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姓氏、谱牒与丹徒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2
转发:0
评论:0
姓氏、谱牒与丹徒,    姓氏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小小姓氏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蕴
  

 

    姓氏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小小姓氏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我们每个人出生后被冠以姓名,即由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社会人,具备了个人和社会的标记与符号。由这类林林总总标记和符号组成的社会人文环境将我们每个人重重包围着,构成了我们确定自己社会位置的重要参照系。因此,姓名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环扣,姓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举世无双、特色独备的一种传统文化。   
    在我国春秋以前,姓是氏族(部落)的标记,氏是家族的标记,姓和氏分别起源于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姓氏合流,姓也成了家族的指称。姓氏的来源是十分复杂的,有的以国名、地名、族号、图腾为姓;有的以食邑、官职、上辈名姓或排行辈分为姓;有的以天子赐姓或死后追谥庙号为姓;有的以天干、地支、数量词、长幼次第或人类对自然物的迷信崇拜为姓等等。为了辨别家族的血统和世系关系,谱牒和谱牒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谱牒学是一门悠久的学问。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份谱牒是司马迁为殷商王族修的《史记·殷本纪》。魏晋时期,社会兴起崇尚门第之风,谱牒学得到很大发展,那时的谱牒基本上是官修。唐代以后,士族制度退出政治舞台,谱牒重要性渐失。宋代以后开始民间谱牒学的时代。我们今天看到的家乘、族谱类大都是宋以后的。明清以后,每到一个较久的承平时期,家族修谱就会又掀热潮。然而,后世修谱已经没有六朝那么强烈的实际功用,其主要目的是敬祖收宗,纯洁血缘,辨明传承。民间修谱因为没有什么约束,所以显得比较率性、生动、富有想象力。
    丹徒秦时建置,汉初已是万户以上的大县。在古代,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北方人口频频南移,不少北方世族大家率其家族、乡里、宾客、部曲渡江南下,有不少来到丹徒境内结庐落籍、繁衍生息。人口播迁导致姓氏变化,人口增加也带来姓氏的增加。近现代丹徒户籍人口总体呈增长趋势,据新编《丹徒县志》记载,1985年时全县有12.57万户,45.96万人,418个姓氏,其中单姓417个,复姓1个。此后,因行政区划调整,现全区有13.65万户,30万人,387个姓氏。丹徒是名副其实的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江南古邑。
    传统姓氏文化是我们学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巨大库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丹徒全区存有老族谱42部,新发现46部,计88部,多数散落民间。我们通过对丹徒境内一些姓氏的追溯研究,可以本着寻本溯源的走向,知道自己姓氏的来源,了解自己的“根”之所在,进而了解中华文明史与地域发展史、地域发展史与家族发展史之间的渊源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姓氏、谱牒与丹徒
姓氏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小小姓氏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我们每个人出生后被冠以姓名,即由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社会人,具备了个人和社会的标记与符号。由这类林林总总标记和符号组成的社会人文环境将我们每个人重重包围着,构成了我们确定自己社会位置的重要参照系。因此,姓名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环扣,姓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举世无双、特色独备的一种传统文化。在我国春秋以前,姓是氏族(部落)的标记,氏是家族的标记,姓和氏分别起源于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姓氏合流,姓也成了家族的指称。姓氏的来源是十分复杂的,有的以国名、地名、族号、图腾为姓;有的以食邑、官职、上辈名姓或排行辈分为姓;有的以天子赐姓或死后追谥庙号为姓;有的以天干、地支、数量词、长幼次第或人类对自然物的迷信崇拜为姓等等。为了辨别家族的血统和世系关系,谱牒和谱牒学也就应运而生了。谱牒...
· 丹徒区
历史丹徒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地名,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有谷阳这个名称了。当时谷阳属于楚国。此前西周时这里称为宜,春秋时期时称为朱方。丹徒这个名字首次在秦朝时出现(前210年),此后一再改名,一直到唐朝丹徒这个名称才稳定下来。最后一次改名是在1928年,丹徒改为镇江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丹徒县,从1958年到1962年曾一度并入镇江市。从1983年开始再次属镇江管辖,为丹徒县。2002年4月撤销丹徒县,设立丹徒区,隶属镇江市。美食丹徒的美食有:宝偃米酒、宝偃干拌面、高资跳面、高桥“江三鲜”(刀鱼、河豚鱼、螃蟹)、高桥腌制秧草、高桥蒿蒿卷、宝堰香干、宝堰羊糕和羊肉面、宝堰肉圆子、镇江酱菜、“浮玉牌”麻油、“恒顺牌”香醋、酱油、酱菜和料酒、黄酒、“北固山”牌镇江香醋。地理丹徒南部是丘陵地区,有圌山,位于原丹徒大港镇和大路镇交界处,最高点258米,山上建有“韶隆禅寺”,属于江天禅寺(金山市),下...
· 谱牒编修与利用
谱牒是伴随着家族制度而兴起的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谱牒记录的家族历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关于姓氏起源、家族形成、民族融合及其繁衍生存、迁徙分布、发展兴衰的重要史籍,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谱牒的编修与利用,对研究民族、地域的人文发展及其构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谱牒,《辞海》解释为: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俗称家谱、家乘、族谱,又称统谱、世谱、宗谱、房谱、支谱等,叫法不同,但本质内容却是一致的。它是中华先民血缘相亲、守望相助的实录;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按辈份排列的血缘宗族内的人际关系网;是记载以父系为主体的家族的族源、繁衍生息的图集;是家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家谱与正史、方志构成中华历史大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谱牒研究的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及风土人情等。因其具有数量之多、历时之久、在...
· 赖国在谱牒与传说中永生
在“正史”中,赖国的背影模糊不清,这也是引发中国学界“赖”、“厉”难分,甚至将“赖”、厉”两国误释一国的原因.但是,如果把一个诘问抛给唯从“正史”与其注释的中国学界与主张把“赖”、厉”两国释为一国的史家,他们恐怕也很难自圆“正史”与其注释之说――“赖”、“厉”两姓皆言因国而氏,但“赖”、“厉”两姓分得清楚,向来不称“赖”、“厉”为一家亲,倒是赖、罗、傅三姓,言称自己同宗同源.“礼失而存之于野”,也存于谱牒与传说中――如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千年教诲,中国学界是否也该侧耳聆听一下呢?在赖氏谱牒中,欧阳修为《赖氏族谱》所序《赖氏族谱文》,声誉卓著.《赖氏族谱文》云:“族有谱牒,则人知所出;知所出,则知尊其祖;知尊其祖,则知爱身;知爱其身,慎行修身,自不容而不谨,非徒以昭姓氏,序昭穆,别亲疏同异而已也……汝玉公为明德乡望云,一日持其谱帙造吾门,请序于余.余按赖氏先世春秋时有赖国,历传一十四世为公...
· 姓氏与血型论
姓氏与血型第一篇中国人起源参考资料《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2版。1、《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第1-2页:“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注解曰:黄帝有熊氏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极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根据黄帝的后裔,及后裔的颅骨和考古地质学比较,推算出黄帝起源时间应在13000年前左右的某一天。其子孙的血型为B型显性。2、《史记卷第一-五帝本纪第一》第4页:“帝王世纪云注解曰: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峤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