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百家姓

2016-05-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3
转发:0
评论:0
郑,郑 一、寻根溯祖 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

郑 
一、寻根溯祖 
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史称郑桓公。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占据,郑人奔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氏,就得郑氏。  
二、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在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开封(位于开封城东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播迁至海外,始于清。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县,下辖包括开封在内八县。荥阳郑氏最早的居住地是开封县,即今天河南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一带。  
洛 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 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四、历史名人 
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始祖。  
郑庄公: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水利专家。 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当时:西汉名臣。 
郑 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汉书》卷七十《郑吉传》、卷九十六《西域传·上》“安远堂”: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得安远堂。 
郑 玄:东汉经学家,创立郑学。“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郑 羲:北魏重臣。 
郑 畋:(825-883),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晚唐宰相,以书生意气破黄巢起义军。今存诗十六首,多七言绝句。  
郑 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  
郑买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郑回七世孙。初为南诏清平官,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兼长诗画,他画兰不画土根的故事早已流传人口。相传在明末苏州承天寺古井里发现的郑思肖《心史》,顾炎武就为此写了《井中心史歌》。 
郑光祖:元代曲作家。 
郑成功(1624一1662):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 
郑 燮:号“板桥”,清代画家。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源流-郑州郑氏源流
中华郑氏是中华姓氏族群中的佼佼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族系正宗。中国人均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在炎黄中,黄帝的影响最大,黄帝是中国最早的族群融合的主导者。黄帝为姬姓,由黄帝,到其曾孙帝喾,再到周始祖弃、周文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繁衍谱系,郑国的始祖郑桓公,为周厉王少子与宣王庶弟。这样形成了中国早期族系的正宗源头。二是源头单一。中华姓氏源头大多是多源的,如王姓源头复杂,多为王子王孙之后。李氏也有李耳说与理利贞说,孙姓则有孙文子、孙叔敖以及妫满之后等三大源头,林姓也有子姓林与姬姓林的说法,但郑姓来源单一,均为桓公姬友之后,即为姬姓郑,以国为氏,没有争议。三是发展均衡。表现在时段上,历代郑氏名人辈出,如在《二十五史》中立传纪的郑氏名人,先秦8人,秦汉24人,三国魏晋21人,南北朝25人,隋唐66人,五代宋元122人,明清177人。在南北地域分布上,在国内与海外分布上,相对均衡,但以南方与海外更多成功人...
· 郑国与郑姓的由来
郑国与郑姓的由来郑姓是中华五大郡姓之一,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据统计,郑姓历代名人入《二十五史》者达443位之多。百家姓中,郑姓的来源不象其他姓氏那样复杂,其血统源流也较单一和纯正。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汉族郑姓主要有四大来源:姬姓、子姓、姜姓和外族的改姓。第一支派出姬姓。姬姓郑氏出自周文王之后。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见西周将亡,将财产、部族、家属连同商人迁移到东虢和郐之间,史称东郑。不久,大戎联军攻破西周都城镐京,杀了周幽王和郑桓公,南郑遗民逃到汉水上游的南郑,即今陕西汉中的南郑。桓公之子郑武公在东郑即位,先后攻灭了郐和东虢,在京(荥阳)建了初都,后又迁都到郑(新郑)。郑武公、郑庄公相继为周平王的卿士,郑国一度曾是春秋初期的强国,后渐衰弱,公元前376年,韩哀侯出兵灭...
· 南明与明郑:1683年明郑主郑克爽率众降清明郑亡
弘光帝死后,鲁王朱以海于浙江绍兴监国;而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建福州称帝,即隆武帝。然而这两个南明主要势力互不承认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群岛沦陷后,鲁王朱以海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依靠郑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门。隆武帝屡议出师北伐,然而得不到郑芝龙的支持而终无所成。1646年,清军分别占领浙江与福建,鲁王朱以海逃亡海上,隆武帝于汀州逃往江西时被俘而死。郑芝龙向清军投降,由于其子郑成功起兵反清而被清廷囚禁。朱聿键死后,其弟朱聿??在广州受苏观生及广东布政司顾元镜拥立称帝,即绍武帝,于同年年底被清将李成栋攻灭。同时间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称帝,即永历帝。1646年永历帝获得瞿式耜、张献忠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势力以及福建郑成功势力的支援之下展开反攻。同时各地降清的原明军将领先后反正,例如1648年江西金声桓、广东李成栋、广西耿献忠与杨有光率部反正,一时之间南明收服华...
· ​汤阴郑家屯郑氏
汤阴这家姓氏中的兄弟被皇帝诏封为“义民”!汤阴县瓦岗乡郑家屯郑氏是个大家族。据《郑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初,其先祖思恭从山西壶关县奉旨迁到河南汤阴东小元屯,即郑家屯。不久,思恭之弟思贤携子岩、岗来汤阴代之。郑氏后裔继承先祖懿德,勤俭吃苦,取利守义,其中以郑贵弟兄最为杰出。郑贵弟兄六人,明确分工,农商并举。六弟郑祥自小就头脑灵活,长大后富有经商理念,所以常年在山东临清一带做贩卖粮食生意。由于买卖公平,讲究信誉,生意越做越大。他把赚来的钱带回家里,加上其他兄弟在家勤劳耕作,郑家家资渐丰,成了方圆百里闻名的富裕家族。郑家五世同堂,一锅炊食,长幼有序,全家和睦。他们致富不忘乡邻,时常对乡邻救济帮助。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汤阴一带爆发严重的自然灾害,政府号召富户赈济灾民。郑家兄弟积极响应,一次拿出栗1200石。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再度发生,灾民遍地。郑氏家族又分两次出栗...
· 郑巨源
郑巨源:籍贯、生平俱不详。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丁丑科状元及第。本科进士共十二人。考官:礼部侍郎吕渭。试题为《西掖瑞柳赋》和《龙池春草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