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黄氏宗谱》(共六卷)惊现安徽池州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2
转发:0
评论:0
《黄氏宗谱》(共六卷)惊现安徽池州,   “这次池州之行,使我们获益甚丰,你对黄氏家谱的调查;对黄氏宗亲的寻踪;
  
    “这次池州之行,使我们获益甚丰,你对黄氏家谱的调查;对黄氏宗亲的寻踪;对黄观文化的研究;对池州、盐城、徐州、苏州宗亲的相见;为盐城贵池两地文化、为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等诸方面研究作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学习!”这是江苏盐城第八营黄观后裔来池寻根团给章真奇老师发来的致谢电。安徽池州三中章真奇老师与吴世民老师历经一年多艰辛,通过多种方式终于在清明节前夕,寻找到《黄氏宗谱》(共六卷)(清代光绪四年修),家谱被黄观同宗后人黄美利珍藏。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黄观(1364-1402),字伯澜,一字尚宾,安徽贵池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次年辛未(1391)会试,中会元。在殿试中,面对朱元璋的亲自策问,他以一篇《御戎策》,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而获得朱元璋的嘉许,被为一甲一名。随授翰林院修撰。二十九年(1396年),洪武年间累升尚宝卿和礼部右侍郎。状元是举子中的佼佼者,而三元及第更是状元中的拔尖人物。黄观更是六次考试均获第一,时人称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建文四年(1402年),南京危急,黄观奉诏到老家一带募兵并督诸郡起兵勤王。到安庆,燕王已攻破南京,惠帝已不知下落。燕王下令公布“文职奸臣”名单,并宣布这些人罪状,黄观名列第六,在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之后。朱棣开始寻找玉玺。一直找不到,有人告诉他惠帝交给黄观到外地去募兵和督师了。朱棣于是下令通缉黄观。其间,黄观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当船行至安庆下游乌沙罗刹矶时,黄观得悉惠帝,燕王已即位,自知大势已去,乃投江自尽。其妻女家属十余人也在南京投秦淮河而死。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除诛黄氏九族外,黄的亲朋受监禁、谪戍者达100余人。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黄观始得昭雪,补谥“文贞”,在黄观的故居安徽贵池上清溪建“黄公祠”,在县城复建状元坊。清末,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黄公祠。据坊间人士介绍,乌沙镇新义翠屏山的黄观墓是黄观衣冠冢。
    根落“海疆”
    传说当年黄观在长江罗刹矶以身殉国之前,燕王朱棣已经打过长江。一帮叛军在追捕国宝时,控制了黄观夫人翁氏及黄观两个女儿。家佣们急忙找出主人的钗钏饰品,到集市上换来酒肴,翁夫人全部送给了他们。这帮人马被打发出去后,翁夫人明白,更大的祸难即将临头,与其坐以待毙,坐以待辱,不如先走一步。于是,她寻机让黄观的弟弟黄觏“匿其幼子,逃他处”。自己“急携二女及家属十人,投淮清桥下死”。
    然而,黄观的弟弟黄觏和黄观的幼子(后取名大张)却没有死!叔侄二人来到“海疆”藏了身。
    海疆,泛指沿海一带。据清朝同治年间第八营黄姓家谱记载,特指芦苇野蒿遍地、蓄水能制盐的东海滩。盐城老城区有几位年长者都曾认为,那谱中记载的“海疆”,指的是南洋镇以东包括合德镇在内的茫茫地带。六百年之前,黄觏叔侄,变姓为张,家藏“海疆”,于盐场草滩间谋生。他们打鱼晒盐,东躲。大张成人后,与一女子王氏结伴,后生一子,取名张佑。
    一日,黄觏突然想起哥哥黄观昔日的辉煌,又想到将来后代们有朝一日要探讨自己的身世来由,久久寝食难安。家族秘密写在哪里呢?以什么形式写才能达到既保密又能长期保存的效果呢?在苦苦琢磨并准备了一段时间后,黄觏终于做成了这桩大事——
    他铸就了一把没有钥匙、没有锁门的铜锁,临终之前交代大张:“吾与汝居海之由,悉铸锁中。今不可为汝告。汝传之子孙,世守勿失”。大张恪守叔叔的重托,守锁如拱璧,一生未敢开锁。再传之张佑,佑辈一生也未敢开锁。转眼间,第四代张景、第五代张缉熙又相继成年了。至张缉熙成家后,开锁的大气候终于形成了,他们择定吉日,当众开锁。锁壳砸开,只见锁簧,仔细一看,簧上显现十六个字:“忠臣子弟,避难海疆。忠臣为谁?名观姓黄。”至此,身世谜底,悉如洞开!
开锁之际,“靖难”期间被诛九族的忠良也早已昭雪。缉熙家几代人避难海疆的岁月已见天日。其时,第六代家驹也日渐成年。家人呈报官府,希望恢复黄姓。这一要求,一路绿灯,黄姓恢复,家人心头的阴影一扫而光。
    “海疆”多涝,庄稼难长的荒凉环境,黄家驹决定举家西迁,到范公堤以西择地定居生活。经过了几年的准备,至第七代孙黄国梁成家时,黄氏一家正式定居于盐城南郊、串场河西岸的第八营。
    源远流长
    从黄观后裔立足盐城之后,这一家族的人丁迅速膨胀,至清朝中期,各行各业都有从业人员。晚清时期,第八营黄氏宗祠的正大门,写着这样的对联:“淮东望族 江夏华中”,人丁之旺盛,充满字里行间。今天,仅从第八营及其周边的地区来看,黄观后裔已过数万计。如果将外省市包括侨居海外的黄观后裔一一计入,已逾十万之众。
基于对先人的怀念,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五年前,第八营人们按照贵池市人民政府为黄观建筑墓碑的样式,在风景秀丽的串场河河滨复制了黄观墓碑。如今,该墓碑与碑前的清代汉白玉石鼓、石匾已浑然一体,在青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分外肃穆凝重,构成了盐城地区内特有的人文遗产。
     黄观后裔第六次来池寻根
    清明节来临之际,江苏盐城第八营黄观后裔第六次来池寻根,本次寻根之行,他们带来了始自一世祖黄观一直延续下来的世系谱牒和当年黄观墨宝真迹以及江苏黄氏文化研究会的介绍信。安徽池州之行他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黄观完整老谱(清代光绪四年修),找到了黄观衣冠冢遗址确切位置,并意外得到黄观衣冠冢残碑一块,上面刻有“观之墓”三字,去上清溪寻访到黄观祖墓和两块祖墓墓碑,与贵池本地黄观宗族后裔见面合影互赠了礼物。
    这次活动由杏花村落网版主、池州三中章真奇与吴世民老师全程陪同,帮助他们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沿途得到安徽池州黄观后裔村民大力协助。
    有关学者指出:《黄氏宗谱》黄观完整老谱(清代光绪四年修)的发现,拔开了黄观文化研究方面的一些误区,证明网络中搜索到的黄观世系纯属伪造,与真实的黄观世系相差甚远。
    黄观完整老谱(清代光绪四年修)乃无价之宝,它的发现,为黄观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纪良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氏宗谱》(共六卷)惊现安徽池州
“这次池州之行,使我们获益甚丰,你对黄氏家谱的调查;对黄氏宗亲的寻踪;对黄观文化的研究;对池州、盐城、徐州、苏州宗亲的相见;为盐城贵池两地文化、为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等诸方面研究作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学习!”这是江苏盐城第八营黄观后裔来池寻根团给章真奇老师发来的致谢电。安徽池州三中章真奇老师与吴世民老师历经一年多艰辛,通过多种方式终于在清明节前夕,寻找到《黄氏宗谱》(共六卷)(清代光绪四年修),家谱被黄观同宗后人黄美利珍藏。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黄观(1364-1402),字伯澜,一字尚宾,安徽贵池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次年辛未(1391)会试,中会元。在殿试中,面对朱元璋的亲自策问,他以一篇《御戎策》,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而获得朱元璋的嘉许,被为一甲一名。随授翰林院修撰。二十九年(13...
· 安徽省-池州-贵池黄观
黄观(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今安徽省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清溪街道上清溪联盟村,今为联盟社区)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次年三月应会试,中会元。是年四月,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乃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他自幼勤奋、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从秀才到状元,在县、府、院三级经过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洪武二十九年(1396),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三品)。经朝廷恩准遂复原姓。建文元年(1399),建文帝朱允炆改旧制,黄观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是时,燕王...
·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池州赋
城市沿革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长江。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光旖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州置府,入赵宋,至清季,一直作为府路之治,领有贵池、青阳、铜陵、石埭、至(建)德、东流六县。民国元年,撤府留县,遂使舆图仅载贵池,而世人少识池州。新中国成立后,池州专(地)区二撤三建,最后一次于1988年8月复建,2000年6月改建为省辖市,下辖一区(贵池)三县(东至、石台、青阳)。池州人口156万,面积8272平方公里。自唐朝以来,李白等文人墨客先后涉足池州,留下千古绝唱,池州亦赢得“千载诗人地”的桂冠。池州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拥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国家级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和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4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宇宙洪荒,阴阳五行。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星野占候划分九州,千国万郡...
· 安徽-池州傩戏
池州傩戏是长江流域家族傩的典型代表,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至今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戴面具表演,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池州傩戏有“傩仪”、“傩舞”和“傩戏”等表现形式,一般搬演整台“正戏”,有特定的朝庙仪式,以此为基础形成一年一度的群众性聚会。池州傩戏《刘文龙》剧照朝拜青山庙池州傩戏演出剧照
· (安徽池州)青阳山南章氏
青阳县,位于皖南山区东北部,池州市境东南面,南倚黄山,北枕长江。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脉绵亘中南部。就在这座“奇峰一见惊魂魄”,天河“秀出九芙蓉”之风景秀异的九华山南麓,从宋代起就有一支名门望族,这就是现主体仍居住于今青阳县沙济镇南山村的山南章氏。(一)山南章氏,系浦城仔钧祖四子仁嵩祖后裔。仁嵩祖三子士廉公后,历世琼(讳涣)、得象、介之、仲方、翼,至仲彝公。仲彝公,字子伦,系浦城及祖十一世孙。娶妻王氏,生子二,名略九、略十。公因次子“略十子嵩(即仲彝公孙――作者注,下同)任池州府尹,偕子姓挈家在任。适建州有范汝为之乱(范汝为起义发生在宋建炎四年至绍兴二年,即1130―1132年),遂留籍池阳,卜居于蓉城(即今青阳县府所在地的蓉城镇)邑东(即民国时延河乡),卒葬邑东狮子山,即今之章公山”(引自《山南章氏家乘》,下同)。其后裔遂在此始建桑梓,仲彝公为蓉城延和乡始迁祖。仲彝公长子略九公,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