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族谱圆了“寻根梦”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5
转发:0
评论:0
族谱圆了“寻根梦”,    查阅族谱后才知道自己大半辈子都搞错了故乡;寻根时无意中结识了小自己两
  

 

    查阅族谱后才知道自己大半辈子都搞错了故乡;寻根时无意中结识了小自己两辈的同姓亲戚……本月在高雄开幕的泉台百家姓族谱暨中华姓氏联墨巡展,在台湾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一本族谱,连接了两岸同姓子孙多少共同的记忆?对祖先的追思,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共同家园的归属感……这些就像一条坚韧的纽带,将两岸人民紧密连接起来。

鼎力支持
提高寻根服务效率
    此次巡展选用的族谱,除了记录家族兴替迁徙、家规族约、风俗习惯等,还记载了迁移地、婚姻、家庭、繁衍状况以及两地家族关系,内容丰富翔实。同时,为了方便寻根对接,展览咨询台还摆放《简介》、《姓氏堂号及源流》、《寻根须知》等资料供观众参阅,配备索引系统供查询,大大提高寻根对接效率。
    展览得到了台湾社团、志愿者和广大乡亲的鼎力支持。巡展协办方之一、台湾中华华夏文化交流协会的理事长沈智慧就是最热心的一位。“我有一半是泉州人,台湾有许多人的祖籍地是泉州,都有认祖归宗的愿望。”沈智慧女士动用了许多社会资源,展览现场每天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两岸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希望能帮助台湾民众通过族谱找到自己的根。”
    据统计,这次参加高雄展览服务工作的台湾志愿者超过1000人,布展期间每天都有100人左右参加。他们和展览工作人员一样,每天坚持工作12小时以上,毫无怨言地做好每一件工作。

寻根成功
耄耋老人当场落泪
    在寻根的过程中,不少台湾民众找到故乡,当场落泪。
    祖籍泉州“霞浯”的吴尧峰先生今年70多岁了,因祖先牌位写着“厦浯”两个字而一直误以为自己是厦门人,到厦门找了几十年也没找到自己的根。参观展览时,吴尧峰先生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发现,“厦浯”应该是“霞浯”,是泉州晋江池店的古地名,这才知道自己大半辈子都搞错了故乡,一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如果我找不到根,那接下去就断线了,子孙后代更找不到了。”高雄84岁高龄的林奕榆先生少小离家,这几年曾回泉州寻根,可惜无功而返。工作人员根据他提供的古地名“后卿”,找到其祖籍地现址为“永春县石鼓镇大卿村”,可惜手头上刚好没有这份族谱,便立即打电话给永春县侨联,通过两岸连线查找该村林氏族谱。在永春县侨联的热心帮助下,家乡宗亲三天内便将族谱翻拍传递至林老先生手中。老人当场落泪,“总算了却了人生一大心愿”,并表示要带儿女返乡,把他们的名字补在族谱上。
    80岁的高雄老人孙仲谟抱着一本族谱来到展览现场,他的祖先在清朝乾隆年间渡海到台,他想跟大陆的族谱对接查询,查清祖先到台湾的具体时间。没想到,为展览服务的志愿者孙光隆先生也在同一时间带着族谱在寻根。工作人员对照后发现,他俩不仅祖籍地一样,都在现在的晋江东石塔头村,两人的来台开基祖也是同一个人,孙仲谟是第8代孙,而孙光隆则是第10代孙。在无意中认识了自己的亲人,两人都非常高兴。

谈及先祖
乡愁诗人哽咽神伤
    认祖归宗如水之归海,正渐成为台湾民众的一种潮流。族谱展不仅吸引了大批台湾民众前来,台湾知名人士、高雄地方政府也对此表示关注。
    5月8日上午,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携眷参观族谱展。当余光中看到《高阳余氏族谱》记载的先祖信息时,非常激动,拿起族谱向大家介绍其父亲、叔父的事迹,说到动情处,不禁哽咽神伤。参观后,余光中现场题词“香火长传妈祖庙,风波不阻闽台情”、“根索水而入土,叶追日而上天”,赠勉本次展览。
    高雄市市长陈菊、高雄市政府观光局局长陈盛山等高雄政界人士,也到巡展现场参观,并签名留念。

加强联谊
两岸交流谱牒史料
    在台期间,泉州交流团拜访了中华华夏文化交流协会、中华经典研究学会、高雄市福建同乡会、晋江同乡会、延陵吴氏宗亲会等团体,推进泉台联谊和交流,并加强了与年青一代乡亲的联系和沟通。主办方还与当地社团和乡亲交流谱牒史料,世界叶氏联谊总会创会首席顾问叶经华先生和台湾姓氏研究会会长陈明等谱牒研究专家闻讯纷纷赶到展览现场,热情地向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的族谱研究成果,探讨存在的问题,并赠送《叶氏之根》等谱牒史料。截至目前,共获赠谱牒史料20余件。(本文来源:泉州晚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圆了“寻根梦”
查阅族谱后才知道自己大半辈子都搞错了故乡;寻根时无意中结识了小自己两辈的同姓亲戚……本月在高雄开幕的泉台百家姓族谱暨中华姓氏联墨巡展,在台湾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一本族谱,连接了两岸同姓子孙多少共同的记忆?对祖先的追思,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共同家园的归属感……这些就像一条坚韧的纽带,将两岸人民紧密连接起来。鼎力支持提高寻根服务效率此次巡展选用的族谱,除了记录家族兴替迁徙、家规族约、风俗习惯等,还记载了迁移地、婚姻、家庭、繁衍状况以及两地家族关系,内容丰富翔实。同时,为了方便寻根对接,展览咨询台还摆放《简介》、《姓氏堂号及源流》、《寻根须知》等资料供观众参阅,配备索引系统供查询,大大提高寻根对接效率。展览得到了台湾社团、志愿者和广大乡亲的鼎力支持。巡展协办方之一、台湾中华华夏文化交流协会的理事长沈智慧就是最热心的一位。“我有一半是泉州人,台湾有许多人的祖籍地是泉州,都...
· 失散五十年终圆寻根梦
马鞍山市公安局金家庄分局塘西派出所李若华是一名老公安了,国庆期间,他用长期积累的社区警务知识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为一外地失散亲人圆了寻根团圆之梦。10月2日下午5时,塘西派出所值班室里来了一家四口人。据了解,家主王善春是江苏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来找他的爷爷,当年他的父亲因为家境贫困,被抱养到江苏徐州。那时他的父亲才三四岁,而今年已经59岁了。更加困难的是他只知道他的爷爷叫刘长湖(音),也不知道是否健在。粗略计算一下,跨度50多年,而派出所成立还不到40年呢!老民警李若华仔细询问各项细节。根据王善春所说,他的爷爷当年在老金家庄汽车站做鞋匠。仅凭这唯一的线索,老李利用多年管理社区的经验,忙开了:从电脑到电话,从值班室到户籍室,又到档案室,又回到电脑……一连串的忙活之后,终于锁定本辖区新建村的一户居民。刘长湖夫妇已经去世,只能联系到他们的女儿刘素珍。为了确定刘家是否愿意认这门亲戚,老李让王善...
· 海外华裔无极寻根终圆祭祖梦
甄庚先生(中)在祭祖2002年4月25日,来自美国的甄氏同胞兄弟一行十三人在甄庚先生的带领下,长途跋涉前来无极访亲谒祖。同宗兄弟带着赤诚而又火热的心,感动了南流甄氏宗亲的肺腑。南流村家族甄俊山代表两千名甄氏家族成员,对海内外宗亲来南流祭祖,表示了热烈的欢迎。1996年美国甄舜河堂元老80多岁的甄庚先生,曾不辞艰辛率团前来无极谒祖时,当场提出捐资修建南流甄氏祖墓。许多海内外甄姓同胞,闻讯后热烈拥护,积极支持。同宗们这种可贵的敬祖精神,激发了南流甄氏家族的责任感。海内外甄氏同胞向来讲礼仪,重节操,喜文化,善应酬,不失大家风范。他们具有强烈的不忘桑梓、崇尚祖德的意识,有缅怀先祖伟业、再造故里辉煌的雄心。山有脉、水有源、树有根。脉旺则山峻,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希望海内外同宗,共同携手,彻底改变祖籍面貌,实现再造故里的雄心壮志。(田冰瑶)
· 湖南湘阴资阳九甲姚氏寻根,圆了七百年的梦
撰文:姚绍弦出处:中华姚网印松、望喜、姚凯一走出宜春高铁站的出口,从他们脸上就看出了他们内心难以抑制的激动。印松食指一伸,摇了摇对我说,“始祖是1321年离开宜春的,差一年就整整七百年了。”我和湖南印松宗亲在姚网中相识接近十年了。2013年,我们在湖南宜章见过面。此前我误以为他们家谱上记载的“资阳姚氏九甲”指的是四川资阳。后来才明白,湖南省也有一条资江,在益阳注入洞庭。资阳姚氏中的三甲、六甲、九甲”分别指的是三支始祖不同的姚氏。而他们三支姚氏的共同点,他们都是江西姚氏的后裔。湘阴九甲姚氏的始祖叫景春,字三阳,号渲江。清朝的家谱上记载来自袁州府宜春县南江头圳上。虽然数年来我与印松多有交流,但依然无法找到充分的依据。近年来,印松与姚凯,望喜在修族谱时又收集到“相传其地有集云乡拾嘉坝下府桥”等信息。冥冥之中似有天助。去年,吉祥、桃善、根善宴请我,选择的地方是姚绍峰位于下浦桥旁开的酒店。我把印松发...
· 报道提供关键线索八旬老人圆了数十年寻根梦
“感谢媒体一篇报道提供重要线索,让我圆了数十年的寻根梦。”6月28日,家住上海海门路的周正梁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专程来致谢。83岁的周正梁老人,出生于无锡南泉庵堂里(现名为安堂村)。1946年,年近16岁的他离开无锡到上海去学生意。离家之前,父亲周兰文郑重找他谈话,告知家里老屋大门的厅堂叫“爱莲堂”,这个名称是祖传的,今后翻造房子,一定要有“爱莲堂”,另外听说祖上有一代是招女婿的,不知是哪一代,希望他设法搞清楚,对祖宗、对子孙后代都有交代。带着父亲的嘱托,周正梁离开了无锡,后来在上海成家立业。1976和1977年,周正梁的父亲和母亲相继在无锡老家去世,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完成父亲的嘱托。随着国内祠堂文化、家谱文化的复兴,他对父亲的嘱托重视起来。让他感到困难的是,不知如何入手来“寻根”,因为老家庵堂里已拆迁,知情人可能去世,在世的也不知搬到哪里去了。去年11月,他看到上海一家报纸转载湖南的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