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孝氏族人:秦孝公后裔 以谥号为姓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87
转发:0
评论:0
孝氏族人:秦孝公后裔以谥号为姓,    滨州传媒网-鲁北晚报讯 在市区美丽的彩虹湖畔,有一个名为北孝家的村子
  

     滨州传媒网-鲁北晚报讯  在市区美丽的彩虹湖畔,有一个名为北孝家的村子,记者来到了这里,试图寻访孝姓人家的来历和故事。北孝村已拆迁,村民们搬到了新建的安康花园,一进小区,记者就看到了张榜公示的孝姓村干部以及善行义举四德榜,在这里,孝姓家族继续上演着“孝”的美德故事。
北孝:因黄河发大水迁居此地
  在85岁的孝启行记忆中,小时候听老人们说村子是从李口搬来的,那一年,黄河发大水,居住在大堰拐角处的北孝村孝姓先祖不得不另谋居处。另一个名为中孝的村子里的孝姓人家也是从李口迁居的,他们早些年还一起去李口上祖坟。
  他的这个说法得到了90岁的孝衍恩的证实,孝衍恩说:“天下无二孝,我们都是一个家族的,”目前村里按照家谱排列的行辈是启、庆、衍、本、思,尽管是八世同堂,但“思”以下就没有了行辈排列,这样下去,很让人担心家族的行辈能否排下去。
  在安康花园,孝姓族人告诉记者,这里没有家谱,2000年前后,好像搞过一次续谱,但中间出了点问题,就不了了之了,中孝或者李口应该有。热心的孝国勇带领记者找到了曾参与续谱的孝本礼,孝本礼说,上次续谱的时候,一个人特意从东北赶来续谱,他说自己是中孝村人,老人们是被日本鬼子抓苦工到的东北,所以,他很想回老家来看看。但因为他家里突然有了病人,只好先回去照顾,进行到一半的工作不得不中断了,这一断就是15年。
  孝本礼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听老人们说孝姓本姓秦,是秦孝公的后代,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改的“孝”。因为姓孝,家族的人都格外注意自己的品德,自己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很有规矩,自己兄弟们共有五人,依次取名为“仁义礼智信”,让儒家的这个“五常”理念时刻提醒着自己的为人处世。
  孝本礼说起了自己在吉林的一次巧遇,那一年,他在吉林当兵,一次去看望一个老乡,下车问路,一开口,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就问他,是不是关内人,是不是蒲台县人,他说自己是蒲台县北孝村人,老人立马问他是多少世,他不清楚行世,只好说自己本字辈。老人高兴地说,你得叫我爷爷,我是中孝人,我们是一家人,跟我回家吃饭去,他乡遇同族的惊喜充盈了两人的心田。也就是这次巧遇,让他对自己的姓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曾参与续谱,但具体到一些问题,孝本礼还是不清楚,在记者的邀请下,他决定和记者一起到李口去寻找一下族谱。
李口:静海孝姓的山东迁居地
  滨城区市西办事处李口居委会位于黄河大堤右侧,在这个干净整洁的村里,记者见到了70岁的孝衍平和80岁的孝衍福,族谱就珍藏在孝衍福家中,有心的他将族谱进行了复印,并包上了塑料皮。
  关于孝氏的来历和历史,《孝氏世谱》的《孝氏徙居东省原委通考序》记载说,孝氏是秦孝公后裔,秦孝公有四个儿子,第三个叫做骧,嬴骧“事亲至笃,孝行通称于国人,受封之初,赐姓孝氏”,嬴骧就是孝氏的得姓始祖。同时,对于秦孝公的其他儿子,这篇序言也进行了记载,孝公长子叫驷,次子叫骥,四子叫骏,嬴驷就是秦惠文王,嬴骏因为食邑在赵,后人就以“赵”为姓了,关于这个说法在《竹书纪年》中也得到了印证。
  翻阅史书可以发现,秦孝公进行了著名的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强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继位时年仅21岁,在位24年,谥号为孝,因此,孝姓属于以谥为姓。
  后来,孝姓一支徙居到了河间府静海县东子牙镇,这里的始祖是一个名叫孝崇德的人,他在这里世代靠耕田为生。永乐三年,孝姓一个名叫孝信的祖上,按照国家移民的命令,从世代居住的东子牙镇迁居到了滨县以南的李家口镇,孝姓族人开始在在这片土地上的繁衍生息。
  在另一篇重修世谱序中,对于孝信初到滨州的创业历程进行了记述,其写到“东迁海岱之滨阳济右,形单影只,孤苦伶仃,不胜悲悼”,之后的几代里,孝姓家族逐渐“族人繁庶,家道颇多殷实,忠厚为本,和气相尚”,家族中人才辈出。
  对于孝氏家族第一次和第二次修家谱,由于资料缺失,具体时间我们不得而知了,有记载的是,嘉庆十七年、道光二十六年、光绪二年、光绪三十三年、1935年等均进行了族谱编续工作,光绪二年的编续序言中记载,“咸丰乙卯年,黄水东注,河岸倾塌,”到同治丁卯,孝姓的祖坟离着河岸只有几尺的距离了,为此,在修家谱的同时,孝姓族人将祖坟进行了迁移,并建立了一座祖祠,每年元旦(春节)按照尊卑长幼次序进行祭祀,表达后代敬天法祖的感情。
  1935年,续修族谱的时候,由于在奉天的孝氏后人很多,李口孝氏族人在修祖坟宗祠的时候,曾远赴奉天去募捐,之后聚集全族之力重修了祖祠。
  家谱中的记载印证了孝启行所说的他们祖上是因为黄河发大水而迁居北孝的说法。对于这次黄水之祸,孝氏族谱记载说,黄水东注下灌清河沿岸,李家口诸村深受其害,屡次决口的黄河,洪流滔滔,冲溃了民田和住宅。这就是正史上记载的咸丰五年黄河铜瓦厢大决口,此次决口,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山东受灾严重,洪水淹没了大半个省区,几成泽国。
文武兼备的孝氏族人
  迁居到李口几百年的时间里,孝氏族人按照祖训要求,耕读为主,兼有练武之人,家族中不乏杰出之人。
  孝信是孝氏迁居李口的开山始祖,他的妻子为郭氏,家谱中写到,滨州孝氏皆为他的后裔。在孝信之后,孝氏家族分为了平行的八个支系,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这些支系的祖上名讳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二支系的第十世名叫孝纯壁,他迁居到“李口镇北五里许,立名北孝庄”,这就是孝本礼他们的祖先了。而第七支系的九世名叫孝天元,他“迁居中孝庄”,成为了中孝的开山之祖。在他这支中,出现了享寿百岁的孝继德,其被“恩荣寿官三次”。同时,这支出现了同治癸酉科举人孝方贤,其担任过多县训导(教育局长)。
  滨州孝氏八世孝念川,被家谱称为一个“雄才大略”之人,被委任为中军衔受守备之职,专职缉拿盗匪。在崇祯末年,死难在守卫滨州的战斗中,殉节后入忠义祠,在同治十年《孝氏宗祠创修碑记》中,对孝念川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义膺宪命,捍御外寇,殁于王事,”国家典祭以少牢。
  孝氏族中还出了一个武解元孝广泰,他是乾隆戊申恩科的武解元,被授予武略骑尉,此人不但练得一身好功夫,骑射少有对手,还博通经史,谈论惊人。十四世孝振纲是个武生,性情直率,急公好义,尤其擅长骑射,有着百步穿杨的绝技。毕业于东北讲武堂高等研究班的孝承宗,曾担任过张学良的警卫官,得到了张少帅的赞扬,后来担任过东北义勇军第一军团第七路第一支队司令。
  除了对于族中的杰出之人进行记载之外,家谱还对迁居禹城、莒县、北京广渠门外楼梓庄以及东北等地的族人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表现了一个家族重视宗脉,传承有序的理念。
孝姓来源
  孝氏是秦孝公后裔,秦孝公有四个儿子,第三个叫做骧,嬴骧“事亲至笃,孝行通称于国人,受封之初,赐姓孝氏”,嬴骧就是孝氏的得姓始祖。孝姓属于以谥为姓。
孝姓分布
  我市滨城区市西办事处北孝家、中孝家、李口居委会,德州禹城、日照莒县、北京、河南、东北等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孝氏族人:秦孝公后裔以谥号为姓
滨州传媒网-鲁北晚报讯在市区美丽的彩虹湖畔,有一个名为北孝家的村子,记者来到了这里,试图寻访孝姓人家的来历和故事。北孝村已拆迁,村民们搬到了新建的安康花园,一进小区,记者就看到了张榜公示的孝姓村干部以及善行义举四德榜,在这里,孝姓家族继续上演着“孝”的美德故事。北孝:因黄河发大水迁居此地在85岁的孝启行记忆中,小时候听老人们说村子是从李口搬来的,那一年,黄河发大水,居住在大堰拐角处的北孝村孝姓先祖不得不另谋居处。另一个名为中孝的村子里的孝姓人家也是从李口迁居的,他们早些年还一起去李口上祖坟。他的这个说法得到了90岁的孝衍恩的证实,孝衍恩说:“天下无二孝,我们都是一个家族的,”目前村里按照家谱排列的行辈是启、庆、衍、本、思,尽管是八世同堂,但“思”以下就没有了行辈排列,这样下去,很让人担心家族的行辈能否排下去。在安康花园,孝姓族人告诉记者,这里没有家谱,2000年前后,好像搞过一次续谱,但中...
· 秦孝公是谁?秦孝公怎么死的?
秦孝公是谁?秦孝公姓赢,名渠梁,出生于公元前381年死于公元前338年,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上位时间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主要成就: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记载秦孝公想传位于商鞅,商鞅推辞不接受。秦孝公去世后,葬于弟圉,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 秦孝公
秦孝公(前381—前338)战国时秦国君。姓嬴,名渠梁。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战国时代秦国有名的一位君主。秦孝公一生中干过两件大事,其一是迁都咸阳,其二是任用商鞅变法。公元前361年,仅有21岁的秦孝公正式登基。这时,秦不为各国重视,连权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愿意搭理秦国。于是,他愤然喊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在这一年,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卫国人商鞅在这种背景下来到秦国,并很快受到重视。经过商鞅的两次有力的改革举措,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商鞅变法是先秦最彻底的一场变革,它取消世袭的特权,规定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奴隶。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把国都从雍(今陕西凤翔南)迁到蔌阳(今陕西蔌阳东北),进一步实行变法。从此秦国日益富强,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道路。惠王、燕悼侯、韩哀侯、赵成侯并称。楚、魏与秦接界,且魏已开始修筑长城,自郑县沿河北上,直抵上郡。中原诸侯相互征伐,秦...
· 秦孝公
生平继位查看详细关系图秦孝公秦孝公于秦献公四年正月庚寅(正月初九,儒略历前382年12月6日)出生。前362年,其父秦献公去世后,秦孝公继位。秦孝公继位时年仅21岁。《史记·卷五·秦本纪》:(秦献公)二十四年,献公卒,子孝公立,年已二十一岁矣。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国经历了四代乱政(秦厉公、秦躁公、秦简公、秦出子),国力大为削弱。魏国趁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继位后,安定边境,迁都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并且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去世。求贤令秦孝公继位时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并立。当时黄河和殽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战国六雄中,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从郑县(今陕西省华县...
· 关于“谥”和“以谥为姓”
关于“谥”和“以谥为姓”一、谥,是对人生言行踪迹的概括何为“谥”?据《说文解字》:“谥,行之迹也。”意思是指人生言行的踪迹。据《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据《五经通义》:“谥之言列其所行,身虽死,名常存,故谓谥也。”二、谥法始于西周,谥在东周之前多用于周天子和诸侯据《逸周书・谥法解》:“周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严格说起来,周武王去世之后才建立起谥法。在周代,国君死后,都要根据其生前的行事议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这个称号就称为“谥”。由此看来,谥是对周王和诸侯一生的盖棺定论。在东周之前,“谥”,多用于周天子和诸侯据顾炎武《日知录》说:“春秋隐、桓公之时,卿大夫赐氏者尚少,故无骇卒而羽父为之请族”。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说:“谥法之起,既在周共王、周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