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全国各地“生死异姓”因不忘本:生姓潘 死姓郭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7
转发:0
评论:0
俗话说:生不更名,死不改姓。然而,读者潘先生却致电记者说,在他的老家浙江宁海,潘姓人有着“生姓潘、死姓郭”的习俗。记者发现,这种“生死异姓”的情况还真不少,如“生姓何、死姓方”、“生姓万、死姓刘”等。身份证上是一个姓,祖先墓碑上是另外一个姓,这是怎么回事?读者来电生前姓潘,死后姓郭潘先生的老家叫岙潘村,面积不大,据称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听他说,村子里有11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姓潘;而在村子附近的墓地,几乎所有的墓碑上都写着“郭公某某之墓”字样。潘先生说,“生潘死郭”是他们沿袭了700多年的习俗:身份证上姓潘,去世后的死亡证明上也姓潘,但在丧礼上被称为“先人郭公”,牌位、墓碑、宗谱上也都改姓郭。该村宗谱记载:“户部尚书元林公之子良甲公,由天台青石桥迁邑之银杏树,以为发祥之祖。二世希渊公赘邑令潘讳珣公女,后因潘公乏嗣,遂易岳婿之分,而为父子之称。生则氏潘,不忍没岳翁之祀;死则氏郭,不敢忘己身所...
    俗话说:生不更名,死不改姓。然而,读者潘先生却致电记者说,在他的老家浙江宁海,潘姓人有着“生姓潘、死姓郭”的习俗。
记者发现,这种“生死异姓”的情况还真不少,如“生姓何、死姓方”、“生姓万、死姓刘”等。身份证上是一个姓,祖先墓碑上是另外一个姓,这是怎么回事?
读者来电
生前姓潘,死后姓郭
潘先生的老家叫岙潘村,面积不大,据称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听他说,村子里有11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姓潘;而在村子附近的墓地,几乎所有的墓碑上都写着“郭公某某之墓”字样。
潘先生说,“生潘死郭”是他们沿袭了700多年的习俗:身份证上姓潘,去世后的死亡证明上也姓潘,但在丧礼上被称为“先人郭公”,牌位、墓碑、宗谱上也都改姓郭。
该村宗谱记载:“户部尚书元林公之子良甲公,由天台青石桥迁邑之银杏树,以为发祥之祖。二世希渊公赘邑令潘讳珣公女,后因潘公乏嗣,遂易岳婿之分,而为父子之称。生则氏潘,不忍没岳翁之祀;死则氏郭,不敢忘己身所出。”
该村村委会主任潘永来介绍,这就是岙潘村潘姓人“生潘死郭”的由来,“良甲公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17世孙,也是我们村潘姓人的始祖。他的儿子希渊公入赘潘家,因为潘家无子,希渊公就改姓潘,但死后则恢复原姓郭。”
潘永来说,希渊公是名门之后,其祖父更是当时的户部尚书,他能冲破门庭阻隔,入赘身为“邑令”的潘家,并因潘家无子而改姓潘,这种选择是因为爱情。当时,他一定遭遇了不少阻力,内心也经历过激烈挣扎,才最终作出这样一个折中的决定。
生吴卒赵
明明姓吴,却是赵宋皇裔
经查阅资料发现,“生死异姓”并非岙潘村的潘姓人所独有,福建晋江有个星塔村,村里人大多姓吴,也流传着“生吴卒赵”的习俗,已经延续了700多年,但原因远没有潘姓人“生潘死郭”来得“浪漫”。
该村村民介绍,该村有一座祠堂,正门的门楣上写着“吴氏宗祠”四个大字,但走进祠堂,大殿横梁上却挂着“赵氏家庙”的匾额。
每当该村有吴姓男子去世,送殡队伍最前面的灯笼上写着“吴”字;而送殡队伍返回时,则是写有“赵”字的灯笼在最前面,死者墓碑上也都写着“赵公某某之墓”。这就是“生吴卒赵”。
泉州赵氏研究会理事吴广富介绍,星塔村大部分吴姓人都是这样,这与他们的祖先因避祸改姓有关。南宋建炎三年,赵宋宗室赵子侁、赵子镠等人移居泉州;半个世纪后,赵子侁之孙赵师玖举家迁徙,隐居在晋江的青阳山下;后来,蒙古骑兵南下攻破临安,赵氏皇族惨遭,赵师玖的后裔赵仕道逃往如今的星塔村,被吴姓人家收留。  此后,赵仕道的后代便在此以吴姓繁衍生息。
生死异姓
全国各地的“生死异姓”
其实,“生死异姓”的情况,几乎全国各地都有。
安徽省繁昌县新港镇克里村:
村民胡广东老人介绍,村里的胡姓人都是明朝开国大将蓝玉的后代。
据记载,洪武二十六年,蓝玉遭人举报骄纵跋扈,被朱元璋定了个“谋反”的罪名,其本人被“剥皮实草”,家族一万五千多人受牵连被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蓝玉案”。
胡广东介绍,当时,蓝玉的胡夫人带着他的两个儿子蓝春、蓝斌逃了出来,来到克里村隐居。为了躲避追杀,两人改姓胡,但为了不忘本姓,他们叮嘱子孙死后都改回蓝姓,并从此成为习俗。
江苏省姜堰市姜堰镇城北村:
该村的吴姓男子去世后,墓碑上都会改姓张。
原来,这支吴姓人,可能是元末吴王张士诚的后裔。据介绍,张士诚兵败后,朱元璋大肆捕杀张氏族人,张家人便以张士诚称号吴王中的“吴”字为姓,并约定死后墓碑上改回张姓,形成了“生姓吴死姓张”的习俗。
湖北省云梦县胡金店镇万家庙村:
该村全都是万姓人家,但在村里原来的大祠堂里,供奉的却都是“姓刘的”。
村民万维信介绍,该村万姓人都是汉朝王族后裔。曹丕篡汉后,刘姓王族俯首称臣,但仍被猜忌。后来,曹丕找了个借口,准备将在朝为官的刘氏王族清除,不少人因此改姓万,才躲过劫难。
然而,这支刘氏毕竟是王族后裔,为了保持气节,他们“生降死不降”,一旦去世,祭文、墓碑及牌位上会改回刘姓。
此外,广东揭阳县有人“生姓陈、死姓林”、湖北武汉市有人“生姓黄、死姓史”、湖北郧西县有人“生姓祝、死姓方”、湖北麻城市有人“生姓叶、死姓陈”,江西南昌市有人“生姓熊、死姓黄”,广东汕头市有人“生姓陈、死姓陆”等。
现象分析
生死异姓,体现了不忘“根本”
关于“生死异姓”,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曾讲过一个故事:安徽庐江县黄屯村有不少村民姓何,但他们是明代帝师方孝孺的后代。
方孝孺得罪明成祖被灭了“十族”,他的后裔有人出逃后改姓何。这支何姓人至今留存的家谱上规定:何姓男子“生姓何、死姓方”。
老家在新乡长垣县方里镇的张志杰先生也说,在他老家,张姓男子有着“生姓张、死姓吴”的传统。
他说,这个传统与吴三桂有关。当年,吴三桂反清时曾在这里驻扎军队,吴姓有一部分族人留居在这里。后来吴三桂兵败,这支吴姓人为避祸改姓张,但男子去世后都会改回吴姓。
前瓦屋村村干部张培显介绍,十几年前,该村有位张姓老人去世后,确实改姓吴,“我们张氏族人也专门探讨过这个事儿,但是年代太久远,也没留下来相关记载,只是祖上有这么一个说法而已。”
对此,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余和祥教授解释,产生“生死异姓”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入赘、避讳、逃难、过继、报恩等几种,与这个家族的历史密切相关,“后人对有过卓越功勋的先祖,总会心存敬仰。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不忘祖宗根本的文化认同心理。这种习俗能保留到现在,实属不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全国各地“生死异姓”因不忘本:生姓潘死姓郭
俗话说:生不更名,死不改姓。然而,读者潘先生却致电记者说,在他的老家浙江宁海,潘姓人有着“生姓潘、死姓郭”的习俗。记者发现,这种“生死异姓”的情况还真不少,如“生姓何、死姓方”、“生姓万、死姓刘”等。身份证上是一个姓,祖先墓碑上是另外一个姓,这是怎么回事?读者来电生前姓潘,死后姓郭潘先生的老家叫岙潘村,面积不大,据称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听他说,村子里有11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姓潘;而在村子附近的墓地,几乎所有的墓碑上都写着“郭公某某之墓”字样。潘先生说,“生潘死郭”是他们沿袭了700多年的习俗:身份证上姓潘,去世后的死亡证明上也姓潘,但在丧礼上被称为“先人郭公”,牌位、墓碑、宗谱上也都改姓郭。该村宗谱记载:“户部尚书元林公之子良甲公,由天台青石桥迁邑之银杏树,以为发祥之祖。二世希渊公赘邑令潘讳珣公女,后因潘公乏嗣,遂易岳婿之分,而为父子之称。生则氏潘,不忍没岳翁之祀;死则氏郭,不敢忘己身所...
· 中华姓氏文化中的奇特现象——生死异姓
“命定了百家的姓,遗传了重复的命”,姓氏,标志了家族的血缘,传承的不止是家族的血脉,还有那份名为“亲情”的羁绊。在中国,姓氏是血缘的符号,同时也是表示了家风的延续。姓氏从我们出生那一刻就被赋有,伴随一生,并成为死后能留下并传承的唯一的东西。然而在中国姓氏文化中还有一种奇特的现象——生死异姓。这种“生死异姓”的情况还真不少,如“生姓何、死姓方”、“生姓万、死姓刘”等。身份证上是一个姓,祖先墓碑上是另外一个姓,这是怎么回事?生前姓潘,死后姓郭潘先生的老家叫岙潘村,面积不大,据称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听他说,村子里有11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姓潘;而在村子附近的墓地,几乎所有的墓碑上都写着“郭公某某之墓”字样。潘先生说,“生潘死郭”是他们沿袭了700多年的习俗:身份证上姓潘,去世后的死亡证明上也姓潘,但在丧礼上被称为“先人郭公”,牌位、墓碑、宗谱上也都改姓郭。该村宗谱记载:“户部尚书元林公之子良甲公...
· 异姓王
西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封建,设立郡县,即皇子亦不得封王。秦末,抗秦起义风起云涌,各地封建纷纷恢复。汉高祖刘邦重新统一后,建立西汉一方面继续推行郡县制,同时保留了一部分封国,大者为王,小者为侯,分封给异姓功臣,主要的有七人: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后为卢绾)、长沙王吴芮、韩王信。这些异姓王和王国大多不能得到善终。赵王张耳病逝,赵国第二代赵王张敖因涉嫌行刺被问罪,赦免后降为宣平侯,王国除。燕王臧荼谋反,被攻灭,处死。后立的燕王卢绾勾结匈奴,结果被刘邦察觉,发兵击之,卢绾率部属逃入匈奴,不久病死。楚王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被吕后处死。梁王彭越被贬,之后也被吕后处以醢刑。淮南王英布谋反,被刘邦抱病攻讨,后被妹夫吴臣所杀。韩王信担心会被汉朝诛杀,便投降匈奴约同攻汉,后战死。汉初唯一幸存的异姓王国只有封给长沙王吴芮的长沙国,得传五世,只因无子而除国。在刘邦剪除了大部分异...
· 同姓异源 异姓同根
同姓异源异姓同根羊姓主流虽出自羊舌公族,但同时还有几条支派:夏代羊氏: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卷十六考证:夏桀时有大臣名羊莘,“是夏世即有羊氏”。商代羊氏:其族主要活动在今山东兖州一带。近年在兖州嵫山出土商代铜觯,内底有“羊父辛”三字铭文,又爵的把手内有一“羊”字,说明铜器为羊族遗物。商代羊族铜器在古代金石著述中已有载录,但出土地点均付阙如,这次在兖州嵫山出土的诸多羊族铜器,证明这一带正是这一商代大氏族的生活故地(据商顺华等《历史悠久的兖州》,载《人文与自然》2000年第3期)。周代羊氏:羊姓中的一支出于周官“羊人”之后。羊对中国人而言,从太古时起,即是很重要的家畜。三千三百年前,曾在黄河三角洲繁荣一时的殷朝,在其使用的占骨上也刻着”用羊十牛二”的文字,这意思是指在占卜事情凶吉的祭典中,用十只羊与两只牛作为牲品。到了周代初期,畜牧业更加发达,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用于作战的马和用...
· 柴姓改姓潘
新、旧《五代史》上都说:"世宗子七人,长曰宜哥,次二(下面的两个儿子)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让,次曰熙谨,次曰熙诲……宜哥与其二,皆为(后)汉诛……世宗崩,梁王(宗训)即位,是为恭皇帝。其年八月……熙让,封曹王;熙谨、熙诲……封纪王……蕲王。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于是,"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遂成千古之谜,他们到底去了哪儿呢?2001年7月2日,祝志平先生在新疆克拉玛依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卢苗安博士相遇,揭开了这一千古之谜---卢苗安博士正是柴荣第七子熙诲的后代,他提供的《卢村志》对柴熙诲改姓为卢、改名为璇有着详细的记载---陈桥兵变后,恭皇帝被封为郑王,公卿大臣皆承旧职。宋太祖见熙谨、熙诲仍在宫中,就问诸臣:"此复何待?"此时,太祖的左右侍卫意欲斩之。后周开国上将军卢琰冒死谏阻:"尧舜授受不废朱(丹朱)、均(商均),今受周禅,安得不存其后?"这时名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