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管姓:一匡天下 万古高风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8
转发:0
评论:0
管姓:一匡天下万古高风, 周灭商以后,为巩固统治,实行了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这就是分封制,史上称为“
  

   周灭商以后,为巩固统治,实行了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这就是分封制,史上称为“封藩建卫”。而也正如此,为大量姓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管姓,便源于分封。
得姓始祖:管叔鲜
  目前,管姓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为周文王之后。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武王就把殷纣的遗民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管辖。为防止他日后生叛逆之心,武王便派自己的弟弟叔鲜(周文王的第三子)、叔度、叔处(史称周三监)监视并辅佐武庚禄父,一起管理商朝遗民。
  武王把叔鲜封在管(今河南省郑州市),建立了管国,史称管叔。
  后来,武王病故。10岁的成王继位,由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处理政务。管叔鲜心怀不满,有意与周公旦争权。于是散布流言,诋毁周公。公元前1024年,管叔、蔡叔鼓动武庚禄父联合发动了叛乱。于是,周公率兵东征,历时3年,平定了三监的之乱,杀掉了管叔、武庚,流放了蔡叔。管叔鲜死后,他的后代子孙就以祖上封国“管”作为姓氏,自此世有管氏,管叔鲜成为管姓的得姓始祖。
  另一说法为周穆王之后管仲。管仲幼年丧父,由其母抚养成人。齐襄公时,他与挚友鲍叔牙同为齐国公室侍臣。当时,齐国的国君襄公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异母兄弟。一个是公子纠,一个是公子小白。管仲当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
  后来,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死夺了君位。不久,公孙无知又被大臣们杀死了。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想尽快赶回国内夺取君位。管仲为了让公子纠当上国君,就在途中埋伏,准备箭杀小白,谁知箭却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小白装死躲过一劫,并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成为齐桓公。
  后来,桓公一心要杀死管仲,鲍叔牙极力劝阻,说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为齐国强盛着想,忘掉旧怨,重用管仲。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为相。管仲感恩戴德,辅佐齐桓公对齐国内政、经济、军事、外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施了富国强兵的方略,他通过通货积财,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身世显赫,其后代子孙以邑为氏,是管氏的另一支源流。
尊祖敬宗成一代名门
  随着管国的消亡,以管国为姓的管姓也开始向四方扩散。
  当时齐鲁相对富庶,多数子孙播迁至山东。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子孙南徙到安徽、江苏北部和河南东部一带的。向北的则到达了辽东一带,西边的到了秦陇。到了两汉时期,在今天的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已形成管姓郡望。
  三国时,有魏国高士管宁,为躲战乱,在辽东居住30多年,有子孙留居当地。魏晋南北朝时,管姓避乱有西去秦陇,南走潇湘的。今江苏无锡西有管社山,即管崇故地。
  唐宋时期管姓在江南繁衍日渐昌盛。管思藏有后裔真郎,迁徙到江西带源居住,后来其子孙播衍至闽、粤、赣各地。
  北宋乾德年间,有管姓人家从福建莆田迁徙至潮汕地区。管姓人见海阳地域背山面海,是适宜耕牧渔樵和繁衍生息的好地方,遂在海阳岐岭港(今澄海程洋冈村)附近丘陵陇地筑村而居,后人叫管陇村。管姓人创村后,初期繁衍很快,兴盛时有1000多人。由于先来后到和支系不同,还分为“乌字管”和“红字管”,并建了两座管氏宗祠。后因沧海桑田,几度人世变更,岐岭港逐渐冷落,世居管陇的人也逐渐减少。
  元明清时期元代翰林学士管袆开基河南光山,为光山的管氏先族。同时,管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天津、江苏、安徽等地。
  明洪武年间,由宋时胶东人避迁居江苏海州,而形成的莒北管氏,又迁至莒城北35公里的双风山后,拓荒开土结茅立村,村名双山后,之后管氏裔孙又数次迁村,日渐发达并开始步入仕途。
一门五进士,叔侄三翰林
  明嘉靖年间,莒北管氏的管风阳从今双山后村迁迎吉山北立村,取名迎吉村。后来因为立窑烧瓮,改名小窑(今属五莲县于里镇)。到了清光绪年间,管姓科举发迹,曾改称管家窑,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原村名小窑,并发展成了的全镇第二大村。
  据记载,管氏迁来小窑村后,勤俭持家,精心耕作,逐渐成为富裕大户。
  其子孙传到管镇、管钿兄弟二人时,更是奋发图强。为求取功名,他们不惜代价请得名师,教授子女。管镇子廷献、廷鹗也果然不负厚望,于清光绪二年,廷鹗先中进士,清光绪九年,廷献中进士第三(探花)。后廷献弟廷纲、其子象颐、侄象晋又先后中进士。“一门五进士”,“叔侄三翰林”,成为莒地一直流传的佳话。
管仲:招商富国强兵第一人
  要说管姓中最了不起的人,非春秋时大政治家管仲莫属。
  管仲出生在颍上(今安徽颍上县建颍乡管谷村),是中国春秋时期知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伦理学家和哲学家。他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和他的民为邦本、礼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歌和后人的札赞。与他同时代的老子、孔子等人的思想深受他的影响,孔子称之以“仁”,后人韩非子、贾谊等也多以他为师,就连智圣诸葛亮,也只能以他自比。
  管仲担任齐国的宰相后,立即向齐桓公提出自己的治国理念:“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又说:“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即使在今天,“以百姓为天”、“以人为本”这样的话也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为了贯彻“以人为天”的治国理念,管仲实行了一系列富民、利民的措施,废除了齐国仍保留的公田制,实行按土地肥瘠程度定赋税的土地税收政策,使赋税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设盐官煮盐,设铁官制农具,发展渔业,由国家铸造钱币调节物价,推动商品流通,鼓励商民与境外进行贸易。因而使齐国经济繁荣、民风纯朴、综合国力空前强大,为齐桓公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管仲还请求齐桓公下令,为各诸侯国的商人们建筑住所。对于带着一辆马车来齐国经商的商人,除了提供住所,还免费供给食物;对于带着三辆马车来齐经商的商人,除了提供住所、食物外,还免费提供马的饲料;对于带着五辆马车来齐国经商的商人,另外还提供仆人为之服务。他解释说,人们用金银财宝进行商品交易,那么车辆越多,说明这个商人带的财富就越多,所以,给他提供的条件就越优惠。果然,这一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使得“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齐国靠招商引资达到了富国强兵目的,管仲也成了招商引资的第一人。
  管仲是位了不起的思想家,他主张法治,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发展经济是硬道理。他实行改革并助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被桓公尊为仲父。
光宗耀祖“二贤祠”
  位于颍城管仲公园内的管鲍祠,又称“二贤祠”,二贤乃是指管仲、鲍叔,他们既为颍上老乡,又是诤友,曾先后任相于齐国,此祠就是后人为纪念他们而修建的。
  管仲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到管仲时已经很贫困。
  为了谋生,管仲做过当时认为是微贱的商人。他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
  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
  鲍叔牙是管子的同乡,是春秋初期的齐国德高望重的大夫,晚年被封为相国。管仲家贫母亲又年迈,鲍叔牙给予资助,并结为莫逆之交。
  齐桓公当政时,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说,管仲是治国奇才,如果要成霸业,,必须有贤明的人相佐才行,管仲才是治国图霸的人才,如果大王重用他,一定能使齐国成就霸业。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后成为了春秋霸主。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业,是与鲍叔牙的知人善荐分不开的,史称他二人的交往为“管鲍之交”,数千年来引得志士仁人羡慕不己。
管氏“锡福堂”
  说起管氏“锡福堂”,就要说到管干贞。
  管干贞是江苏阳湖人,清朝著名的内阁学士,他在任7年,以清节著称。
  管干贞的故居,位于江苏常州市前北岸,是一所抬梁式木构架建筑,历经200多年,仍巍然耸立。大厅房梁正中一个四边镀金的“福”字大匾,上刻:“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初五日”。
  这是乾隆皇帝因管氏五代同堂而赏赐的,管氏家族极为珍视,并名其屋为“锡福堂”。可它却有着一段凄惨的往事:管干贞的六世祖绍宁,是明崇祯元年探花,南京少詹事,执掌南京翰林院。福王在南京监国时被授礼部侍郎。清兵南下时因绍宁之不剃发罪全家被斩,连小孩都未放过。只有一个幼孙滋琪,被仆人童明高之妻所哺乳,明高为主人一门惨死所痛惜,就以自己的孩子顶替而获免。另一曾孙管木龠,因在外祖父杨廷鉴家,家难时冒杨姓而得免于难。
锡福堂惨案,当时令全城百姓震惊。
  历代管氏后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宗谱续编与保存。近来在江苏如东县,管仲后裔齐聚一堂,共商宗谱修编大事。如东县档案馆现存的《管氏宗谱》编撰于1920年,共20册,续修《管氏宗谱》,在教育后代,弘扬管姓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心理凝聚力等方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 中新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管姓:一匡天下万古高风
周灭商以后,为巩固统治,实行了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这就是分封制,史上称为“封藩建卫”。而也正如此,为大量姓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管姓,便源于分封。得姓始祖:管叔鲜目前,管姓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为周文王之后。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武王就把殷纣的遗民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管辖。为防止他日后生叛逆之心,武王便派自己的弟弟叔鲜(周文王的第三子)、叔度、叔处(史称周三监)监视并辅佐武庚禄父,一起管理商朝遗民。武王把叔鲜封在管(今河南省郑州市),建立了管国,史称管叔。后来,武王病故。10岁的成王继位,由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处理政务。管叔鲜心怀不满,有意与周公旦争权。于是散布流言,诋毁周公。公元前1024年,管叔、蔡叔鼓动武庚禄父联合发动了叛乱。于是,周公率兵东征,历时3年,平定了三监的之乱,杀掉了管叔、武庚,流放了蔡叔。管叔鲜死后,他的后代子孙就以祖上封国“管”作为姓氏,自此世有管氏,管叔鲜成为管姓的...
· 管姓:一匡天下万古高风
周灭商以后,为巩固统治,实行了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这就是分封制,史上称为“封藩建卫”。而也正如此,为大量姓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管姓,便源于分封。得姓始祖:管叔鲜目前,管姓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为周文王之后。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武王就把殷纣的遗民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管辖。为防止他日后生叛逆之心,武王便派自己的弟弟叔鲜(周文王的第三子)、叔度、叔处(史称周三监)监视并辅佐武庚禄父,一起管理商朝遗民。武王把叔鲜封在管(今河南省郑州市),建立了管国,史称管叔。后来,武王病故。10岁的成王继位,由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处理政务。管叔鲜心怀不满,有意与周公旦争权。于是散布流言,诋毁周公。公元前1024年,管叔、蔡叔鼓动武庚禄父联合发动了叛乱。于是,周公率兵东征,历时3年,平定了三监的之乱,杀掉了管叔、武庚,流放了蔡叔。管叔鲜死后,他的后代子孙就以祖上封国“管”作为姓氏,自此世有管氏,管叔鲜成为管姓的...
· 管姓
来源1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三子。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周朝,把叔鲜封在管(地在今河南郑州管城区)。叔鲜死后,他的后代就用以前他的封地名“管”作为姓氏。2周穆王时,将其庶子分封于管,至管仲始显于齐,后世子孙以邑为氏。3、少数民族中锡伯族、傣族中亦有管姓。其中锡伯族之管姓乃其瓜尔佳氏之汉姓也,此氏亦有改姓“关”者。名人管谟业,笔名莫言,中国文学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管仲,东周春秋时代齐国的政治家,当齐桓公即位时,经好友鲍叔牙推荐而成为齐相,以尊王攘夷之策,使齐国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诸侯共主管宁,汉末三国著名隐士管辂,(209年-256年),字公明,三国时代人物,平原郡人,以卜筮著名。据文献记载,管辂容貌丑,没有威仪,爱喝酒。被后世命相家奉为管先师,时有人与朱建平并称“朱”、“管”;《称谓杂记》管先师:君平家莫不祀“鬼”、“管”;鬼为鬼谷,管先师则魏管辂也管虎,中国导演,其代表作有电视剧《黑洞》、...
· 管(guǎn)姓
管(guǎn)姓【摘要】系承周文王,始祖为叔鲜(管叔)。为我国当代第一百四十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管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内蒙、辽宁、黑龙江、山西等地。管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二:①源自姬姓。据《广韵》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其弟即周文王第三子叔鲜于系承周文王,始祖为叔鲜(管叔)。为我国当代第一百四十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管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内蒙、辽宁、黑龙江、山西等地。管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二:①源自姬姓。据《广韵》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封...
· 管姓名人
管世铭:深通律令,凡谳牍多世铭主奏。屡从大臣赴浙江、湖北、吉林、山东按事,大学士阿桂尤善之,倚如左右手。时和珅用事,世铭忧愤,与同官论前代辅臣贤否,语讥切无所避。会迁御史,则大喜,夜起傍徨,草疏将劾之,诏仍留军机处。故事,御史留直者,仪注仍视郎官,不得专达封事。世铭自言愧负此官,阿桂慰之曰:“报称有日,何必急以言自见。”盖留直阿桂所请,隐全之,使有待。嘉庆三年,卒。主要作品有《韫山堂诗文集》传世。管礼耕:字申季,号操䍩。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县学恩贡生,肄业于正谊书院。为冯桂芬所器重,帮助校勘《说文段注考证》及《苏州府志》,与王颂蔚、叶昌炽为挚友。钱谦益“绛云楼”烬余之物,有其旧藏的严君平《道德指归论》。光绪初与叶昌炽、王颂蔚在常熟瞿氏藏书楼中一同鉴定瞿氏《铁琴铜剑楼宋元本书目》,遍阅所藏宋元善本书籍。光绪十二年(1886)三人又至广东和汪鸣銮一起,编校书录,所藏无不披览。笃守家学,尤长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