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80岁老人花15年修族谱 上溯第85代了300年乡愁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1
转发:0
评论:0
80岁老人花15年修族谱上溯第85代了300年乡愁, 前段时间,央视系列新闻短片《留住乡愁》中的一集,讲述了两位客居异乡的老
  

   前段时间,央视系列新闻短片《留住乡愁》中的一集,讲述了两位客居异乡的老人寻根的故事,其中一位,就是现居重庆的“湖广移民”后代王崇溥。中秋月圆人团圆,然而昨天的中秋之夜,仍然有许多人因为生活、学业等理由,远离家乡、在外漂泊,在这个团聚的日子,泛起淡淡的乡愁。
在重庆湖广会馆里,静静地躺着一本《王氏宗亲族谱别录》,这是今年80岁的王崇溥亲自修订的,“以前官方、民间都没有王氏家族的记载,即使有族谱,也被烧毁了。”
  退休以后,王老萌生了修族谱、找家族的念头。他为了查证资料走过全国很多个地方,花了15个年头,终于,王家的族谱被王老上溯到了第85代,却因为资料匮乏,无法再往上追溯了。
  2005年,曾经破败的湖广会馆修复了,王老在会馆收藏的一本古书上找到了一个和自己查到的入川祖先“王尚通”同名的人,来自一个叫“粟溪头”的地方,但是在现有的地名里,王老并没有找到这个地名。
  王老给所有可能有这个地方乡镇的派出所写了100多封信,2009年,王老等来了回音,拿出自己修订的族谱,从85代以后的四代都和对方对上了。2011年,王老回到了几百年前祖先的家乡湖南宜章县,“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家的历史,就没办法好好教育后人,也许过了几代人,后人也就把我们给忘了。”
  “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是如何发展的,在历史上曾经做过什么贡献,有什么教训,通过寻根都能看得出来。”王老说。
  王老是王氏家族的第94代,在重庆的王氏族人最小的已是第98代。如今,王氏族人常常在湖广会馆聚会、祭祖,300多年来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把所有人都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我们的乡愁
  叶源 22岁 在浙江读大学的重庆崽儿
  对我来说,乡愁在吃饭的时候最明显,虽然在杭州读书也三年了,还是吃不惯这边偏甜的口味,特别是吃到不正宗的川菜的时候,就特别想家,经常想念重庆的火锅、小面、串串、酸辣粉,这些家乡的味道。这次回去上学,还是像以前一样,喊屋头专门做了一罐焦油海椒、一瓶豆豉牛肉,拿去下面,和到菜里面。
吴显余 26岁 刚出狱陪着弟弟在重庆看病的贵州青年
  我在监狱呆了五年,每年中秋,就特别想家。对我来说,乡愁就是回忆小时候全家在一起快乐的生活,在里面不知道父母怎样了、不知道家里变成什么样了,经常看着我弟弟寄来的信忍不住哭。这次出狱,见到家人的第二天我就马不停蹄往遵义老家赶,想看看六年没回去的家变了没,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那种思念又急又害怕。
赵启明 37岁 在重庆生活了近20年的广安人
  对我来说,乡愁是对以前小时候淳朴生活的回忆,我们家住在乡里,小的时候经常到河沟里面抓泥鳅,到田里面打田鸡,跟耍得好的一路从山坡上的光滑斜坡滑下去。现在虽然经常回老家,到小时候去的地方走走,但是都变了,河水也脏了,很多地方都毁了田来盖楼,找不到以前家乡的感觉了。我觉得,我现在回去都是在找过去的影子,我的乡愁只属于小时候的故乡。
石可 30岁 嫁到北京的重庆妹儿
  我的乡愁,在和家里人打电话,或者受委屈的时候尤为明显,是对父母和家人的依恋,是希望身边有人支持和帮忙。在外面生活,压力很大,都是报喜不报忧。受了委屈就会想起以前在家的时候,有父母、家人的呵护,妈妈经常打电话让我有困难和家里说的时候,就特别想家,现在就每年过年的时候回家看看,家里有什么变动都恨不得马上飞回去。
白晓敏 43岁 现在新西兰定居的重庆人
  乡愁,就是哪个都不许说重庆的不好,最好哪个都觉得重庆好。我来新西兰快十年了,每年回重庆都会带很多火锅底料和豆瓣回来,虽然这边也有卖,但总觉得不是那个味道。在这边认识的朋友,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我都很喜欢跟他们摆重庆,摆火锅、川菜、山城,上回火锅申遗,我还请朋友来家里吃了自制的火锅。

                                            来源:重庆晚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80岁老人花15年修族谱上溯第85代了300年乡愁
前段时间,央视系列新闻短片《留住乡愁》中的一集,讲述了两位客居异乡的老人寻根的故事,其中一位,就是现居重庆的“湖广移民”后代王崇溥。中秋月圆人团圆,然而昨天的中秋之夜,仍然有许多人因为生活、学业等理由,远离家乡、在外漂泊,在这个团聚的日子,泛起淡淡的乡愁。在重庆湖广会馆里,静静地躺着一本《王氏宗亲族谱别录》,这是今年80岁的王崇溥亲自修订的,“以前官方、民间都没有王氏家族的记载,即使有族谱,也被烧毁了。”退休以后,王老萌生了修族谱、找家族的念头。他为了查证资料走过全国很多个地方,花了15个年头,终于,王家的族谱被王老上溯到了第85代,却因为资料匮乏,无法再往上追溯了。2005年,曾经破败的湖广会馆修复了,王老在会馆收藏的一本古书上找到了一个和自己查到的入川祖先“王尚通”同名的人,来自一个叫“粟溪头”的地方,但是在现有的地名里,王老并没有找到这个地名。王老给所有可能有这个地方乡镇的派出所写了...
· 8本族谱续600年乡愁
近日,平原县农民张广峰的翰林斋书画院,人流如织,大家来参观散发着阵阵书香的张氏族谱。张广峰、张谦谊、张忠志等3位农民,先后走访7000多人,自费3.7万元,经过10年孜孜不倦地整理,终于完成了平原张氏族谱的修订工作。老族谱仅剩一套民国后再未修订据记载,张氏最早追溯到北宋时期,后来从河北迁至历城王舍人庄,明朝时迁居平原县。65岁的张广峰是已知平原张氏的第十八代后裔,早就有修订张氏族谱的想法,2004年,张广峰与同族张谦谊、张忠志一合计,决定将想法付诸实践。张氏族谱在清代乾隆、道光、光绪年间曾经修订过三次,民国至今未再作修订。经历过多次动荡岁月,包括张氏在内的不少老族谱被销毁,这让张广峰深感遗憾。经过多方打听,张广峰他们得知张氏老族谱仅剩一套,记录了平原张氏从第一代到十七代的历史,珍藏于坊子乡古楼店村张新达家中。他们寻到这套老族谱,借来后复印保存,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新族谱的修订工作。走访700...
· 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越氏族谱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珍惜、重视亲情和族情的传统,而族谱则是怀念祖先、激励后人的桥梁和载体。虽然彼此或不曾相识,或天各一方,但因为有着共同的祖先,大家会顿时亲切起来。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的越姓聚居地,当地一位67岁老人越步生,花了近20年时间,深入研究越姓的渊源,并重修了越氏族谱,就是要为越姓寻根溯源,把珍贵的亲情联系起来,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在最新的百家姓排名中,越姓排在500名之后,而全中国越姓人数仅有10多万人。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的越姓聚居地。据新村村志记载,新村可以追溯到明朝孝宗皇帝弘治八年,该村越氏始祖元杰从南雄珠玑巷迁徙到新村定居。因为越姓比较鲜为人知,记载其发展历史的史料也较少,有越氏后人说:“别说外人了,连后人都不清楚自己姓氏的来源与历史。”越氏历史空白这一现状,或将被新村67岁的居民越步生改写。作为村里的“越氏通”,越步生被称为新村族长,这个称谓并非因为越步生年纪大、资历深...
· 六旬老人历时20年重修越氏族谱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珍惜、重视亲情和族情的传统,而族谱则是怀念祖先、激励后人的桥梁和载体。虽然彼此或不曾相识,或天各一方,但因为有着共同的祖先,大家会顿时亲切起来。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的越姓聚居地,当地一位67岁老人越步生,花了近20年时间,深入研究越姓的渊源,并重修了越氏族谱,就是要为越姓寻根溯源,把珍贵的亲情联系起来,增强家族的凝聚力。依靠最原始的手写,越步生已完成8本《徜徉在神秘的越氏丛林》书稿的撰写。谭札烽摄办证时“越”被写成“赵”老人萌生重修族谱决心在最新的百家姓排名中,越姓排在500名之后,而全中国越姓人数仅有10多万人。嘉禾街新村是广东唯一的越姓聚居地。据新村村志记载,新村可以追溯到明朝孝宗皇帝弘治八年,该村越氏始祖元杰从南雄珠玑巷迁徙到新村定居。因为越姓比较鲜为人知,记载其发展历史的史料也较少,有越氏后人说:“别说外人了,连后人都不清楚自己姓氏的来源与历史。”越氏历史空白这...
· 老人为何喜欢修族谱?如果他们老了,族谱需要谁来接续?
族谱是一个记载宗族历史和文化的史实书籍,其主要是区分宗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而族谱记载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还是中国历史重要的参考资料。一般族谱都是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从最开始的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演变到如今的每个家族都可以修族谱,由此可见族谱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只是如今会去修族谱的基本上都是老一辈的人,那么老人为何喜欢修族谱?如果他们老了,族谱需要谁来接续?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编修族谱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正是因为族谱是以一个家族为单位,所以那些流传很久的大家族基本上都会有一本族谱,用来记载自己家族的历史。而编修族谱的工程是比较大的,因此修族谱的工作不会只有一个人完成,而是会由族中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家来主持。如果说编修族谱的人老了,编不动了,那么一般接续族谱的人会是他的后代,另外要去编修族谱的家族,通常都是人丁兴旺,有一定成就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