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陈氏宗谱》解温州千年历史地名之谜
温州网龙湾支站讯 南宋末年温州人、右丞相陈宜中在温州几乎无人不知,然而对于他德祐二年(1276)遁归处,温州清澳到底位于哪个地方却是众说纷纭,至今还无令人信服的结论。
然而,日前龙湾永中街道青山村陈兆斌、陈仕凌一行带着《青山陈氏宗谱》,解开了温州千年的历史地名之谜。经鉴定该谱系清康熙、乾隆、道光所修,谱中对此有明确记载: “青奥即今之青山也,青山为与权公(陈宜中,字与权)旧游地,其后守益公迁居青山,亦继与权公之志也。” 2015年1月28《温州日报》对此作出报道证实。
清澳地处何处众说纷纭
温州清澳在宋代是一个重要的地方。《宋史·兵志》记载,南宋建炎之后设立寨兵,温州有十三寨,其中有寨名为“清澳”(又作“青奥”)。此外,还有记载当地“两山如门,今名青岙门”。可见清澳是军事要塞和重要海港。
今人根据龙湾海滨街道清光绪十五年(1889)《沙村关头陈氏宗谱》中,载有署名文天祥的《陈先生宜中翁碑》与署名谢枋得的《陈丞相宜中公忠义序》两篇文章,都有陈宜中隐居在永嘉“五都六里茅竹岭西幞头之山”的记载,认为清澳就在茅竹岭西,即今天的龙湾区状元街道茅竹桥一带。其实,所谓文天祥、谢枋得的《碑》与《序》完全是地地道道的假货,而且茅竹岭西的幞头山也不符合要塞和海港特征。参与清光绪《永嘉县志》编纂的永嘉诸生金之杰在该志《永嘉场图说》云:“宋时岭北有地名青岙,相传为陈丞相宜中所居。”岭北为永嘉场西南界上,在今龙湾梅头镇后冈之北,亦非海港,都完全没有事实依据。
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六记载,七都岛有任洲、沙洲、青岙三地名的记载,有人据此认为青岙在七都。七都为冲积岛,地势平坦,海拔均低于三米。所谓青岙的小村亦早被江水冲毁,荡然无存,地貌与所云“两山如门,今名青岙门”不符。
清末地理学家吴承志在《温州十三寨》(见《梅冷生集》)中考证认为:“《宋史·兵志》乡兵三:‘建炎后寨兵,温州十三寨。城下、管界、馆头、青岙、梅岙、鹿西、蒲门、南监、东北、三尖、北监、小鹿、大荆十三寨。’……青岙次在其(馆头)下,应亦为两(永、乐)邑交界之地。《吴越备史》作‘清岙’,云‘文穆王讨温州,卢佶列巨舟四十艘于清奥海门以拒我。’青岙当江流入海之口,为舟船出入门户,宜近旧界乐清,今入玉环之灵昆。同治《永嘉志》据万历《府志》于瓯海下云:‘瓯江沿岸,北行至磐石,南行至宁村所,有双昆山为海门,遂入于海。’双昆即灵昆,其山有双昆、单昆二峰,故又名双昆。然查《弘治温州府志》等史料却有不同的答案,青奥、灵昆同时出现志书中,可见青奥非指灵昆,其为不同之山甚明。《嘉靖永嘉县志》《万历温州府志》《明史地理志》亦分别记载青岙与灵昆,其为二山历来分明。
一本族谱解地名之谜
日前,龙湾永中街道青山村陈兆斌、陈仕凌一行带着《青山陈氏宗谱》三种,交温州市图书馆古籍部扫描收藏。经鉴定该谱系清康熙、乾隆、道光所修,原分八卷,现存三卷。谱中对此有明确记载:“青奥即今之青山也,青山为与权公(陈宜中,字与权)旧游地,其后守益公迁居青山,亦继与权公之志也。”该谱的发现,解开了温州千年的历史地名之谜。
谱中记载青奥即今之青山也
据陈兆斌介绍,该谱是2007年老屋拆建时从屋顶隔层中偶然发现,“在时期,家里老一辈的人为了将族谱保留下来,就将其藏在了墙壁的隔层中,要不是老房子翻修根本不可能发现。”由于长期密封藏于墙缝中,家谱得以完好保存。发现家谱后,陈兆斌等也试图寻求证实,但并未得到确切论证,随后也不了了之。
就在前不久,陈宜中之弟陈自中后裔、金华兰溪陈氏来温寻宗。由于没有确切关于陈宜中祖籍的信息,兰溪陈氏寻亲方向”走偏”,去了永嘉。龙湾史志办孙建胜在事后得知,便马上找到了陈兆斌等人,告知兰溪陈氏可能是同族族亲。“兰溪陈氏是陈宜中弟弟陈自中的后代,说不定可以从他们那边侧面论证。”于是,孙建胜陪同陈兆斌一行十余人前往兰溪,一方面寻找陈自中后裔求证,寻找有力信息;另一方面也让后世得意追本溯源,知晓根基。双方碰面后,青山陈氏与兰溪陈氏将《青山陈氏宗谱》与《兰溪陈氏宗谱》比对,发现世系相同,更加确定了青山陈氏就是陈宜中的后裔。
家谱中记载,陈宜中,青山陈氏六世子孙,是温州史上第一位丞相。陈宜中与清澳有种种渊源关系,在该谱得以体现,谱中对此有明确记载:“青奥即今之青山也,青山为与权公(陈宜中,字与权)旧游地,其后守益公迁居青山,亦继与权公之志也。”又据《兰溪陈氏宗谱》记载其祖始迁自“温郡清澳”,两谱互证,及其地貌与所云“两山如门,今名青岙门”又符。加上叶适《故知广州敷文阁待制薛公墓志铭》中有:“六年,高宗帆海入青奥门,幸水陆寺。”可见青奥与水陆寺相近,青山与水陆寺同属华盖乡。至此青奥即青山的结论可成定谳。
温州之地,清、青,往往互用。又多以“嶴”(即简体“岙”)名者,为山之隈曲处可居人之地。古字书并无“嶴”字,只在浙江方志现,前人作“奥”,而明嘉靖前后乃从俗,加“山”字偏旁。澳,即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沧海桑田,地形变迁,清澳变青山,是很自然的事。据《温州通史》主编、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所吴松弟教授考证:温州沿海平原形成比较晚,宋代龙湾一带还是海面,青山可以泊海船。
清岙—清澳—青奥—青岙—青山,这就是清澳地名演变过程。
陈宜中生平
陈宜中(1234-1282),字与权。少年时,家境贫穷。大概在二十八、九岁时候,陈宜中因为学优,被召进当时设在杭州京师的太学中读书,在太学中,陈宜中以深厚的学识和文才闻名当时。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时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的丁大全,任用袁玠作九江制置使,主管向当地收纳税银,袁玠这个人贪婪苛刻,拘捕一些渔湖土豪残酷催逼,结果惹怒了众人,这些渔人竟背弃大宋,把所有的渔舟都用来援助北来入侵的敌兵,给朝廷带来极大的威胁。针对这种情况,陈宜中与同在太学读书的陈宗、刘黻、黄铺、曾唯、林则祖六人,联名上书,要求罢免丁大全。
但太学生与高握权利的时相斗争,结局是很明显的,六人都被削籍谪军,陈宜中谪送今江西南城县的建昌军。历史上称这六个人为“开庆六君子”。丁大全倒台后,朝廷召还“六君子”。陈宜中就在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二名榜眼,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初授为绍兴府推官,历官秘书郎、监察御史、江东提举茶盐常平公事、浙西提刑,迁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除刑部尚书、升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德祐初以知枢密院事拜右丞相。
据《陈宜中集》中描述,宋主归元后,陈宜中扶植二王南下,官左丞相。井澳之败,欲奉王走占城,乃先如占城,曾借兵回广,欲往福建以图匡复王室。遇飓风,船破登合浦,后没于暹(即泰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