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姓一族 星光璀璨
喜欢《水浒传》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个大名鼎鼎的方腊;喜欢明史的人,应该对那个被明成祖朱棣“灭十族”的方孝孺充满敬意;喜欢文学的人,应该知道雄霸清朝文坛200多年的桐城派创始人叫方苞;喜欢武术的人,也许不知道因电影《叶问》而闻名世界的咏春拳是一个叫方七娘的女子创立的;还有流传于川渝两地的少林方门拳,创始祖师是什邡人方顺懿,清道光年间福建福清的武举人方微石创立了少林纵鹤拳,影视中的传奇人物方世玉,反清复明的洪门“三合会”创建人叫方以智……
方姓一族人才济济,星光璀璨。目前方姓总人口有410多万,排在全国姓氏中第69位,四川方姓名列第83位。方的释义:两只船在水中并在一起
“方”字的本义是并船。甲骨文中的“方”字,像两只船在水中紧紧地并在一起的船头形状,意思是强行合并两船为一体的人,称为“方”。也指用竹竿制成的筏子浮在水里,有原始、野蛮的含义。
在金文中的“方”字,有点像耒,耒是古代农具耜(形状类似现在的锹)上面的曲木柄。古代人用耒耕作,把耒插进泥土中称为“推”,把泥土挖起来称为“方”。所以,最早称为方氏族的,是善于制造和利用农具的原始部落。耒是方氏族的原始图腾,字形“方”是氏族的图腾和氏族名称。
此外,“方”在夏商周时期,还是对除了华夏族之外的周边其他邦国的称呼,与“夷”相似,如土方、鬼方、虎方等,带有歧视的倾向。由此引申出并排、齐等、相并等意思,派生出方向、方位、地方、四方等词语。方姓来源:公认出自神农氏,始祖雷
在一些史籍中,方姓的源头众多。但归纳起来,有3个主要来源。其中最重要的,也是目前公认的,是出自神农氏姜姓,始祖雷。
神农氏生于陕西岐山姜水河畔,以姜为姓,创建原始农业,让部落很快强盛起来,被其他部落推为首领,称为炎帝。炎帝死后,子孙世代承袭帝位,也被称为炎帝。帝位传到炎帝第十世孙榆罔手里,榆罔在位期间,昏庸失道,被一个叫王永曜的架空乱政。
炎帝神农氏部落衰落,受到强大起来的三苗九黎氏蚩尤部族的进攻。神农氏部族一路败退,被迫撤离。蚩尤占领神农氏部族的领地,“兴封禅,号炎帝”,取而代之。榆罔长子、太子雷带着弟弟实和族人一路北上,逃避到姬水附近,找到轩辕氏部族。面对蚩尤部族的严重威胁,轩辕氏与雷结为联盟,合兵挥师南下,经过阪泉之战,打败了蚩尤,又发兵涿鹿,诛斩冒认王室顶替王位作乱的王永曜。
天下太平后,雷面临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按说他应该继承王位称炎帝,继续家族的荣耀。但他清醒地看到,黄帝实力雄厚,具有王者才能,又得到众多诸侯的拥护。而榆罔在位期间,朝政失治,民心已去,如登基为王,可能引起炎、黄两族纷争。属于神农氏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
于是,雷果断作出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把王位继承权让给黄帝。在黄帝会盟诸侯庆功时,雷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是为黄帝”。黄帝为表彰雷的卓越战功和逊让之风,封雷为左相,封地在方山(今河南嵩山)。
后人以封邑为氏,称雷为方雷氏,方雷成为方姓始祖。方雷后裔后来拆分为方姓、雷姓。雷的弟弟实被封为右相,受封于房陵,得房姓。黄帝为表示友好,娶了方雷氏的女儿节为妃,生的儿子就是少昊(少皞)帝。
西周后期的周宣王时期,方雷第63世后裔方叔在朝任大夫。方叔在征伐淮夷、猃狁,特别是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中,建立了赫赫功勋。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洛阳)。方叔的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的,称为方氏,世代相传至今,方叔成为方姓的分宗之祖。
第二个主要来源,是出自以官职称谓为姓。西周初期,为负责王族子弟、公卿大夫封邑之地内的狱讼,朝廷设置了“方士”职位。“方士”后裔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的,称为方氏。西周时还有一个官职叫“方相氏”,专职掌管驱除瘟疫厉鬼之事。“方相氏”后裔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的,称为方相氏,后来拆分为单姓方氏、相氏。
远古时期,各诸侯中的首领被称为方伯。战国开始,郡制下的一州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作方伯,直到东汉后才改称为刺史。唐朝时期,人们把秉承帝王指令进行寻访督察的采访使、观察使等,称作方伯。明清时期,把布政使称为方伯。方伯的后裔,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的,称为方伯氏,后来简化为单姓方氏。
秦朝时期设置了尚方氏官位,最高长官称为尚方令,主要掌管宫廷御用器物的制作。尚方氏的后裔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的,称为尚方氏,后来拆分为单姓方氏、尚氏。
第三个来源主要是改姓,包括他姓改为方姓和少数民族改姓。五代后晋天福年间,福建莆田人翁干度有6个儿子,先后考中进士,被誉为“六桂联芳”。后来时局纷乱,兵连祸结,翁家被重兵围困,除战死的三子翁处易外,其余五兄弟突围逃生,改姓避难,其中四子翁处朴改姓为方。此外,还有匡姓、凌姓、李姓邓改为方姓的。少数民族改为方姓的情况,相对其他姓氏来说要少一些。
历史上 方姓遭受过三次大劫难
方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与风、高、龚、姜和姬姓并称为“开辟之基”,距今已有4700年历史。西晋太康5年(284年),晋武帝诏令全国官员、贵族进呈家族谱牒,评定姓氏贵贱,方姓被品量为“天下大姓”。唐朝,方姓与李、郑、牛、郭等26姓,被称为“唐国之柱”。宋代,方姓被列入“姓宋国之梁”。
然而,方姓也是一个备受摧残的姓氏,历史上曾遭受过3次劫难,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方姓人口增长停滞。举个例说,方姓在宋代人口约45万,排在第35位;明代人口却只有约44万,排在第49位。
第一次劫难:北宋方腊起义
北宋末年,赋役繁重,横征暴敛,无数人倾家荡产,卖儿鬻女。老百姓不堪忍受,纷纷揭竿而起。
方腊利用摩尼教组织群众,聚众起义。他控诉朝廷横征暴敛的罪恶行径,许诺要轻徭薄赋。在方腊的号召下,很快发展到数万人。义军尊称方腊为“圣公”,改元永乐,建立政权。
义军一路势如破竹,受到各地农民的拥护和响应。方腊率领西路军与其丞相方七佛攻克了宋王朝“国用所持”的重镇杭州,义军成为“众殆百万”的大军。江浙农民纷纷举起“永乐”旗号,杀官吏、土豪,开仓散粮,整个东南为之震动。
宋徽宗任命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统率15万禁军和西北边兵,前往方腊。方腊在杭州做出了分兵“尽下东南郡县”的错误决策,导致兵力分散,情势发生逆转。
杭州失守后,方腊率义军突围转战各地。由于多次战斗失利,加之南线40万义军主力被洪载牵制,方腊被迫退守帮源洞,被各路宋军层层包围。宋军发动总攻,义军7万多人阵亡,方腊及妻子邵氏、儿子方亳等39人被俘,解往汴京被杀。
后来,官军“以次荡平余党”为名,在浙东了近一年,无数百姓和方姓人被害。朝廷甚至下令将方氏家族的13处祖墓全部捣毁,化骨扬灰。方姓人由此遭受到沉重摧残。
第二次劫难:明初方孝孺案
280年后,方姓人再次遭受浩劫,这就是明朝初年的方孝孺之狱,被“灭十族”。
方孝孺,人称“正学先生”,浙江宁海人,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师从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文章“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方孝孺的才华被明朝建文帝朱允炆赏识,开始一路升迁。不久,燕王朱棣攻入南京。文武百官都向朱棣投降,只有方孝孺不降。
朱棣深知方孝孺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命令他写榜文诏告天下说:“燕王为保护明朝江山而攻入南京城。”但方孝孺却写了“燕贼篡位”4个字。朱棣大怒,威胁他说:“你不怕灭九族吗?”方孝孺回答:“灭十族又如何?”朱棣大怒:“我就灭你十族!”
朱棣下令搜捕方孝孺的亲戚家属,每抓到一人,就当着方孝孺的面捆缚杀戮。然后,方孝孺被分尸而死,死时年仅46岁。此后,朱棣又下诏捕杀方孝孺家乡亲族,方妻郑氏和19岁的长子方中愈自缢而亡,15岁和11岁的女儿方贞、方淑被押至南京。过秦淮河时,姐妹二人手挽着手投河自尽。
更为残忍的是,朱棣为凑足“十族”,将方孝孺的朋友、门生并为“一族”,大开杀戒。据记载,在这起案件中,共有873人被凌迟处死,自杀、入狱和充军流放的数千人。
第三次劫难:清朝两受株连
坚强不屈的方姓人,在宋朝和明朝遭受空前浩劫后,在清朝又顽强地崛起。
宋朝末年,方德益迁居桐城,六世孙方懋择基建房,宏丽壮观,都谏王瑞题匾额“桂林”。古代科举及第称为“折桂”,“桂林”就是折桂登科如林之意,以赞美方家及第者众多。这支方姓家族,被称为桂林方氏。
桂林方氏以学术文章闻名当世,但也因此饱受劫难。清顺治14年,“南闱科场案”发,刚考中举人的方章钺,是少詹事方拱干的第五个儿子,还没来得及庆贺,就被人诬告说,主考官方犹不但与方家联宗并接受贿赂。
无论方拱干如何鸣冤叫屈,罪名还是降下来了:方犹等人被斩,方章钺等人被革去举人功名,责打40板,家产籍没入官,并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宁古塔。一个风云家族转眼间沦为罪人,方家人散尽家产,终于在3年后被“赎还”。
不曾想,没过多久,桂林方氏再次大祸临头。康熙50年,文字狱“南山集案”发。由于戴名世在《南山集》中大多采用方拱干长子方孝标所著的《滇黔纪闻》中内容,案发后,已故的方孝标被剖棺剉骨,儿子工部主事方登峄被流放黑龙江卜魁,孙子内阁中书方式济侍父出关,父子同没塞外。族人方苞因曾为《南山集》作序,受牵连入狱。多亏李光地极力营救,康熙才赦免了方苞。
磨难出英雄。方式济的儿子方观承,少年时饱受磨难,后来终成大器,从乾隆14年起,任直隶总督20多年。他的儿子方维甸和侄子方受畴后来也先后担任过直隶总督,被誉为“一门三总督”。
3次大劫难,导致方姓元气大伤,一些受到牵连的方姓幸存者更名改姓,四处逃亡。但方姓人也因此进一步分散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四川部分地方方姓字辈情况
《方氏全族统谱》百代字辈(从151世启用):炎农传孝胤,天震建奇功。丹辅元黄政,首开崇让风。中州山竞秀,江左叶争荣。远圣明轩友,前贤回舜朋。相连嗣佐禹,灼启叔兴廷。焕助当朝道,智蕃高丽宗。群儒金紫第,盛典御书名。昭德伟才显,希公正气雄。众星辉广宇,大义贯长虹。统合良猷壮,家声永世隆。
冕宁一支:彦子英泰,永议国策。现仙衡荣,有耀儒学。德成兴启,元师世显。怀宗正祥,绪辉华祯。继庆贵义,礼运洪延。武忠金贤,发哲云龙。光福禄林,明秀红瑞。庆麒麟俊,清盛士帅。秉玉任书,锦炫联应。照品进重,广喜万春。本祖达泽,山训宣沛。才厚魁溶,谟良松茂。顺尧崇治,惠聪蒙立。佑兆陛尙,汉绎科甲。
盐源双河一支:一脉流传自可成,笃生朝贵振家声。支分派别昇和秀,叶茂根深严与明。仁盛元龙绵世族,文开正国固宗盟。嗣怀迎后培邦本,麟趾螽斯祥瑞呈。志善理真德愈大,泽长源远胤蕃纯。中和敦守传基绪,万代发扬庆永兴。
井研一支:万世守长兴。营山一支:汝齐天元左,万登绍先林,国太平安定。
宜宾一支:成国良文世,学怀印正开,光宗大显耀。
广安一支:启胤世正自光大,绍开全永昌修文。达上国直到训家,邦本立贻模远渊。深继绪长值到守,祖泽名定兆亨祥。
资阳祥符一支:同书玉万钟。南江一支:大中世远明,少继正朝廷。叙永一支:士盛儒学经,家传宗孝绪。世衍俊英良,朝代文明选,会中云乃昌。
崇州一支:银正宗丙国启。达州一支:新帮成事大,开国志远长。安仁贵有德,永世万年福。
遂宁分水一支:阜庆念逢秉,昌曰学彝德。景震继慕良,文广伏永万。朝廷兴大正,有可立民从。续谱联宗荣世弟,祖光贻泽应绵延。远传忠孝冠南楚,富贵诗书启后贤。英哲承先业,洪基自守成。家和征瑞兆,百代璠今身。
南江一支:志巾连思国士,兴扶正宗从先。维定再朝有道,永槐多文克全。
渠县一支:玉淑儒宗万,有兴明德龄,忠正建浩志。
渠县一支:在国汝春人,玉正大光明。元永智得胜,洪恩保太平。
资阳一支:庭朝应志仕文如,之从明正是同书。于万中和泰起永,耳汝洪心耀前入。
什邡一支:万景才子永,天文廷丗杰。登大可成仁,明进正昌期。祥发河南远,吾熙兴育伦。岳良祯定盛,武绍生奇荣。家总礼学顺,祝碧先令宏。常开举德孝,松柏富贵春。
会东一支:仕起德成朝,文学秀久绍。南京来自远,诗书一富豪。
泸州一支:世光朝廷,崇圣泽祖,宗庆贤良。
宁南一支:绍文正传家,天启登伦仕。绵竹一支:友能文家国,儒林兴万邦。奕世其昌远,宗功惠泽长。
云贵川部分方姓人 禁食马肉
/方姓故事/
四川、贵州、云南一带的方姓人中,有个沿袭了300多年的习俗:不吃马肉。这个习俗的由来,有两个版本的传说。
明末清初时,方时茂(清诰封招勇将军)在平西时,行军至贵州六广河。前无船只过河,后有追兵,无奈之下只得用战马驮渡。随行4人拉着马渡到对岸。马上岸后,行至一个叫五显台的地方,马吼声不停,就地用后蹄乱瓟,马蹄下冒出清水。马把水喝下后,马腹立即裂开,脏腑坠地,倒地身亡。
方时茂公万分悲痛,将马安葬,对天发誓说:“凡我方氏子孙,永禁马肉,若不遵行,子孙永绝书香,又绝科名。”
另一种说法是,明末清初,有个方姓人带兵平西,战死沙场。他的战马在满身伤痕、精疲力竭之际,用口衔住主人战袍,将主人甩上马背,背负遗骸冲出重围。马回到行营住所,用头撞开中门后,气绝身亡。
方姓族人感激马的恩情,以安葬人的礼节对马进行厚葬,并许下誓愿:“凡我方氏子孙,永禁马肉,并不与马姓之子女联姻。”
明朝正德年间 仁寿人方四起义
方四,明朝四川仁寿人,雇农出身。正德6年(1511年)正月,方四参加江津人曹甫领导的川东起义。
义军攻下江津县城,曹甫称顺天王。四川巡抚林俊率兵,曹甫战败被杀。方四与任胡子、麻六儿等率军转至綦江,进入贵州思南、石吁等地,重整队伍。方四自称总兵,任胡子自称御史。
不久,方四领军由贵州再次进入四川,声言要攻取江津、重庆、泸州、叙州和成都。明军一面加强军事围剿,一面把义军的族人找来,到义军中去劝降。方四等杀了说客,拒不投降。
明军猛攻义军,战斗十分激烈,义军多人跳崖自杀,拒不投降。任胡子战死,方四率2000多人突围,进入贵州思南。1512年,方四又从贵州进入四川,从南川打到綦江,最终战败被擒,被杀于婺川(今贵州务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