大塘水利,灌田千余亩。时朝侂胄党陈自强、林采权势极大,纵子弟亲戚关通贿赂,仕进干请,都要走后门,议价办理。王遇却不为所屈。随后升赣州通判。嘉定初,调任太学博士,旋调诸王宫教授、再迁毗陵太守。适值毗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