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我与中国家谱收藏 从一家之谱渐迷上家谱文化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5
转发:0
评论:0
我与中国家谱收藏从一家之谱渐迷上家谱文化,   我是一名中国家谱收藏与研究的爱好者,目前收藏的柳氏家谱就有百余种,其它
  

    我是一名中国家谱收藏与研究的爱好者,目前收藏的柳氏家谱就有百余种,其它姓氏的家谱以及资料就收藏得更多了。

    我的老家浙江兰溪,过去几乎村村有祠堂,家家有家谱,解放后,虽然受到了严重破坏,但仍不绝如缕,一脉相承。近年来,村村几乎都恢复了祠堂(文化中心),家家有家谱(村志)了。

    记得1989年,我高中毕业后,在自己的村里,发现了一套17卷的《蜀山柳氏宗谱》,让我领略了博大精深的家族文化。我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竟然是“和圣”柳下惠的后裔,第一次知道了我是元代著名学者柳贯的21世孙。家谱中有谱系、行传、墓图、家训、诗文、行状、碑铭、传记等。

    1992年12月2日,我参与组织了柳贯逝世650周年纪念会。后来,柳贯墓重修了,柳贯纪念馆建立了,《柳贯诗文集》也出版了,《蜀山柳氏宗谱》也重修了,都凝聚了我和族人的大量心血。

    1996年6月6日,我在北京发起成立了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我写的数万字的《梦里时时问故乡——我的寻根问柳梦》,在互联网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澳大利亚著名华人学者柳存仁、台湾原“教育部”专员柳庭桂、瑞典企业家柳英女、柳伯品、柳鹏越等,都先后取得了联系。国内柳氏贤俊柳斌、柳斌杰、柳传志、柳秀等也先后知识,给予了很大的精神鼓励和无私支持。

    这些年,我先后参与策划举办了柳下惠诞辰2725周年纪念大会、柳宗元文化节、第四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柳公权逝世1140周年纪念大会、柳下惠研究院成立大会、和圣柳下惠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我与柳新华、柳玉志合作出版了《柳氏名门》,并参与指导编修了各地柳氏家谱10余种。

    这些年,我先后发现了嘉庆二十一年的《泾川柳氏宗谱》、民国版的《河东柳氏宗谱》《京江柳氏宗谱》《展氏族谱》等近百种柳下惠后裔的家谱。

    我从出生地的浙江金华,一直寻根到柳宗元、柳公权、柳永等柳氏名人的发祥地河东(今山西永济),从山西永济又追溯到柳氏鼻祖柳下惠,河南濮阳、山东兖州和泰安等地,都留下了我寻根的踪迹。柳宗元的出生地与归葬地西安,柳公权的故里与卒葬地陕西铜川耀县,柳永的卒葬地与后裔聚居地江苏镇江,柳亚子故里的江苏吴江等等,我都曾一一地去寻访。

    忘不了,2004年元旦,我第一次在山西永济虞乡发现了千年的“柳门空石”时的痛哭流涕,情不自已,那种与先祖根脉接通时的感动、愧疚与欣喜,可谓百感交集!欣喜的是,历经千年沧桑的河东柳氏古物,至今仍得以保存;愧疚的是,海内外百余万的河东柳氏后人,回到故地寻根祭祖的竟然寥寥无几,祖先的魂,孤苦地等待着他的后人“回家”。

  忘不了,2004年,我第一次到山东新泰柳下惠墓祭拜先祖;忘不了,第一次到山东曲阜的柳庄,在千年“柳下惠井”前驻足流连,依依不忍离去;忘不了,在兖州柳下惠故里、柳下惠墓遗址流连忘返;忘不了,那年9月18日,我第一次带着年幼的儿女,参加第二届和圣柳下惠国际学术研讨会;忘不了,2005年7月16日,由我起草的《中国家谱文化复兴宣言》在互联网上发布……

  我从自己的一家之谱,渐渐迷恋上了家谱文化。我依稀记得,10多年前,我骑着自行车,在我们家乡的几个县市的乡村,几乎一一跑遍,搜集与借阅当地的家谱;我依然记得,为了研究家谱,不知多少次,我从北京赴上海,或从浙江到上海,在上图家谱阅览室,阅读与抄写各种家谱;我依然记得,为了研究柳传志的家谱,我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里,早出晚归,从北大坐车到北海的国图老馆,抄写《京江柳氏宗谱》;我依然记得,2008年,我为了寻找著名画家柳子谷的家谱,曾经辗转数千里,坐车到玉山,在穷乡僻壤里,终于找到了他儿女都没有找到的家谱!

  记得2005年11月,已经退休多年的美籍华人黄秉聪先生,他深深怀恋着祖国的根,发起编修《中华大族谱》,深深感动了我。不久后,黄秉聪先生在美国正式注册成立了中华大族谱协会,我有幸荣任该协会的理事,与黄秉聪先生一起,共同推动中华大族谱的神圣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我与中国家谱收藏从一家之谱渐迷上家谱文化
我是一名中国家谱收藏与研究的爱好者,目前收藏的柳氏家谱就有百余种,其它姓氏的家谱以及资料就收藏得更多了。我的老家浙江兰溪,过去几乎村村有祠堂,家家有家谱,解放后,虽然受到了严重破坏,但仍不绝如缕,一脉相承。近年来,村村几乎都恢复了祠堂(文化中心),家家有家谱(村志)了。记得1989年,我高中毕业后,在自己的村里,发现了一套17卷的《蜀山柳氏宗谱》,让我领略了博大精深的家族文化。我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竟然是“和圣”柳下惠的后裔,第一次知道了我是元代著名学者柳贯的21世孙。家谱中有谱系、行传、墓图、家训、诗文、行状、碑铭、传记等。1992年12月2日,我参与组织了柳贯逝世650周年纪念会。后来,柳贯墓重修了,柳贯纪念馆建立了,《柳贯诗文集》也出版了,《蜀山柳氏宗谱》也重修了,都凝聚了我和族人的大量心血。1996年6月6日,我在北京发起成立了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我写的数万字的《梦里时时问故乡——我的...
· 我与中国家谱收藏从一家之谱渐迷上家谱文化
我与中国家谱收藏从一家之谱渐迷上家谱文化我是一名中国家谱收藏与研究的爱好者,目前收藏的柳氏家谱就有百余种,其它姓氏的家谱以及资料就收藏得更多了。我的老家浙江兰溪,过去几乎村村有祠堂,家家有家谱,解放后,虽然受到了严重破坏,但仍不绝如缕,一脉相承。近年来,村村几乎都恢复了祠堂(文化中心),家家有家谱(村志)了。记得1989年,我高中毕业后,在自己的村里,发现了一套17卷的《蜀山柳氏宗谱》,让我领略了博大精深的家族文化。我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竟然是“和圣”柳下惠的后裔,第一次知道了我是元代著名学者柳贯的21世孙。家谱中有谱系、行传、墓图、家训、诗文、行状、碑铭、传记等。1992年12月2日,我参与组织了柳贯逝世650周年纪念会。后来,柳贯墓重修了,柳贯纪念馆建立了,《柳贯诗文集》也出版了,《蜀山柳氏宗谱》也重修了,都凝聚了我和族人的大量心血。1996年6月6日,我在北京发起成立了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
· 我与中国家谱收藏从一家之谱渐迷上家谱文化
我与中国家谱收藏从一家之谱渐迷上家谱文化我是一名中国家谱收藏与研究的爱好者,目前收藏的柳氏家谱就有百余种,其它姓氏的家谱以及资料就收藏得更多了。我的老家浙江兰溪,过去几乎村村有祠堂,家家有家谱,解放后,虽然受到了严重破坏,但仍不绝如缕,一脉相承。近年来,村村几乎都恢复了祠堂(文化中心),家家有家谱(村志)了。记得1989年,我高中毕业后,在自己的村里,发现了一套17卷的《蜀山柳氏宗谱》,让我领略了博大精深的家族文化。我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竟然是“和圣”柳下惠的后裔,第一次知道了我是元代著名学者柳贯的21世孙。家谱中有谱系、行传、墓图、家训、诗文、行状、碑铭、传记等。1992年12月2日,我参与组织了柳贯逝世650周年纪念会。后来,柳贯墓重修了,柳贯纪念馆建立了,《柳贯诗文集》也出版了,《蜀山柳氏宗谱》也重修了,都凝聚了我和族人的大量心血。1996年6月6日,我在北京发起成立了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
· 他收藏万本家谱,编写《中国家谱藏谈》
宅院的砖墙日渐斑驳,家门口的小河也渐现干涸;但是,深藏在家里各类极具史料价值的家谱却日见丰盈。今年4月9日,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沈津先生,来到慈溪人励双杰的书宅“思绥草堂”,欣喜地看到了此前从未见过的家谱善本。回到美国后,沈先生撰文认为励双杰是中国民间收藏家谱的魁首,并戏称他的家谱藏本“富可敌省”。兴趣起于偶然对于自己收藏家谱的爱好,励双杰说,纯属偶然。上世纪90年代初,20多岁的他在慈溪周巷姚北古玩市场淘古书时,突然看到一部32本的上虞西华顾氏家谱,一下子激动得双手颤抖,他紧紧地攥着这部散发着霉味的家谱,不计价格就把它买下了。上虞西华顾氏家谱到手后,励双杰每天挑灯夜读,如饥似渴地沉浸在家谱所传递的历史文化信息中。从这部普通人家的家谱中,励双杰看到了顾氏家族的兴衰荣辱,进而参悟到人类生生不息的规律和个体生命的活动踪影。一部家谱就是一部演变着的历史。从此,励双杰对家...
· 家谱的编修、印刷与收藏
古人认为人生有三件大事,这就是修家谱、建宗祠、修坟墓。修纂家谱是宗族的头等大事,各地宗族都极为重视。许多家族都把修纂家谱作为后代子孙的义务而写进家规,以保证家谱的续修能够相沿不断。如古代浙江东阳县“大姓重门第,崇祀谱”,把家谱视如珍宝。一般每隔三十——四十年,由族长牵头,以族产收入、新丁交纳的谱银为经费,在宗祠内组建谱局,由乡绅志士按世系续旧谱修新谱。新谱修成,族人按房、厅顺序,字辈大小,焚香提灯,在宗祠用八抬大轿把新谱迎回厅堂祭拜。礼仪之盛,无与伦比。一、修谱的时间间隔为了确保家族世系记载的准确,避免因为相隔时间太久、记忆不清而造成世系的紊乱和成员的漏记、误记,各家族对家谱的续修间隔都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各家族对续修时间的规定各不相同,最为常见的是要求30年一修。之所以规定30年一修,《渤海吴氏族谱》的解释是:“谱法当间世一修,故以三十年为率。盖父子相继为一世,三十年内所当增益者必多,如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