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藏在家谱里面的秘密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0
转发:0
评论:0
藏在家谱里面的秘密,    本版主笔快报记者白雁   俗话说“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这话到底有多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白雁
    俗话说“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这话到底有多忽悠?
    在“结绳家谱”上,弓箭和红布条各代表什么?
    最古老家谱啥样
    甲骨文刻的“老倪家”家谱
    说起家谱,稍微有点年纪的人都不陌生。不过,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人的家谱历史,几乎与我们的文字历史一样漫长。
    上海图书馆原历史文献所所长王鹤鸣告诉记者,早从商代开始,中国人就有了文字家谱。“我们都知道,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研究发现,甲骨文当中,就有一些是专门记载一个家族人物、世系的甲骨。如三千多年前殷商武丁时期的‘甲骨家谱’《儿氏家谱》,这里的‘儿’,就是后来的‘倪’姓。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用文字记载的家谱。”
    武丁是商代第十世二十二任国王,距今大约有三千多年。这件家谱一共记录了儿氏家族十三个人名,其中父子关系的十一人,兄弟关系的两人。也就是说,这件家谱共记录了这个家族十一代的世系。
    在没有纸张的古代,古人就地选取合适的材料作为记录家谱的载体。除了甲骨家谱,商代末年还出现了记载家族世系的青铜器,汉代则流行在石碑上刻家谱。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有结绳家谱和口述家谱。
    王鹤鸣说,例如我国东北的鄂伦春人,一直到十七八世纪,还在马鬃绳上打结记事,“他们通过打多少结,知道本家族有几代人,五个结表示五代,十个结表示十代,他们将表示世代的绳结,挂在房子木梁正中,非常崇拜。”而东北的锡伯族,一直到了20世纪初,仍保留着结绳记载一家人辈数、人数、男女数的习惯,“生一个男孩,在绳上系一个小弓箭,生一个女孩,则系一根红布条。”
    虽然早从商朝开始,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家谱,不过,真正意义上内容形式完备的家谱,其开山之作,则被认为是周代的《世本》。
    李世民武则天未能免俗
    得了天下赶紧篡改家谱
    《世本》出现后,中国进入了官方修谱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家谱,主要是为政治服务的。
    南京大学历史系的胡阿祥教授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南朝齐年间,有位叫贾渊的人,他家世代钻研谱学,为“十八州士族”修谱。当时,由于门阀制度极度膨胀,官员的升迁,以他的姓氏、血统为依据。有个叫王泰宝的人,为了获得在官场晋升的机会,想办法贿赂贾渊,想把自己冒充为琅琊王氏写进琅琊王氏谱。王泰宝为何要费尽心思挤进琅琊王氏谱呢?只因为这琅琊王是王姓的郡望之一。琅琊王氏自两汉以来是世代的儒学大族,历魏晋琅琊王氏经入仕逐步成为当时的头号门阀士族,被晋元帝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诗人刘禹锡诗中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指的就是琅琊王氏。
    面对王泰宝的贿赂,贾渊“通融”了。尚书令王晏知道此事后,揭发贾渊,御状告到齐高宗那儿。贾渊被关进监牢,按照当时的法律“当极法”,就是该判死刑。贾渊的儿子“栖长谢罪,稽颡流血”,朝廷感念贾家历来有功,才免了贾渊的死罪。
    尽管伪造家谱“当极法”,但是靠血统“别选举、定婚姻、名贵贱”的封建时代,不断有人“知法犯法”。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未能免俗,他组织官员编纂《氏族志》,将293个姓分成九等,李氏名列一等。武则天掌权后,又组织人编了《姓氏录》,把武姓列为一等。
    这套家谱为何价值连城
    它有800多岁,是宋代皇室谱牒
    在中华寻根网上,记者看到,网站首页上有个“在线家谱”专题,里面排列了许多姓氏。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大概有400多个姓。点击其中任何一个,都可看到该姓家谱的详情。假设一位老家在江苏的钱先生想查家谱,就可以在搜索栏目中输入姓氏“钱”,在“谱籍地”一栏选择“江苏”,屏幕上就会出现无锡、苏州、镇江等地钱姓家谱,点击进入即可查询。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杨印民博士告诉记者,在中国图书馆收藏的这些家谱中,最珍贵的,要属宋代皇室谱牒。“这里的谱牒,就是我们常说的家谱。宋代的皇室谱牒共有五种,传世的只有仙源类谱与宗藩庆系录两种。因其出身之贵、家族之显、年代之久、传世之孤,堪称价值连城。”
    那么,宋代的皇室谱牒是什么样呢?杨印民博士说,仙源类谱与宗藩庆系录的书衣是皇室专用的明黄色织锦,开本阔大,高宽约为40×28厘米。至于这两本皇室谱牒是如何流传至今的,说来话长。
    靖康之变后,北宋时期所修的皇族谱牒全部被毁,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后,朝廷组织人员重修。重修后的仙源类谱重“官爵迁叙”,宗藩庆系录则重“辨谱系”。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将南宋皇室谱牒运到大都(今北京)的秘书监。元灭亡后,宋皇室谱牒归明朝的文渊阁,后来又传到清朝的内阁大库。清朝末年,内阁大库的藏书划归学部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
    为何到处都有名门之后
    未必都是真的,有的家谱一点也不靠谱
    曾经有媒体报道,学者们在太原市郊区调查研究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某村的居民都姓张,附近一个庙里还供奉着张氏宗族的灵位。村民自称是几千年前某个名门之后,也有家谱表明,他们是同一个张姓。但研究人员从史书记录发现,这个张姓应分布在河北地区,为了验证太原张姓的来源,研究人员从村民中抽取了30 份血样,对Y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位点作了测试,结果发现,该位点上的基因密码分布不一致。按照“姓氏基因”理论可判定,这些同姓人群应该不是一个祖先的后代。
    看来,民间流传的有些家谱并不靠谱。王鹤鸣告诉记者,自从宋代开始私人修谱以后,不少家谱为“光宗耀祖”,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的祖先,比如,萧姓拉萧何为祖先;张姓拉张良、张飞为祖先;李姓则拉李世民为祖先。有的家谱,还请来名人作序,企图以假乱真。但是这些所谓的名人序,有些其实是假的。例如,宋代大儒朱熹的一篇谱序,竟为周、黄、刘、戴、郑、洪、吴等姓的家谱同时采用,其中只有姓氏一字之别。
    趣说姓氏
    姓为什么是女字旁
    因为它诞生于母系社会
    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即应运而生了。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我国最早的原姓,很多和“女”有关,比如姚、姜、姬、姒等,它们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
    由于人口不断地繁殖,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姓、氏成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以别贵贱”,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它来源主要有: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比如,晋文公重耳,就以国名晋为氏,称为晋重;卿大夫则有的以所赐的采邑为氏,有的以职官为氏,有的以居住地为氏,例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他的后世子孙就以魏为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姓氏逐渐混同。到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了。
    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
    有的“同姓”其实根本没关系
    中国有句俗话,“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朱炳国先生告诉记者,“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为何是误解呢?朱炳国说,根据他多年研究家谱的经验,中国历史上改姓的事情,其实常有发生。
    “例如,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李、赵、朱这三个姓,很多就是从其他姓改来的。这三个姓曾经是‘国姓’,皇帝常常会把‘国姓’赏赐给他钟爱的臣子,自然‘国姓’就越来越壮大了。还有,我们常州有个独特的姓‘恽’,就是从杨改来的,这里面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朱炳国说,他还曾经见过“第五”姓的家谱,这个复姓,其实是从“田”姓改来的。“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国,国君姓田。秦灭齐国后,将田姓发配各地,这些发配到各地的田姓后人,分别被冠以‘第一’‘第二’……直到‘第七’七个不同的姓。后来,只有‘第五’一直保留了下来,东汉还有个名人叫第五伦。在江苏的江都也有‘第五’的后人,他们是元朝从山西迁移过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在家谱里面的秘密
本版主笔快报记者白雁俗话说“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这话到底有多忽悠?在“结绳家谱”上,弓箭和红布条各代表什么?最古老家谱啥样甲骨文刻的“老倪家”家谱说起家谱,稍微有点年纪的人都不陌生。不过,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人的家谱历史,几乎与我们的文字历史一样漫长。上海图书馆原历史文献所所长王鹤鸣告诉记者,早从商代开始,中国人就有了文字家谱。“我们都知道,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研究发现,甲骨文当中,就有一些是专门记载一个家族人物、世系的甲骨。如三千多年前殷商武丁时期的‘甲骨家谱’《儿氏家谱》,这里的‘儿’,就是后来的‘倪’姓。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用文字记载的家谱。”武丁是商代第十世二十二任国王,距今大约有三千多年。这件家谱一共记录了儿氏家族十三个人名,其中父子关系的十一人,兄弟关系的两人。也就是说,这件家谱共记录了这个家族十一代的世系。在没有纸张的古代,古人就地选取合适的材料作为记录家谱的载体。除...
· 藏在家谱里面的秘密
■俗话说“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这话到底有多忽悠?■在“结绳家谱”上,弓箭和红布条各代表什么?最古老家谱啥样甲骨文刻的“老倪家”家谱说起家谱,稍微有点年纪的人都不陌生。不过,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人的家谱历史,几乎与我们的文字历史一样漫长。上海图书馆原历史文献所所长王鹤鸣告诉记者,早从商代开始,中国人就有了文字家谱。“我们都知道,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研究发现,甲骨文当中,就有一些是专门记载一个家族人物、世系的甲骨。如三千多年前殷商武丁时期的‘甲骨家谱’《儿氏家谱》,这里的‘儿’,就是后来的‘倪’姓。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用文字记载的家谱。”武丁是商代第十世二十二任国王,距今大约有三千多年。这件家谱一共记录了儿氏家族十三个人名,其中父子关系的十一人,兄弟关系的两人。也就是说,这件家谱共记录了这个家族十一代的世系。在没有纸张的古代,古人就地选取合适的材料作为记录家谱的载体。除了甲骨家谱,商代...
· 藏在家谱里面的秘密:历史长河中的家族传承
最古老家谱啥样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家谱是《世本》。《世本》是中国第一部记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家谱。它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至汉初年,作者为诸生托名周谱(鲁谱),借周王室之名义,实为私家谱牒。原书已佚,但部分内容为后人在《别录》《七略》《汉书·艺文志》等著作中摘录保留下来。在《世本》中,记录了黄帝、炎帝、夏、商、周等五代的历史,同时记录了黄帝、禹、契、后稷等祖先的世系,以及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等君王的世系,还有孔子、颜渊、曾子、伯夷、叔齐等名人的世系。还有甲骨文刻的“老倪家”家谱说起家谱,稍微有点年纪的人都不陌生。不过,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人的家谱历史,几乎与我们的文字历史一样漫长。上海图书馆原历史文献所所长王鹤鸣告诉记者,早从商代开始,中国人就有了文字家谱。“我们都知道,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研究发现,甲骨文当中,就有一些是专门记载一个家族人物、世系的甲骨。如三千多年...
· 兵马俑真的是真人烧制而成的?藏在兵马俑里面的秘密!
兵马俑真的是真人烧制而成的?藏在兵马俑里面的秘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到底是怎么制成的,为什么会做得如此逼真,很多人都认为这些都是在秦始皇S后,用真人为其陪葬,而当下出土的所有兵马俑,都是当初为秦始皇一起的殉葬者。这些兵马俑难道真的是真人殉葬吗?电视中演的兵马俑,外面一层泥土掉落后,里面的人就出来了,还能战斗,当然这都是节目效果,想象出来的。但是现实中却不是这样的,在专家的解析之中,这些都不是真的。这些兵马俑们在时间的摧残之下,已经开始出现断裂。而从这些断裂的地方来看,所有的兵马俑都是空心的,这也间接地将兵马俑是真人殉葬的传闻击破,如果是真人的话,还真有点让人害怕呢!更是有专家道出陶俑,陶马,在烧制的过程中,温度要达到1000℃以上,倘若真的有人在里面的话,那么这些兵马俑烧制出来的时候,人是特别痛苦的,表情应该都是极度扭曲的姿态,也是十分恐怖的,让人感...
· :隐藏在《蒙娜丽莎》里面的惊世疑团
导读:《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一幅惊人力作,这幅由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不朽名作至今仍然充满神秘感,近几年来,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试图用物理的、化学的、医学的、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和探索她的奥秘。《蒙娜丽莎》这幅画背后似乎永远都会有新发现,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艺术史家在蒙娜丽莎的双目中发现了迷你数字和字母,他们也正对隐藏在《蒙娜丽莎》中的真实的“达芬奇密码”进行解密。网络配图1911失窃事件在20世纪初期,《蒙娜丽莎》还远不如现在有名,只有不多的精英分子才对“她”有所了解。《蒙娜丽莎》怎样才能使千百万不知道她神秘的微笑,几乎没有听说过文艺复兴,甚至不知列昂纳多·达·芬奇的人认识它呢?一件惊人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改变了一切。1911年8月21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从法国巴黎卢浮宫中传了出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失窃了!消息迅速从巴黎传遍了整个法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