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漳州民间俗写惯用混用的姓氏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3
转发:0
评论:0
漳州民间俗写惯用混用的姓氏,    在姓氏发展变化历史过程中,漳州出现了一些因姓氏书写不规范等原因引起民
  

 

    在姓氏发展变化历史过程中,漳州出现了一些因姓氏书写不规范等原因引起民间俗写惯用、一姓化为多姓、多姓混同的现象,人们相沿成习,使许多姓氏的白字,甚至错字应用于户籍、档案等方面,形成惯用字。归结起来,主要有五种情况,本版将分期进行介绍。
    漳州民间俗写惯用混用的姓氏
    不属于繁体字简化,但因简写、同音缘故,在民间俗写中误写惯用而形成多姓混同。如有的把戴简写为“代”,萧简写为“肖”,詹简写为“占”,傅简写为“付”,符简写为“付”;有的则因异体字把阎写成“闫”,形成一姓变二姓、二姓并存混用现象,并有以简写姓取代原先姓之势。但在分析研究漳州姓氏渊源时,应按原先历史上的写法:戴、萧、傅、符、阎。混用的姓及人数应归入原先的姓。
   “萧”与“肖”姓:这两个姓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朝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现在国内所有姓“肖”者中均系原来姓“萧”者。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近几十年来,“肖”姓多了起来,甚至大有取代“萧”姓的趋势。如漳州萧姓有12988人,但在户籍登记时写成肖姓的有12947人,写成萧姓的仅41人。造成两个姓混用的原因在于:
    一是实施简化字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
    二是工具书注释中的问题。由于人们相沿成习,《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在“肖(xi觀o)”的字头下,均注作“姓,‘萧’俗作‘肖’”。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当作“萧”姓之“萧”的俗体字了。《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把“肖”注成只读xi觓o的单音字,字头下的第二个义项就是“姓”。这样处理,“肖”与“萧”就完全脱钩,“肖”已成为独立于“萧”姓之外的另一个姓,读音也变成了去声的xi觓o。这是“萧”、“肖”二姓使用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辞源》、《辞海》等工具书,在注“萧”时有“姓”这一义项,而注“肖”时并无“姓”的义项。从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语言文字的规定看,“萧”与“肖”既非异体关系,又非繁简关系。其他地方,如香港、台湾、东南亚等,所有的萧家人都是姓“萧”的,没人写姓“肖”。
    “詹”与“占”姓:占姓是现代人对詹姓的误用,应该为“詹”姓。现代人把“詹”写成“占”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都以为“占”是“詹”的简写。詹姓以福建、台湾、湖南、四川为多,故误用现象在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南非常普遍,以至如今人口姓氏普查中有的就把詹和占分成两个姓了。在漳州,正确写成詹姓的有900多人,仍有3000多人写成占姓。查看简繁字对照,“占”并不是“詹”的简写。台湾没有“占”这个姓,而且詹姓在台湾排在第33位。历史上有名的“永嘉之乱”八大姓南迁,詹姓也是其中之一。宋为著姓,宋人编的《百家姓》和清朝《御制百家姓》及许多姓氏典籍都找不到占姓。
    “傅”与“付”姓、“付”与“符”姓:“傅”与“付”同祖同宗,在当代“付”是“傅”字的白字,而被认定是姓,因而成了惯用字。由于应用量太大,修订现代汉语的字典时也将其解释为姓。许多找到早期家谱或寻到早期离散的大家族后,方知自己本来就是“傅”。《姓纂》记,郑国人史付的后代有取付姓者;《一统志》记,明永乐年间有叫付吉者。但目前为止,没有确切证据可以证明“付”姓更早的存在,它是否曾经存在无法考证,更不用说有记载“付氏”的家谱了。
    解放初期,国家施行文字改革,推广简化字,有很多符姓改为付姓,其中河南省太康县符草楼乡在正式公文及场合都曾被写为“付草楼”,当代符氏也分离开一部分为付氏。
    寻根溯源,符姓来源有二:一是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姓氏急就篇》、《广韵》等所载,春秋(实为战国)时鲁顷公之孙雅,仕秦为符节(玺)令,子孙以官为氏,称符姓,尊符雅为得姓始祖。二是出自他族。今黎、蒙古、苗、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漳州民间俗写惯用混用的姓氏
在姓氏发展变化历史过程中,漳州出现了一些因姓氏书写不规范等原因引起民间俗写惯用、一姓化为多姓、多姓混同的现象,人们相沿成习,使许多姓氏的白字,甚至错字应用于户籍、档案等方面,形成惯用字。归结起来,主要有五种情况,本版将分期进行介绍。——编者漳州民间俗写惯用混用的姓氏不属于繁体字简化,但因简写、同音缘故,在民间俗写中误写惯用而形成多姓混同。如有的把戴简写为“代”,萧简写为“肖”,詹简写为“占”,傅简写为“付”,符简写为“付”;有的则因异体字把阎写成“闫”,形成一姓变二姓、二姓并存混用现象,并有以简写姓取代原先姓之势。但在分析研究漳州姓氏渊源时,应按原先历史上的写法:戴、萧、傅、符、阎。混用的姓及人数应归入原先的姓。“萧”与“肖”姓:这两个姓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朝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现在国内...
· 漳州民间俗写惯用混用的姓氏
在姓氏发展变化历史过程中,漳州出现了一些因姓氏书写不规范等原因引起民间俗写惯用、一姓化为多姓、多姓混同的现象,人们相沿成习,使许多姓氏的白字,甚至错字应用于户籍、档案等方面,形成惯用字。归结起来,主要有五种情况,本版将分期进行介绍。漳州民间俗写惯用混用的姓氏不属于繁体字简化,但因简写、同音缘故,在民间俗写中误写惯用而形成多姓混同。如有的把戴简写为“代”,萧简写为“肖”,詹简写为“占”,傅简写为“付”,符简写为“付”;有的则因异体字把阎写成“闫”,形成一姓变二姓、二姓并存混用现象,并有以简写姓取代原先姓之势。但在分析研究漳州姓氏渊源时,应按原先历史上的写法:戴、萧、傅、符、阎。混用的姓及人数应归入原先的姓。“萧”与“肖”姓:这两个姓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朝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现在国内所有姓“...
· 漳州姓氏溯源
核心提示:姓作为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标志符号,用来区别氏族的不同,故这个时代,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其后人有直接承袭为氏。...表示以炎黄古帝之姓为姓氏。姓作为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标志符号,用来区别氏族的不同,故这个时代,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其后人有直接承袭为氏。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为后起之姓。以姓为氏的有姬、姜、篯、姚、嬴、妊(任)、子、芈、弋、伊等。从当今漳州姓氏的血缘关系上追根溯源,发现其中120个姓氏分别属于三个族系,即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出自四位祖先,即黄帝、炎帝、太昊与少昊。漳州姓氏中属于黄帝族的有86姓;属于东夷族的有8姓;兼属黄帝族与炎帝族的有11姓;兼属黄帝族与东夷族的有9姓。表示以古帝王称号为姓氏。如尧、舜、禹、汤。表示以族号、谥号为姓氏。古代,一个部落或一个氏族,均有自己的族号,这些族号后来...
· 幺姓混用现象
不少么姓人把姓氏写作“幺”,并称“么”“幺”是一回事儿。对此,“中国么氏官方QQ群”的群主么传璋认为:“应该说‘幺’是个错误,从祖先代代相传的族谱来看就应该是‘么’,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出于方便或者习惯自称为‘幺’,但身份证等重要证件上还都是显示‘么’。身份证件上也显示为‘幺’姓的人有,但是很少。”么传璋认为造成么、幺混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行汉语拼音输入法不够完善,“如果输入yāo的拼音你会发现结果只有‘幺’没有‘么’,而‘么’作为姓氏是应该读yāo的。在篆书里‘么’和‘幺’彼此通用,但作为姓氏,就应该是‘么’。”但也有持反对意见的人,他们认为姓氏本为“幺”,只是不知何故后来被写为“么”。幺金禾指出,幺、么姓的写法,在20世纪50年代末文字改革以前,幺、么是可以并用的,“么是幺的俗写(见《辞源》和《康熙字典》)”。文字改革以后,在《简化字总表》中,对幺和么作了明确的注解:“么,读me轻声,读y
· 惯用语
语法构成动宾结构:惯用语多数的是动宾结构的,即前面是一个动词,后面一个是名词组成的。例如:拍马屁、敲竹杠、泼冷水、耍花招等。偏正结构:偏正结构也是惯用语较多的一种形式。例如:替罪羊、耳边风、糊涂虫、绊脚石等。主谓结构:主谓(陈述)结构在惯用语中存在不多。例如:天晓得,鬼画符、嘴巴软等。并列结构:惯用语中还存在少量并列结构的。如:马大哈、丁是丁卯是卯。特点简明生动,通俗易懂,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惯用语还有一定的灵活性,大多可以拆开嵌入别的成分,有些内部语素可以适当改动,还有可以颠倒语序。嵌入别的成分:敲竹杠──他的竹杠吃老本──吃惯了老本、吃尽了老本;碰钉子──碰了个大钉子、碰了个小钉子、碰了个软钉子、碰了个臭钉子;摆架子──摆官架子、摆娘娘架子、摆臭架子。改动字词:耳边风──耳旁风;敲竹杠──敲竹棍;泼冷水──浇冷水;拍马屁──拍在马腿上了。颠倒语序:耳朵软──软耳朵;走后门──后门不能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