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中秋之乐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9
转发:0
评论:0
中秋之乐,  “中秋”,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中国的农
  

   “中秋”,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中国的农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由于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众说纷纭,异常丰富,诸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嫦娥奔月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同时出现,烈日炎炎,庄稼枯焦,民不聊生,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一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中,非常同情老百姓的苦难遭遇,于是他立志用弓箭射下多余的太阳。他日夜修炼,终于得道。一日,他登上昆仑山之巅,运足神力,拉开弓箭,一气射下9个太阳,并且喝令最后一个太阳,必须温热适宜,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的壮举受到百姓们的尊敬和爱戴,他也被人们视为神明。不久,后羿娶了如花似玉、美丽善良的嫦娥为妻。后羿结婚后,除了向徒弟传授弓箭技艺外,仍以狩猎为生,嫦娥在家里操持家务,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这对恩爱夫妻,人见人爱,并且成为年轻人学习的楷模。
   有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王母娘娘由西天归来。王母娘娘看见后羿,感其为民造福,便送给他一包药,并且说:“这是一包不死药,吃下后就能立刻升天成仙。”后羿喜出望外,拿着这包药回到家中,对妻子说了这包药的来历,但他不愿意撇下妻子一个人升天成仙,就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遵照后羿的嘱咐,把不死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谁知这件事被后羿的徒弟蓬蒙知道了,他便挖空心思想偷吃不死药,自己能够成仙飞天。
   有一天,后羿率领众徒弟外出打猎,蓬蒙假装生病,便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徒弟走后,他手持利剑,急速闯入后羿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敌不过蓬蒙,在这危急关头,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不死药,身轻如燕,立刻飘飘然离开地面,冲出窗口,飞向蓝天。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后羿,不愿飞得太远,便飞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神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中,不见嫦娥,便问侍女。侍女把白天发生的事情哭诉了一遍。后羿听后,勃然大怒,立即抽出宝剑,去追杀恶徒。谁知蓬蒙早已逃得无影无踪,直气得后羿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他仰望夜空,呼唤着爱妻嫦娥的名字。这时,后羿惊奇地发现,今日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月亮中好像有个人在晃动,她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追月亮,月亮就走,他往后退,月亮就跟来,无论如何,他也追不到月亮。后羿无可奈何,不再追赶月亮,但思念妻子之心煎熬着他,他只好派侍女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仍然眷恋着自己的爱妻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之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美丽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就传开了。
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广寒宫前有棵桂花树,枝叶繁茂,高达500多丈,下边有一个人长年累月地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几千年来,这棵桂树从来也不能被砍倒。据说这个砍桂树的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后来成了神仙到了天界,他不慎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贬谪到月宫,让他天天做这种劳而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有诗云:“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照诗仙李白的说法,吴刚砍树是为嫦娥取暖伐薪,所以,人们在拜月的同时,也祝愿吴刚早日功德圆满,解除苦难,真正过上神仙的生活。
捣药
   月亮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人们称为“”。据说跪地捣药,制成丸,常人若服用丸,便可长生不老。
   关于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有3位神仙,化身为3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不愿意拿出自己的食物接济他们,但兔子没有食物,它却告诉老人说:“你们饿了,就来吃我吧。”说完,纵身跳入烈火之中。3位神仙深为感动,于是把兔子的魂灵送到了广寒宫,便成了。后来,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为百姓捣制长生不老药。
   还有一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得道成仙的兔子,它们有4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它踏着祥到天宫。当它进入南天门时,突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兵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嫦娥无辜受罪,雄兔深表同情。他想,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一定非常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她就好了,于是想到自己的4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雄兔回到家中,把嫦娥的不幸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女儿陪伴嫦娥。雌兔舍不得宝贝女儿,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被孤独地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忍心她常年寂寞孤独吗?孩子们,我们可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女儿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商量,就让最小的女儿送去到月宫陪伴嫦娥去了!
中秋节的习俗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有“秋暮夕月”的记载,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之夜,就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庭院里设下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绝对不能少,而且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天,京城所有的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张灯结彩,出售时令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亦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高台观月,一些富贵人家,则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月饼、水果,或安排家宴,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还逐渐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习俗。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农家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吃月饼
   我国城乡百姓都有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联系在一起,象征家人团圆。
   月饼最初是家庭制作的,到了近代,有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也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同时,人们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祈盼丰收、幸福,月饼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用以联络感情。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习俗则多种多样,并且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节时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宫嫦娥。金门人中秋拜月之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主要是妇女和小孩,且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设案,桌上摆满佳果和饼食,银烛高燃,香烟缭绕,然后拜月。
   中秋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约1至3公尺,多用碎瓦片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之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焰熊熊,极为壮观。
   还有一些地方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如今中秋习俗,远不如旧时盛行,祭月拜月活动已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唯独吃月饼,仍很盛行,把酒问明月,庆贺美好生活,为远方的亲人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秋之乐
“中秋”,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中国的农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由于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众说纷纭,异常丰富,诸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嫦娥奔月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同时出现,烈日炎炎,庄稼枯焦,民不聊生,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一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中,非常同情老百姓的苦难遭遇,于是他立志用弓箭射下多余的太阳。他日夜修炼,终于得道。一日,他登上昆仑山之巅,运足神力,拉开弓箭,一气射下9个太阳,并且喝令最后一个太阳,必须温热适宜,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的壮举受到百姓们的尊敬和爱戴,他也被人们视为神明。不久,后羿娶了如花似玉、美丽善良的嫦娥为妻。后羿结婚后,除了向徒弟传...
· 于飞之乐
【成语】于飞之乐【成语】于飞之乐【拼音】yúfēizhīlè【释义】于飞:飞;偕飞。于,语助词。比翼齐飞。比喻夫妻间亲密和谐。【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不知彼可能将女进贡深宫,以遂朕于飞之乐?”
· 欧阳修的“太守之乐”
由来人们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大都关注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点睛之笔。实际上醉翁此作还有一大关节处。就是文章快结束时的“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就是看到民众快乐而自己感到快乐,即“以众人的快乐为快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明白地表述了这个民本思想色彩浓郁的观念。醉翁之心,得乐于山水而以酒写之,微妙道出心得乐于山水、得乐于尊酒而写之以文的快适原则。也即是说,欧阳修在陶醉于山水和饮宴的心灵愉悦中,用将此乐表现于文字来最后实现审美快感。继而他又将“宴酣之乐”的快适原则进行了系统阐发。要言之,欧阳修认为其在“宴酣之乐”中感受到“众宾欢”的热烈,故“同其乐”,“乐其乐”,醒能以文述其“乐”。这实际为宋代游宴享乐之风及文学娱宾遣兴的功能作了一个明确的文化阐释。欧阳修《醉翁亭记》强调的这种重在参与并能反省后重新获得“述”其“乐”的快感,是宋代文人较普遍的...
· 楹联之乐伴我行
小时候,每逢过年,村里老师为每家每户写对联,半村的人都在旁边围观,那场面甚是热闹。看到老师挥毫泼墨,姿态潇洒,心里羡慕得不得了。长大后,偶尔参加几次对联比赛,总觉得自己写得很好,对得奖的作品不屑一顾。而今,加入楹联学会,学习了相关的联律,才知自己以前是多么浅薄,在不断地创作实践中,才真正体会到楹联之乐。初学对联,大部分人不懂平仄。刚开始,我觉得一副对联只要意境好即可,平仄无所谓。如我题栖霞白洋河联“白鹭翻飞弄鱼影;碧波荡漾戏葭风”,白鹭翻飞,戏鱼弄虾;风吹蒹葭,碧波荡漾,意境很美。但“鱼”与“葭”都是平声,失对。经过斟酌,我将此联改为“白鹭翻飞迎日影;碧波荡漾送葭风”。如此字斟句酌,虽然辛苦,但其乐无穷。一日,我的心情特别不好,又恰逢暮雨萧萧,天低云暗。目睹此景,一股悲情油然从心底升起,我禁不住吟出一副对联:“天暗云低,千山压抑心中痛;风凄雨冷,万木咽呜眼底悲。”此联将我心中的痛苦与抑郁表...
· 欧阳修的“太守之乐”
由来人们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大都关注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点睛之笔。实际上醉翁此作还有一大关节处。就是文章快结束时的“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就是看到民众快乐而自己感到快乐,即“以众人的快乐为快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明白地表述了这个民本思想色彩浓郁的观念。醉翁之心,得乐于山水而以酒写之,微妙道出心得乐于山水、得乐于尊酒而写之以文的快适原则。也即是说,欧阳修在陶醉于山水和饮宴的心灵愉悦中,用将此乐表现于文字来最后实现审美快感。继而他又将“宴酣之乐”的快适原则进行了系统阐发。要言之,欧阳修认为其在“宴酣之乐”中感受到“众宾欢”的热烈,故“同其乐”,“乐其乐”,醒能以文述其“乐”。这实际为宋代游宴享乐之风及文学娱宾遣兴的功能作了一个明确的文化阐释。欧阳修《醉翁亭记》强调的这种重在参与并能反省后重新获得“述”其“乐”的快感,是宋代文人较普遍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