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择住邻:重修郭氏族谱 传承家风家训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1
转发:0
评论:0
择住邻:重修郭氏族谱传承家风家训,居住于择住邻村的灵湖郭氏后裔,是散落于全国的郭子仪后代之一。数百年来,这
  
  居住于择住邻村的灵湖郭氏后裔,是散落于全国的郭子仪后代之一。数百年来,这里的村民牢记先祖流传下来的传统:忠贞、智勇、宽仁、豁达——
  白龙桥镇有一个古老的择住邻村,一村人多数姓郭,村民心中都有个引以为豪的故事:明末清初年间,兰溪上郭村途经一条交通要道,村民无法正常耕种,于是,其中一群人携眷建竹排,沿北江南下,来到了当时一片荒芜的土地建设村寨——后来的择住邻村,郭氏后人在这里已繁衍至第21世和第22世。
  “我们是郭子仪的后世子孙!”在72岁的郭文忠眼中,灵湖郭氏扎根这片土地,崇尚教育,实事务本,正如郭氏宗祠正门的红木对联写的“六经传世泽,百笏振家声”一样,历久弥新,坚守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然而,随着择住邻村拆迁建设的推进,追忆这些历史的遗迹越来越少。村民说,择住邻郭氏原有祠堂中有72根石柱,场景很壮观,但是现在石柱已经毁掉了大半,所剩无几。“择住邻的书舍,这是择住邻村的记忆,希望可以留下。”
  “做家谱有十个年头,如今终于快整合成功了。”郭文忠是灵湖郭氏第19世子孙,从十年前开始,他便与兰溪上郭村的老人一起修整族谱。正说着,他给记者展示出已经修整完成的20多本族谱。
  翻开灵湖郭氏家谱,以“有国才有家,郭家爱国家”最为显眼。“家庭成员浓缩成一个‘国’字,而‘郭’与‘国’又以谐音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和和气气。”郭文忠选出“爱国”这个词告诉记者,他的理解包含“爱国、爱家、爱人”。
家风家训教育子孙
  郭文忠坦言,成文于数百年前的家训,里面难免会有一些落后、封建的思想,但是大部分内容在今天看来,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通读了多遍家谱的他,把家训的内容总结为“凭道德良心做事、保持家庭内外和睦”这句简单易记的话,并时常以此来教育后代,让孩子牢记家训,传承优良家风。
  据了解,郭文忠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已90多岁,生前做什么都为他人着想。上世纪60年代初,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他的父亲送了五六十个馒头给邻里。母亲提议,要不用篮子装,父亲摇头。他说,东西装在篮子里,返还时就是空的,人家心里不舒服,就用纸来包吧。而他的母亲,也是公认的善心老太,有好东西就塞给周围的人。富人、穷人、身体残疾的人,从不区别对待。
  “家族可贵的美德需要传承。我小时候,掉在地上的饭粒,要捡起来吃掉。穿不了的衣服,母亲总想到送给别家。邻居有困难,也尽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郭文忠说,如今,他时常告诫两个孩子,要做“可爱的傻瓜”。我计较你,你计较我,这世界怎么还会有爱呢。回忆起自家的家风,郭文忠说,自己的孙子已经10多岁了,他时不时地抱着孩子,跟孩子讲做人的道理,每当这时,一旁的老伴会笑他“拔苗助长”。但郭老伯十分认真:“我教育他这些家风家训,孩子迟早有一天会听懂的,将来他也会从中受益。”
恪守遗训世代传承
  “好古而不戾,俗尚贤而不弃,禺知者谓之好古之君子,不知者亦曰博学而工书于戏今。”家谱第三卷中,古人先辈对郭子仪的评价也恰恰印证了郭氏的家风“忠贞、智勇、宽仁、豁达”。
  郭氏的祖先对历史、文化、生产的重视,崇尚知识,耕作之余,吟诗作画,使他们确立了“勤耕保财力、尚读促才力”的理念和勤俭持家、耕读传家的生活方式。经过20余代人的努力,不但创造了物质财富,也营造了村里的文化氛围。村里看管族谱的老人郭金琨告诉记者,郭氏的后人恪守遗训,秉承勤学苦读之风,尊师重教,代代传承。因此,村里出了很多读书人,这些读书人通过科举或踏上了仕途或成为儒商。
  郭氏家族中非常重视男子要勤奋上进、考取功名。在过去,家长是很有权威的,如果父亲不求上进,不爱读书,自然就没有好的家风。“以前我们在学校里都很喜欢读书、识字,就算家里再穷也会供我们读书。”郭金琨告诉记者,他的奶奶辈出过一个郭珍梅,是郭氏第17世子孙,村里的第一个女医生。说起村里的文人,老人郭金琨脸上洋溢着自豪,一边翻着族谱,一边讲述家族中的文人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择住邻:重修郭氏族谱传承家风家训
居住于择住邻村的灵湖郭氏后裔,是散落于全国的郭子仪后代之一。数百年来,这里的村民牢记先祖流传下来的传统:忠贞、智勇、宽仁、豁达——白龙桥镇有一个古老的择住邻村,一村人多数姓郭,村民心中都有个引以为豪的故事:明末清初年间,兰溪上郭村途经一条交通要道,村民无法正常耕种,于是,其中一群人携眷建竹排,沿北江南下,来到了当时一片荒芜的土地建设村寨——后来的择住邻村,郭氏后人在这里已繁衍至第21世和第22世。“我们是郭子仪的后世子孙!”在72岁的郭文忠眼中,灵湖郭氏扎根这片土地,崇尚教育,实事务本,正如郭氏宗祠正门的红木对联写的“六经传世泽,百笏振家声”一样,历久弥新,坚守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然而,随着择住邻村拆迁建设的推进,追忆这些历史的遗迹越来越少。村民说,择住邻郭氏原有祠堂中有72根石柱,场景很壮观,但是现在石柱已经毁掉了大半,所剩无几。“择住邻的书舍,这是择住邻村的记忆,希望可以留下。”“做家...
· 八字家训改变家庭命运老人重修族谱盼家训传承
从一路讨饭来青岛,到建起改变家庭命运的包子铺,在“勤俭忠孝,诚实乐善”的家训传承下,尽管包子铺早已不在,但至今说起那些往事,一些老人仍然会称赞着当年在南山市场的郭家包子。3月16日,记者来到郭泰利的家中,这位已是六旬的老人请朋友将八字的家训写了竖幅的毛笔字,一幅放在自己家里,一幅挂在儿子家里,希望这一家训能够传承下去。讨饭来青做人重诚信郭泰利今年已经64岁,老家在莱西市武备镇,郭泰利介绍,早年老家比较穷,为了谋生,爷爷带着当年只有十七八岁的父亲从莱西老家来青岛谋生,一路上一边走一边讨饭,在来到青岛之后,爷爷和父亲就在码头扛大包赚钱。郭泰利说,他的爷爷早年在老家上过私塾,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从他记事开始,他就经常记着爷爷说起“勤俭忠孝,诚实乐善”这八个字的家训,特别是重视“诚”“实”,“前四个字是对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后四个字是对社会和他人的。”郭泰利说,这八个字的家训非常直白,就是无论贫穷还是...
· 八字家训改变家庭命运老人重修族谱盼家训传承
从一路讨饭来青岛,到建起改变家庭命运的包子铺,在“勤俭忠孝,诚实乐善”的家训传承下,尽管包子铺早已不在,但至今说起那些往事,一些老人仍然会称赞着当年在南山市场的郭家包子。3月16日,记者来到郭泰利的家中,这位已是六旬的老人请朋友将八字的家训写了竖幅的毛笔字,一幅放在自己家里,一幅挂在儿子家里,希望这一家训能够传承下去。讨饭来青做人重诚信郭泰利今年已经64岁,老家在莱西市武备镇,郭泰利介绍,早年老家比较穷,为了谋生,爷爷带着当年只有十七八岁的父亲从莱西老家来青岛谋生,一路上一边走一边讨饭,在来到青岛之后,爷爷和父亲就在码头扛大包赚钱。郭泰利说,他的爷爷早年在老家上过私塾,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从他记事开始,他就经常记着爷爷说起“勤俭忠孝,诚实乐善”这八个字的家训,特别是重视“诚”“实”,“前四个字是对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后四个字是对社会和他人的。”郭泰利说,这八个字的家训非常直白,就是无论贫穷还是...
· 高氏宗亲会:重修族谱让家风传承下来
修家谱一直热度不减,从最初的个体努力,到商机四起,再到最近被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家文化工作委员会推上工作日程。在高文看来,为家族修整家谱,是他寻找精神归宿的一种方式“人老了,不免就会想想我们是谁?又从哪里来?”6年前,决定重新为家族整理家史、编纂家谱时,高文(化名)已过耳顺之年。所谓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是同宗共族的血缘家族,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在高文看来,家谱中的家史、家训应该是属于一家人的共同记忆,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东西。“过去的家庭和家族文化中,都会有可以传承的祖训,你会被亲情、乡情和族情所围绕。”高文说,但由于现代人快速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关于家族的故事总是落了灰,蒙着尘,像是久远的不合时宜的老古董。我们这些所谓崭新的人,其实从来不知道应该牢记些什么。”决定重修家谱,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理清高家的发展历史,给后人留点“东西”。如今,6年时间已经过去。在高...
· 祁门康氏优秀家风家训的传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华民族就十分重视对民众的教育,形成很多人文鼎盛、簪缨世家,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优秀的家风家训是维系这些望族长期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南宋以来的徽州素有“东南邹鲁”“程朱阙里”的美誉,形成了强固的宗族社会。祁门康氏作为“新安名族”之一,在南宋以来的地方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优良的家风家训是促使该宗族长期兴盛的重要因素。一、宗族源流相传康氏得姓始于西周成王封康叔于卫,以谥为氏。因此,康叔为康氏得姓始祖,也是文化始祖。南齐时期华山太守康绚世居京兆,此后京兆成为康氏的郡望。传九世至康文规,始由京兆迁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之魏陵乡,遂为南宗始祖。再三传至晚唐时期,太子舍人、密州司马康承训由河南迁居会稽。承训子康先,字义诚,因避黄巢之乱,由会稽迁居歙州篁墩,旋复迁浮梁县化鹏乡发京都曲溪里,是为新安(徽州)康姓始祖。康先之子康新,从浮梁迁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