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一字之差好不容易做完的家谱又要重修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2
转发:0
评论:0
一字之差好不容易做完的家谱又要重修,一字之差好不容易做完的家谱又要重修现在的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老祖宗的根
  

一字之差
  好不容易做完的家谱
又要重修
  现在的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老祖宗的根在哪里,又为何爸爸要叫一个只比自己大几岁的人为爷爷。其实这些问题,家谱能给你最直接的解释。每年临近清明节,很多家族会大修家谱、摆家宴,让记载家族兴衰历史的家谱得到传承。
  良户社区从2013年2月到2014年3月底,历时13个月的筹划、准备和实施,族谱重修终于完成。
  修家谱在杭州城郊结合处的村落并不稀奇,良户社区这次家谱重修却好比“唐僧取经”,磨难重重。
  社区里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族谱修于1942年,最近一次修谱是2006年。2006版家谱序言的撰写人郑明华告诉记者,1948年以后,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宗亲长辈的相继离世,家谱的修建没能继续。后来,由于拆村建居,为了保存家史发展的珍贵资料,2006年8月8日,由居民郑顺昌牵头,成立族谱修订筹备小组。社区支持、居民捐款、资料收集、联络族亲……几经周折修完家谱。
  转眼到了2011年,就在郑顺昌兴奋地背着五本家谱赶到义乌浦江认祖归宗时,江南第一家郑氏义门的酋长告诉他,族谱是错误的,由于一字之差,造成了曾祖父比曾孙晚出生92年。
  震惊之余,为谨慎起见,郑顺昌跑到浙江图书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江南第一家文字研究会总顾问郑余欢的帮助下,发现家谱错误在源头。
于是,就有了第14次重修家谱的想法。
  社区里的老人们很支持这个决定,2014年农历二月初八,钱塘郑氏良户井头、浮山江头、宅里组织了浩浩荡荡近两百人的队伍去浦江郑宅认亲。冒着大雨,祖宗的牌位终于送进祠堂。时隔683年,三族宗亲终于圆了自己的寻根之梦。
  郑顺昌告诉记者,家谱一定要修,这是任重道远的大事。新家谱的编撰过程,就是对同宗共祖的血脉的追寻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很多祖先有着优秀的品质,  他们的故事中反映出的精神是值得传承的。同时,一些在历史上发挥过伦理道德作用的家谱依旧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希望后辈子孙读了之后,能够传承这些好的精神。
  正所谓“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这是中华文化史学的三大支柱。每一个宗族都清晰地记载着千百年来生长和繁衍的轨迹,折射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它为每一个家庭或个人都打上了根源和故乡的烙印,让每一户姓氏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土地。

                                                                                                                                    来源: 今日早报(杭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一字之差好不容易做完的家谱又要重修
一字之差好不容易做完的家谱又要重修现在的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老祖宗的根在哪里,又为何爸爸要叫一个只比自己大几岁的人为爷爷。其实这些问题,家谱能给你最直接的解释。每年临近清明节,很多家族会大修家谱、摆家宴,让记载家族兴衰历史的家谱得到传承。良户社区从2013年2月到2014年3月底,历时13个月的筹划、准备和实施,族谱重修终于完成。修家谱在杭州城郊结合处的村落并不稀奇,良户社区这次家谱重修却好比“唐僧取经”,磨难重重。社区里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族谱修于1942年,最近一次修谱是2006年。2006版家谱序言的撰写人郑明华告诉记者,1948年以后,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宗亲长辈的相继离世,家谱的修建没能继续。后来,由于拆村建居,为了保存家史发展的珍贵资料,2006年8月8日,由居民郑顺昌牵头,成立族谱修订筹备小组。社区支持、居民捐款、资料收集、联络族亲……几经周折修完家谱。转眼到了2011年,就在郑顺昌兴...
· 明重修家谱序
或问:谱之义与乘(shèng音剩)有以异乎?曰:乘者,载一家之行事,而谱者录一族之世系,体例各异。要其所以承先启后,则谱与乘固相表里者也。我安氏籍康,自秦汉迄唐,数百余载。其始原有谱以I之,然代远年湮,已失于无迹。始聚终散,不知留于何乡?遥想先世同居太康,族人虽众,要皆绵绵一脉相传,谨守亲亲之义也。曾几何时,一迁于扶沟者,一迁于西华者,一迁于杞县者,一迁于郑州者,一迁于柘城、睢州并陈留者,虽天各一方,云山之间,未尝无思祖归乡之心焉。使无谱以联之,其不至(知)遗憾先代报本追远之意几何哉!夫水源木本,人所同情;春露秋霜,人所同感。既为子孙,同一宗祖,敢以两地相隔,祀事不举,抱悲痛于九泉耶?岁当癸未(万历十一年,公历1583),时逢春月,吾族金镜等相议重修,光先人之遗美,和同族之亲睦。因遗序而详I之,曰:以50年一小续,百年一大续,倘或不修。恐亿万子孙愈衍愈繁,难保无迷失宗派之忧,又何以动后人渊...
· 鄱阳应氏重修家谱序
鄱阳应氏重修家谱序(应根生收集供稿)应氏家牒,乃国朝兵部郎中,永恭后主器炳文,偕其诸父昆从,承厥先志,悉精毕虑,重嘉纂修,以成之者。吾姊弟贵州俭宪屈君,既为制其族系源流,文至尽矣,篾有加矣,兹复索吾宗文,侈其说辞,固弗容是用,披阅其牒,视他谱则鲜克有牟似哉至,再皆曲极其制谱之妙,立卷一十有二共,首推明姓望编,当时贤士大夫所为著述,由来根抵之文集,而编之;次谓庆源声实,自参军韬公之先,若司隶校尉之类;又次谓诸祖,其有声名,功织在汗青者,番录文传记之;一则光宗名爵,自参军而至郎中,伯仲子姓之官爵事业,至若历代制诰荐章,当代太宗文皇帝,谕并所部官给付总,名之曰俱褒异制赦,略置事迹;五著望郡,以文分迁徙,本之谱系而编之;六卷分迁所在某郡某邑,谱系注;次则明谱祖,其有真照者,并临绘作小影,以附之儿衣冠仪像,使将来披玩,有所感激;又于其次,则为聚o灵邱图,以纪念祖宗,男女宅兆里地;至若古今碑砧基志诸文...
· 重修应氏家谱
<p>我们应氏族人,早先卜居于姚江与慈江的交会处,俗名镵头渡的地方,因距姚江流域大镇丈亭仅一里余,惯称丈亭应家。其地旧属浙江省慈溪县明北乡(后改名江中乡),今属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p><p>在清代乾嘉年间,祖上经营国药业发家,先后在嘉兴、硖石、上海等地开设药材行和药店,以经营作风诚实,绝不制售假药而深得客户和病家的信任,业务持续发展。据传上代有言:&ldquo;我们吃药行饭的人,生意要做,但是伤阴骘的事绝对不可以做。&rdquo;此语代代相传,成为应氏家训。</p><p>伴随着商业经营的成功,家族人丁也逐渐兴旺。五世祖允柱公以下一支,后分为福、禄、寿三房。家谱记载承佐公起(此前已不可考),世代传承暨近世繁衍,如下</p><p>荣官</p><p>茱官</p&...
· 重修应氏家谱
重修应氏家谱<p>我们应氏族人,早先卜居于姚江与慈江的交会处,俗名K头渡的地方,因距姚江流域大镇丈亭仅一里余,惯称丈亭应家。其地旧属浙江省慈溪县明北乡(后改名江中乡),今属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p><p>在清代乾嘉年间,祖上经营国药业发家,先后在嘉兴、硖石、上海等地开设药材行和药店,以经营作风诚实,绝不制售假药而深得客户和病家的信任,业务持续发展。据传上代有言:“我们吃药行饭的人,生意要做,但是伤阴骘的事绝对不可以做。”此语代代相传,成为应氏家训。</p><p>伴随着商业经营的成功,家族人丁也逐渐兴旺。五世祖允柱公以下一支,后分为福、禄、寿三房。家谱记载承佐公起(此前已不可考),世代传承暨近世繁衍,如下</p><p>荣官</p><p>茱官</p><p>永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