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青春狮子舞 传承宗族情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2
转发:0
评论:0
青春狮子舞传承宗族情,张村狮队现在演变成附近孩子们的课外兴趣班。年青一代正在成为传统醒狮接力者
  
张村狮队现在演变成附近孩子们的课外兴趣班。
年青一代正在成为传统醒狮接力者
  每年农历正月十八前后,广州市白云区萧岗村都有醒狮队闹元宵的风俗,今年的这场醒狮会安排在农历正月十九。这一天,萧岗村的关氏宗亲会派出狮队,在本村与附近几个村落的宗亲狮队切磋技艺。当然,这不是一场比赛,只是几个大姓宗族间的一次“团拜会”,醒狮是最核心的节目,“就像邀请几个最亲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萧岗村关氏宗族狮队的“掌门”关应杰说,“全村老小在一起看醒狮,吃一餐团圆饭。”关氏的狮队在过年前一个月开始集结排练,与此同时,将参加这场醒狮会的石井张村狮队,也早就紧锣密鼓地准备了。
  如今传统南狮作为广东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根源文化渐行渐远,尤其在现代化发展迅猛的广州市区,舞狮不少见,但绝大多数是商业表演。原本人们舞狮是崇拜狮子的勇敢和力量,以此种表演形式“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元宵节更是舞狮的传统“规定时间”,古时南粤一些大姓宗族都有自己的狮队,平时醒狮放在宗族祠堂保存,元宵时或添丁点灯,则由本族青壮年男子舞狮作为一种祈祷仪式。现在人们见到醒狮更多是在商铺开业等场合,倒是少见与乡土宗族血脉相连的狮队了。
“桃园三杰”后人聚首
  南狮有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文狮以刘备、关羽作脸谱,武狮以张飞作脸谱,少狮则是人们常说的幼狮。恰好萧岗有关氏,石井有张氏,两族会面,也算得上是“桃园结义”三人中聚首了两人。“我们关家也自称是关羽的后代了,所以醒狮的脸谱上有代表关羽的红色。”关应杰说,在广东乡村,有祠堂而且有狮队的,一般都有黑色醒狮,萧岗关氏狮队的醒狮脸谱上带有红色线条,而石井张村的狮子脸谱则主要由黑色和墨绿色线条组成。
  出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一辈已是村中长老级的人物,新中国成立初期村内宗族狮队的“主力”都当上爷爷、外公了,舞狮这个体力活不得不传给70后、80后一辈,但这一代人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深受“现代化”风气熏染,对舞狮和宗族风俗感兴趣的人逐渐减少。萧岗村坐落在繁华的白云新城区域,隔一条马路便是建设中的绿地中心和繁荣的万达广场、五号停机坪商区,村内的旧屋很多租给了外来打工人员,本村的青壮年也有不少搬出城区,安家在高档的小区内,只是关氏宗祠仍伫立村中,这栋两进青瓦房现在是关氏狮队集合和训练的“基地”。
  石井张村狮队的处境也是一样,今年张村在石井桥入村口的显眼位置还专门张贴了一张题为“看醒狮、创和谐,建文明张村”的“黑板报”,其中简单介绍了醒狮点睛仪式的含义。张村人口比萧岗更少,村内张姓参与狮队活动的青壮年屈指可数。值得庆幸的是,宗族这个大家庭的号召力,对于即将迈入中年的70后、80后一代,逐渐有力了起来,萧岗关氏和石井张村的这一批30来岁已为人父母的族人,有不少更愿意在节庆时回到自己的根基所在之地,带着00后的孩子们感受宗族大家庭的温暖,这也为村落宗族狮队带来了不少资源、资金和精神上的支持。
关氏年青一代的坚守
  1984年出生的关应杰是萧岗关氏狮队的“掌门”之一,他的醒狮师父是关家的老一辈叔父,如今叔父的儿子关炳添也加入了狮队,今年才17岁的关炳添,对自家的狮队有非常特殊的感情。
  “我们学校也有狮队,但我没有参加,学校的狮队是职业化的,平时都比较坚持训练,一般会到外面去接一些活动,比如商家的开业庆典,他们的套路跟我们自己村里狮队的套路是完全不同的。”关炳添说,“职业狮队更注重表演性,村里的套路是传承下来的,有很多含义在里面。”
  关氏是萧岗的大姓宗族,但狮队内也有本村的很多外姓年轻人,这支狮队有时会收到一些商业表演的邀请,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每年一度的元宵狮会。“狮队的人平时都有自己的正式工作,也没太多时间来训练,一般固定的集合都在过年前一个月开始,其实说是训练,事实上也就是跑跑步、做点拉伸,恢复一力。”关应杰说,他本人是从10岁左右开始加入关氏狮队的,跟着师傅练了20年,如今他也要承担训练小一辈、教会他们固定套路的任务,“我们自己学了那么多年,拿起醒狮来就知道怎么做,现在体力也还可以应付,这些小的队员就要求他们平时自己注意锻炼了。”
  关应杰对本族狮队的“坚守”,并没有什么长辈要求、家族“强迫”的背景,“其实舞狮就是一项运动,我小时候也练练武术,然后来舞狮,跟平时人们下了班去打打球、跑跑步一样,我觉得舞狮也是强身健体的一种运动,只是比较特殊一点而已。”关应杰说。
宗族狮队的“进化”
  与关氏狮队的情况不同,石井张村的狮队虽然也将张氏宗祠作为训练基地,但狮队主要成员几乎都是外姓人。团长黄耀坤今年36岁了,他平日是公司职员,闲时也在白云区少年宫教教武术,张村醒狮队是他作为课外兴趣班老师的辅导任务之一。这支狮队成员的年龄结构比关氏狮队更复杂一些,有十来岁的孩子,也有舞大狮子的成年队员。
  “现在狮队有十多个孩子,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不等,不过高中就很少了,毕竟学业压力更大。”黄耀坤说,“对于年纪小点的孩子,现在我们要求他们练一下基本功,也要求先练锣鼓,等他们知道了基本节奏和套路,再开始舞狮。”
  宗族狮队的“进化”在张村的狮队情况来看非常明显,最突出的是狮队允许女孩子加入。“过去的宗族狮队都让男丁来舞狮,现在的社会风气当然更开放了,男女都一样嘛。在佛山那边好像还有专门的女子狮队,女孩子舞狮动作也很灵巧。”黄耀坤说。张村狮队的小队员里就有一位13岁的女孩—欧阳晓彤是同和中学初一的学生,她的个头在同龄人当中比较显高,今年元宵狮会前的训练中,欧阳晓彤的主要任务是打鼓。
  “舞狮也是一种课外活动呀,不过我的同学里面好像真的很少女孩子玩这个,我也没跟别人说我在狮队,只有几个好朋友知道。”欧阳晓彤说,“但这不算很奇怪的事吧。我觉得在狮队很好玩,能交上很多朋友。”
90后、00后承上启下
  醒狮作为广东的一项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丰厚,每个套路、每个动作都有自己的术语词汇,这些词汇也都有着丰富的含义。但对于90后、00后的年轻孩子来说,醒狮文化的吸引力或许不及醒狮表演的热闹和高难度动作的挑战性来得有趣。
  “我觉得舞狮很威风,每一个动作都要有力、到位,又要优美。”张村狮队的小队员刘育鹏说。他今年13岁,是金碧新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加入张村狮队,但刘育鹏不光不是张村人,祖籍也不在广东。讲一口普通话的刘育鹏并不太了解醒狮的文化底蕴,但对每个动作术语都能朗朗上口,这也是醒狮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我爸妈很支持我来玩醒狮,毕竟是一项运动嘛,总比在家里打游戏玩电脑要健康。”刘育鹏说。
  比起年幼的刘育鹏,关氏狮队的关炳添就会更注重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有时候得闲我会上网查查醒狮的历史,查查一些著名狮队的套路,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现在我应该算是比较了解这个风俗吧,我觉得还是挺有趣的。”关炳添说。
  张村狮队的师父黄耀坤,也希望在教孩子们玩锣鼓、玩舞狮的同时,让他们明白这背后南粤传统文化的内涵,“但我们不会特别严格地去要求他们学习什么,一般还是会在练动作套路的过程里,跟他们讲讲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心的孩子会自己去查阅一些资料,了解醒狮的文化背景。”黄耀坤说。
  即便宗族内部的传承已经有点青黄不接,但萧岗关氏狮队和石井的张村狮队,在名号上仍然是宗族狮队,元宵狮会也以宗族之名出师。醒狮文化在乡土生根,也在这里开始新时代中的新发展形式。90后、00后的年青一代仍知道醒狮,也有人能舞狮,光看这一点,我们对于本土宗族文化的传承,也还有很乐观的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青春狮子舞传承宗族情
张村狮队现在演变成附近孩子们的课外兴趣班。年青一代正在成为传统醒狮接力者每年农历正月十八前后,广州市白云区萧岗村都有醒狮队闹元宵的风俗,今年的这场醒狮会安排在农历正月十九。这一天,萧岗村的关氏宗亲会派出狮队,在本村与附近几个村落的宗亲狮队切磋技艺。当然,这不是一场比赛,只是几个大姓宗族间的一次“团拜会”,醒狮是最核心的节目,“就像邀请几个最亲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萧岗村关氏宗族狮队的“掌门”关应杰说,“全村老小在一起看醒狮,吃一餐团圆饭。”关氏的狮队在过年前一个月开始集结排练,与此同时,将参加这场醒狮会的石井张村狮队,也早就紧锣密鼓地准备了。如今传统南狮作为广东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根源文化渐行渐远,尤其在现代化发展迅猛的广州市区,舞狮不少见,但绝大多数是商业表演。原本人们舞狮是崇拜狮子的勇敢和力量,以此种表演形式“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元宵节更是舞狮的传统“规定时间”,古时南粤...
· 惠山冬祭:诉不完的宗族情
12月25日,冬雨绵绵,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古镇上的倪云林先生祠迎来2016倪氏冬至祭祖典礼。除了本地倪氏各支派的代表,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倪氏后裔,近百名倪氏宗亲相聚祠堂,举行家祭。冬至过后,惠山祠堂香火不断,前来冬祭的家族络绎不绝。一场场仪式简单的家祭,正悄然发生着一系列不简单的变化。一场家祭,让族人归心、令后辈常怀敬心上午9点半,倪云林先生祠思敬堂内,脖系黄色锦带的倪氏后人整齐站立。供桌上,红盆里盛满了果品佳肴,点燃红烛,上香敬酒。怀着一颗诚敬之心,辛苦了一年的倪氏宗亲上前祭祀祖先,共享丰收的喜悦,祈福来年家国安康。整个祭祖仪式不足半小时,主题简洁明了。植物保护学专家倪汉祥、宜兴紫砂大师倪顺生、受过毛主席接见的倪氏老宗亲等人依次上前亮相让族人认识,家族荣誉感在倪氏后辈心中油然而生。这是今年78岁的倪汉祥第一次走进家族祠堂,出生在坊前的他高中毕业便离开无锡赴外求学,后在中国农科院...
· 青春之泉
早期记述希德尔与亚历山大观看生命之水使咸鱼复苏。希罗多德曾提到,在埃塞俄比亚人的土地上,有一座泉里含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水,这种水会给予埃塞俄比亚人非常长的寿命。关于“生命之水”的故事则出现在东方版的《亚历山大传奇故事集》中。这个故事集描述了亚历山大大帝和他的仆人穿越黑暗地以找寻那座恢复健康的泉,而这个故事中的那名仆人则是中东传说中的希德尔,一名也在《古兰经》中出现过的贤人。在摩尔人统治时代期间及其后,阿拉伯语版的《亚历山大传奇故事集》和用阿拉伯文转写的该故事集在西班牙非常流行,并且之后的那些去美洲的探险家们对此也是了解的。这些早期的记述明显激励出了流行于中世纪的幻想作品《约翰·曼德维尔爵士游记》。这部作品也提到了青春之泉,称它在印度波洛姆贝(Polombe,今奎隆)外边的一座山的山脚处。由于这些故事的影响,青春之泉的传说也盛行于典雅的哥特式艺术中,例如象牙做的沃尔特斯71264号传奇故事场景
· 族谱传承放不下的故土情
因屯兵而“生”的屯堡村落,村村有族谱,记录家族的来处与子孙的繁衍。罗昌忠的家里,就放着一本特别的书——《溯赣后裔》。书里,是十分工整的毛笔小楷,记载着罗姓来源、小呈堡罗氏家族族谱、新老字辈、先祖碑文拓写等。“1991年给我父母立碑后,对本族根系逐步产生兴趣,于是提笔叙述族宗根系。”书的作者罗仲恒,在扉页写下自己的感触。书的落款处写着:“入黔第二十七代孙罗仲恒,字昌隆,2003年5月(下元)葵未四月八日笔。”现在已经80多岁的罗仲恒,花了多年时间来寻根问祖。在村史记载中,小呈堡村的祖先最先是定居在大阳关,而后迁居旧州,旧州又有一分支来到小呈堡。为了探究和完善罗氏家族的故事,罗仲恒多次前往旧州镇、鸡场乡,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漫山遍野寻找祖坟碑记,查对资料。屯堡祖先都是从江南一带迁徙过来的,他们在蛮荒中创业、在动荡中安定,因此,子孙后代对江南故土有深厚的牵挂。小呈堡的建筑,沿袭了江南三合院、四合院...
· 长青春科尔寺
参见夏坝仁波切护国法轮寺注释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甘孜旅游:长青春科尔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