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有700余年历史的霞浦胡氏 时隔66年再修族谱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4
转发:0
评论:0
有700余年历史的霞浦胡氏时隔66年再修族谱,“修族谱是对一个家族文化历史的一种传承,子孙后代可以根据族谱寻根问祖,具
    “修族谱是对一个家族文化历史的一种传承,子孙后代可以根据族谱寻根问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记者从霞浦街道新浦社区了解到,有700余年历史的霞浦胡氏后裔于今年5月初开始修族谱,这与此前一次修族谱的时间相隔了66年,整个“工程”预计在今年10月份完成。
昨日(6月26日),记者来到胡氏的老屋——霞浦河东村外新屋。走进外新屋大门,院前堂屋上方挂着一个木匾,上面写着“情坚金石”四个大字。5位七旬老人正围坐在堂屋里的一张桌子前,小心翼翼地翻着陈旧的胡氏家谱,旁边还放着一叠叠手稿。当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几位老人一起讨论着、补充着。
担任此次修族谱工作总负责人的是第23代后裔胡岳成,参加这次修族谱工作的共有8位老人,有7位是胡氏家族的人,他们中年纪最大的有79岁,最小的也已有71岁。“这几位都是有学识的人,写了一手好字,在家族中也有一定的威望,比较了解族中大大小小的事。”胡岳成指着几位老人抄写的族谱,跟记者介绍说,《胡姓月三公支脉族谱》已于雍正年间、乾隆年间、嘉庆年间、光绪年间、民国10年、1948年历经6次修编,这是第7次。
对于修族谱的现实意义,胡岳成说:“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通过家谱,我们能够了解一个家族的来源、发展和变迁。因此,寻根问祖,续修家谱,对于增强胡姓后裔的归属感、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据记载,霞浦大胡胡姓起源于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因受封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市一带),所以那里的胡姓人士随国君而姓,而后迁往各地。其中有一人跟随吴越国王钱鏐来到浙江当上了越国的“国防部长”(时称兵部尚书),后因年老辞官后在奉化簰溪大胡(也称排溪)定居。宋时,霞浦大胡胡姓始祖月三公又从该地迁到现河西村。因为月三公爱此地山水清秀,故此地亦名大胡。后子子孙孙居住在此地,不断繁衍。
此次胡姓月三公霞浦支脉族谱的修编是由第22代后裔胡银夫提出的。据胡岳成介绍,这次修家谱最难之处在于调查。第六次修编的族谱经历了期间的“破四旧”,族谱所剩无几。此外,经过66年的变迁,许多胡姓后裔搬迁至全国各地,有的长期在国外生活,联系方式、居住地址换了又换,这些信息都不得而知,调查起来非常困难。他们将调动亲戚、朋友等连带关系进行调查,将族谱修编完整。目前,河东村内的胡姓已经基本调查整理清楚,接下来将对河西村、大榭、上海等地的胡姓后裔进行调查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有700余年历史的霞浦胡氏时隔66年再修族谱
“修族谱是对一个家族文化历史的一种传承,子孙后代可以根据族谱寻根问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记者从霞浦街道新浦社区了解到,有700余年历史的霞浦胡氏后裔于今年5月初开始修族谱,这与此前一次修族谱的时间相隔了66年,整个“工程”预计在今年10月份完成。昨日(6月26日),记者来到胡氏的老屋——霞浦河东村外新屋。走进外新屋大门,院前堂屋上方挂着一个木匾,上面写着“情坚金石”四个大字。5位七旬老人正围坐在堂屋里的一张桌子前,小心翼翼地翻着陈旧的胡氏家谱,旁边还放着一叠叠手稿。当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几位老人一起讨论着、补充着。担任此次修族谱工作总负责人的是第23代后裔胡岳成,参加这次修族谱工作的共有8位老人,有7位是胡氏家族的人,他们中年纪最大的有79岁,最小的也已有71岁。“这几位都是有学识的人,写了一手好字,在家族中也有一定的威望,比较了解族中大大小小的事。”胡岳成指着几位老人抄写的族...
· 有1200年历史的临岐鲁氏时隔78年再修族谱
国修史,县修志,家族修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有了宗谱,子孙后代寻根问祖就有了依据,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三十年不修谱,是为不孝。近年来,随着人们家族意识的增强,修缮家谱成为一种新风尚。近日,我县临岐镇临岐村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临岐鲁氏统谱》圆谱典礼,向众人展示了最新修缮的《临岐鲁氏统谱》,还原汁原味地再现了一幕鲁氏祭祖的传统仪式。据了解,《统谱》由鲁氏第42代传人鲁永筑提出修缮,并担任主编,前后历时2年收集整理资料。“鲁氏宗谱编修理事会”共有7个成员,他们分赴浙江、江西两省共20个自然村,前后翻印旧谱36卷,录入人口信息约4000人次,字数达280万之多。据了解,这是继民国丙子年(1936年)之后鲁氏后人第一次修谱,对鲁氏子孙来说,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原汁原味再现鲁氏传统祭祖习俗临岐的名称来自于岐山,岐山是鲁氏祖先为了纪念其祖先诞生地西岐而命名的,临岐就是挨着岐山...
· 有1200年历史的临岐鲁氏时隔78年再修族谱
国修史,县修志,家族修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有了宗谱,子孙后代寻根问祖就有了依据,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三十年不修谱,是为不孝。近年来,随着人们家族意识的增强,修缮家谱成为一种新风尚。近日,我县临岐镇临岐村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临岐鲁氏统谱》圆谱典礼,向众人展示了最新修缮的《临岐鲁氏统谱》,还原汁原味地再现了一幕鲁氏祭祖的传统仪式。据了解,《统谱》由鲁氏第42代传人鲁永筑提出修缮,并担任主编,前后历时2年收集整理资料。“鲁氏宗谱编修理事会”共有7个成员,他们分赴浙江、江西两省共20个自然村,前后翻印旧谱36卷,录入人口信息约4000人次,字数达280万之多。据了解,这是继民国丙子年(1936年)之后鲁氏后人第一次修谱,对鲁氏子孙来说,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原汁原味再现鲁氏传统祭祖习俗临岐的名称来自于岐山,岐山是鲁氏祖先为了纪念其祖先诞生地西岐而命名的,临岐就是挨着岐山...
· 时隔60多年再修族谱陆氏后洪支男女平等
不久前曹操后人DNA鉴定相关新闻大热,也让南方泉后巷的陆氏世谱后洪支后人更期待族谱时隔60多年大修后的结果。昨天,陆氏世谱后洪支2013年颁布会上,大家用吟诵方式祭奠祖先,并庆祝族谱再修成功。七旬老人陆泉昌说,陆氏世谱后洪支是从南方泉后巷开始一代代繁衍的,最后一次修谱是1948年,距今已有60多年。南方泉后巷10多个自然村如今已有不少拆迁,但从去年9月起,因为时隔60多年的再次修族谱,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30名后人共捐款35万元用于修谱,凝聚到了一起。这次修谱从陆氏后洪支的61世一直修到现在的84世,一共有5000多人。而且,家族女性的子女也首次有了上谱资格,一方面更翔实记录整个家族后世子孙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人平等。过去修族谱大都是年长者的事情,而这次陆氏世谱后洪支主动参与的年轻人不少,参与修谱的“70后”陆钧坚说,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工作,有了很多全新的感触,如街坊邻里间的小矛盾...
· 时隔60多年再修族谱陆氏后洪支男女平等
不久前曹操后人DNA鉴定相关新闻大热,也让南方泉后巷的陆氏世谱后洪支后人更期待族谱时隔60多年大修后的结果。昨天,陆氏世谱后洪支2013年颁布会上,大家用吟诵方式祭奠祖先,并庆祝族谱再修成功。七旬老人陆泉昌说,陆氏世谱后洪支是从南方泉后巷开始一代代繁衍的,最后一次修谱是1948年,距今已有60多年。南方泉后巷10多个自然村如今已有不少拆迁,但从去年9月起,因为时隔60多年的再次修族谱,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30名后人共捐款35万元用于修谱,凝聚到了一起。这次修谱从陆氏后洪支的61世一直修到现在的84世,一共有5000多人。而且,家族女性的子女也首次有了上谱资格,一方面更翔实记录整个家族后世子孙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人平等。过去修族谱大都是年长者的事情,而这次陆氏世谱后洪支主动参与的年轻人不少,参与修谱的“70后”陆钧坚说,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工作,有了很多全新的感触,如街坊邻里间的小矛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