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康姓族人 从河南走向世界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1
转发:0
评论:0
康姓族人从河南走向世界,     康氏族人最早在河南北部繁衍生息,后来,足迹遍布全国。在其迁徙发
  

      康氏族人最早在河南北部繁衍生息,后来,足迹遍布全国。

  在其迁徙发展中,曾有政府专门设县安置康氏族人;在一些康氏族人聚集处,其风头一时无二,享誉全国。 

康姓,从河南走向全国
  卫国建国后,曾数次迁都。从朝歌到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又到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再到野王(今河南沁阳)等,康氏族人早期的发展繁衍,主要在现在的河南省北部一带。不过,发展到现在,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康姓人足迹。
  1996年10月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将康姓列为中国第75大姓,康姓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8%。
  2006年1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新的《百家姓》中康姓列第92位。
  著名姓氏研究专家谢钧祥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大陆,康姓人分布以安徽、四川、陕西、甘肃、山东居多,这5省康姓人约占全国汉族康姓人的63%。
  目前,康姓在台湾姓氏中排名第79位。近代,一些康姓人走出国门,迁居海外,不断开拓新事业,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

政府特设县 安置康氏族人
  康氏族人中,有一支是在汉代由康居国人来中国留居形成的。
  据宋人邓明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这一支康氏族人,初居河西(即现在的甘肃、青海二省黄河以西的区域),到晋代,因战乱不息,迁往现今的陕西蓝田附近,后逐渐向东南迁徙。这支康氏族人中的康穆,初仕后秦,为河南尹,南朝宋武帝永初年间率乡族3000余家迁入襄阳(今属湖北)之岘南。
  南朝宋政府特设华山郡蓝田县,用来安置这支康氏族人,并任命康穆为秦、梁二州刺史。
  这一支康氏族人,在南北朝初期的南迁中,规模相当大。迁徙3000多家,在当时的交通等条件下,过程中的艰难困阻可想而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支康氏族人也在向更广阔的地域发展。唐时,会稽康氏成为当地望族,北宋初,蔚州(治今河北蔚县)人康延泽从征入蜀,先为成都府都监,在四川定居;同时,康姓人还有迁至福建的。
  明代,江西泰和、湖南邵阳、广东顺德等地均有康姓人物载入史册,说明康氏分布地更为广泛。从清代开始,闽、粤等地陆续有康姓人渡海到了台湾。
名人  
  康孝女乳弟延嗣 时人称赞
  历史上,康姓人涌现出大批名人。如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康有为和他的弟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等。
  康氏族人中,一名女子受到了人们的称赞,时称“康孝女”。
  据记载,康孝女,明时济源人,聪明贤淑,是独生女,深受父母喜爱。
  她长大后,选婿入赘家门,后见父亲年老而无子,母亲年纪也大了,便劝父亲纳妾生子,继承香火。
  母亲被女儿打动,为丈夫选了个小妾,后来小妾果然生了一个儿子。不过,新生儿的母亲却没有奶水。巧的是,康孝女生了一个女儿。
  康孝女见幼弟没有奶水吃,就用自己的奶水哺育弟弟,让母亲和父亲的小妾非常感动。
  后来,她的丈夫去世,康孝女坚守贞节,不再另嫁。当时的人对她称赞有加。
说说淇县
  淇县,古称朝歌
  多个姓氏的寻根热土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在《解读朝歌》一书的序言中写道,一直到春秋战国,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与朝歌相关,“我们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往往绕不过朝歌。”
  鹤壁学者燕昭安认为,中华民族的姓氏,大多从殷商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定型、普及,朝歌恰恰在这个时期地位显赫。
  作为康姓主脉的发源地,2012年,淇县曾迎来数百康姓族人寻根问祖。而除了康姓人,国内的林姓、石姓人等也来到这里寻根。
  1999年,韩国氏族总联合会代表团30余人,专程到淇县访问,此后,又分别在2000年、2002年、2006年组团到淇县。
  在淇县,还流传着一些关于朝歌的典故。
  话说,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路、宰予等人驾车出游时,一天天色已晚,正想找地方住下,见前方有一城邑。
  大伙儿商量着,要不就住在这里吧。颜回一看,这个地方可以啊,还有丝竹音乐声。一问才知道,这是朝歌城。
  闻听此地是朝歌,颜回急命车夫催马快跑,此地不宜久留,还让其他弟子捂住眼睛,不视“凶地”。
  被孔子批“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不信邪,不肯掩目,被子路发现,一脚将宰予从车上踹了下去。这就是“弟子掩目”的故事。无独有偶,一些典籍中还记载着“墨子回车”这么一件事儿。
  说是墨子乘马车到各国游说,途经朝歌,墨子一听是纣王的旧都,是产生“新声糜乐”、“郑卫之声”的地方,遂大惊失色,赶紧命令掉转车头绕道而行。
  “墨子回车”典故出于《水经注》,意为讽刺那些迂人缺乏文采、故作姿态。
  一些学者认为,墨子作为当时的思想家,在现在看来有时也有些迂腐。纣王虽然无道,但朝歌和民间音乐又何罪之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康姓族人从河南走向世界
康氏族人最早在河南北部繁衍生息,后来,足迹遍布全国。在其迁徙发展中,曾有政府专门设县安置康氏族人;在一些康氏族人聚集处,其风头一时无二,享誉全国。康姓,从河南走向全国卫国建国后,曾数次迁都。从朝歌到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又到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再到野王(今河南沁阳)等,康氏族人早期的发展繁衍,主要在现在的河南省北部一带。不过,发展到现在,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康姓人足迹。1996年10月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将康姓列为中国第75大姓,康姓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8%。2006年1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新的《百家姓》中康姓列第92位。著名姓氏研究专家谢钧祥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大陆,康姓人分布以安徽、四川、陕西、甘肃、山东居多,这5省康姓人约占全国汉族康姓人的63%。目前,康姓在台湾姓氏中排名第79位。近代,一些康姓人走出国门,迁居海外,不断开拓新事业,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欧...
· 康姓族人北移:湖广填四川
四川在清初顺治元年(1644)历张献忠起事攻入四川后,建立大西政权,多年的,人民外流,田园荒芜,户口凋零,战乱历30余年之久。继之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反清先后大规模战争,生灵涂炭,形成地旷人稀,正是"有可耕之地,而无可耕地之民"。清王朝建立之初基于事实,盱衡内外与社会全般状况,先后相继采取了移民垦荒的措施,对西蜀腹地政策优惠:鼓励移民携妻室儿女徙川落业定居,安插入户籍,编入保甲。从清初顺治到雍正时,都在牛种、牛具、种籽等生产工具、物资方面给予支援;朝廷对四川各级官员的政绩考核,以招民复业、招民垦荒的家户多少记录政绩,职务的升迁直接与招民垦荒的成绩大小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官员在西蜀下大力气推行朝廷的移民垦荒政策的积极性;朝廷对西蜀的优惠政策保持连续性。湖广填四川的康氏族人,主要分布在川东北和川东南,具体集中在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南江县、南充市、遂宁市和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他们都是...
· 广东袁姓始出河南太康
【袁氏网新闻】广东袁姓始出河南太康中华袁氏网2013年3月19日万家姓■东汉名臣袁安。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宋时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新快报记者姚伟●袁姓发源地太康太康县,古称阳夏,东临商丘市的柘城、睢县,北连开封市的通许、杞县,西与扶沟、西华毗邻,南与淮阳接壤。太康县辖23个乡镇,768个行政村,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总人口138万,其中农业人口126万,盛产小麦、棉花,素有“银太康”之称。境内著名景点有:文庙、太康墓、吴广塔、寿圣寺塔等。历史名人有:黄霸、谢安、谢灵运、袁宏、吴广等。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即为古帝王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I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
· 孙姓族人的主要发源地之河南
河南是孙姓族人的主要发源地,卫国孙氏河南北部,而另一支主干楚国孙氏有部分源头也在河南南部。河南孙姓现仍是当地的大姓之一。商丘县孙姓排名第四位,在整个商丘地区孙姓为第五大姓。在浚县,孙姓排第六位,人口约18500人,占本县总人口的3.36甲o。在孙叔敖家乡固始县,孙姓为当地第八大姓,有关孙氏的村、镇等地名也有11处之多。在舞阳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为2203户,占本县总人口的1.91%)、武陟县(据1985年统计,近1万人,约占本县总人口的1.8%左右)孙姓排名第九位。在濮阳、汲县、卫辉市一带及洛阳、开封、郑州诸地的孙姓家族也不少。卫辉市孙氏排在第十一位。在栾川县,据1990年统计,孙姓人口位列第十二位,有4904人,占总人口的1.8%左右。泌阳县也排在第十二位。孙姓排名在当地第十三位的有许昌县(据1982年统计为2984户,约占总户数的2%左右)、登封县(据1988年统计为10313人...
· 海阳这个姓氏或从河南迁居而来
方里村隶属留格庄镇。明成化九年(1473年),郝姓自江西九江县迁来定居建村。之后,林、沈、隋等姓先后来此定居。2000年前隶属大辛家镇。2000年12月,随大辛家镇与留格庄镇合并,改隶留格庄镇。方里村三面环山,南面隔前山村与大海咫尺相望。方里村依山面海,三面环山,南朝大海。刚进村,一股清爽之气就扑面而来,美景在眼前徐徐铺展,水绿山青、村居古朴。方里村村南的码头方里村是海阳为数不多的千户大村,其中大多数为隋姓,是胶东有名的“隋姓村落”。不过,最早出现在方里村的并非隋姓。根据《海阳镇村简志》记载,明成化年间,郝姓自江西九江县迁来建村。因村坐落于海滨,即景题门联曰“丹阳方丽,黄海生辉”,取“旭日初升”之兆,因此命村名为“方丽”。后世子孙因村被群山环绕,遂改称方里。那么,隋姓到底是从哪里迁来方里村的呢?翻阅史料发现,隋姓始祖在宋代从河南固始县迁至登州府栖霞县蛇窝泊定居,至金元之际,隋姓四世祖隋宝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