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中国族谱之学术地位及姓氏趣闻

2017-04-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4
转发:0
评论:0
中国族谱之学术地位及姓氏趣闻,   中国族谱效用甚广,就学术研究言之,亦自有其效用,而深具价值。然欲问中国
  

    中国族谱效用甚广,就学术研究言之,亦自有其效用,而深具价值。然欲问中国族谱何以亦具学术价值?则首须探明由中国族谱可为发现与中国民族迁,社会演进,文物盛衰,与遗传优生等有关之事实,及其与中国历史发展之关系。而欲问由中国族谱何以亦能探求关于中国民族迁移,社会演进,文物盛衰,与遗传优生等有关之事实,及其与中国历史发展之关系,则又须先为探明中国族谱所尝记录之对象,与其修撰之源流。故论述中国族谱之效用,虽可能因各人各地各时而或有不同,然欲为论述中国族谱所由记录之对象,与其修撰之源流也。其记录对象,虽各姓氏以居地分布之不同,人口多寡之有别,生计盈绌之有殊,文物盛衰之有异,而修谱人士之学养,亦视各时代与各族姓之有别,其初固未必有整齐划一之规律,然皆以阐扬氏族,传诵先芬,光前裕后,慎始怀来为原则,故靡有不为探溯族源,明载世系,遍记族裔,及其有关事迹,为修撰方针者。兹规纳现存各地之中国族谱,就其修撰源流与其所尝记录之对象,略加速分析如次:

    其一为宗支世系。周礼小史“奠系世,辨昭穆”系世所以明祖宗源流之所出,昭穆所以明父子宗庙之关系,而小吏则职司此类记录。史记三代世表,亦谓:“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着。”宗支世系之记录,自赵宋欧阳修倡五世一格之图谱,各姓氏修谱,多采用其法,称曰欧式。自始迁祖名谭,以至修谱时各丁口名字,逐世为栏,五世为格,每页注明世次,每栏除书该世祖名讳外,下书其人生卒年月日时,及科名官阶与葬所,并配偶之生卒年月日时及葬所,及生子若干,子女名字,亦有明记其女出字某人者。五世一格之内,名人之父祖子孙关系,一望而知。一页不足,分为多页,五世以后另为分格,一房书毕接记别房,篇幅甚繁,然与该族谱有关之该姓古人今人,皆能包举,是以遂能成为撰作宗支谱之普遍法式也。

    其二:为祠宇坟茔。中国自昔以尊祖敬宗为立身宝训,各姓氏多聚族而居,岁时伏猎必齐集计祭祖,故创建屋宇,必先兴筑祖堂,以供奉其先代神主。屋宇之中,既有祖堂,其后又须聚众兴建宗祠者,则以明神宗时,因礼部尚书夏言之奏,诏令薄海臣民,得祭始祖,故各地各姓,皆得兴建家庙与宗祠及大宗祠等,以为分别扩大祭祀祖宗之所。

    其三:为科第仕宦。中国自曹魏制九品中正之法,凡士子之应选服官与婚嫁,皆必参稽门阀。故巨室名家,其修撰族谱,无不详载其族历世官秩,以进之官司。
    其四:为家训教育。中国自昔重视家训家学,仕宦世家,固必以祖训为家学,为教育根本,即农村社会,亦多奉守其先代遗言或治家格言,以为其族人齐家乐业之法,又或于所居乡村,设立家塾或庄学,以为子弟读书之所,甚或于省会设立书院,以为子弟应试住宿或延师讲业之所。

    其五:为职业生计。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货为货财,食谓生计,而其本原则基于职业。盖无职业,则无由获致货财,亦无由获致生计。稽之各姓各族,其能繁衍至今者,莫不以其族各代屡有其在职业或事业上之发展,而后乃能建立经济基础,以光大其家庭,繁衍其宗族。

    其六:为家族人物。任何家族,其能见称于世者,必有其族内之杰出人物:或由热心公益与善举,而为乡里所推尊,或由职业事业之发煌,而为社会所重视,或由科第仕宦之显荣,而为时俗所艳,或由学术文章与道德之醇美,而与文化发展相关涉。此类人物,其事迹虽问有备载于国史者,然过国史以国事对象,其人物事迹之局限于乡里,或名位之局限于某地区者,则往往失载。

    其七:为艺文著述。艺文为人文情思所寄托,自李唐以,诗赋取士,下迄清明,罔有更易,而诗艺遂为学子所必熟习,故中国任何家族,昔年无有全无能作诗者,斯亦中国传统文化一特征也。其有考取蘶科在京候仕,或游宦日久致仕归里,或久困科名在乡任教者,则往往操笔撰述,作为诗集文集,以至学术专著。

    其八:为遗闻轶事。各族姓为适应其居地环境,与时势需要,其族人自每有特殊技能或特殊表现,而成为当时当地所乐闻之故实。近人修撰族谱,遂每于总谱内特辟杂录一门,以资载述,族谱务述先芬,寸长必录,而家传艺文两志,体例篡严。先人轶事遗文,悉录则病其芜,汰之有所不忍。从编篡,往往去取维艰。均可知遗闻轶事,亦中国族谱撰述之一补充对象也。


    唯族谱之撰述对象牵涉甚广,故表面上虽似仅属一家一族之记述,然实际则可借是以发现若干学术研究有关之事实。兹试举数例证之:

    一,为遗传优生与历史发展之关系。盖由中国族谱可为发现若平素不甚显著之家族,而因与某一血缘较远之人士通婚,致使其子孙乃骤然活跃,而遂影响于历史之演进者,例证甚繁,而其关系最巨者,则莫如清代号称第一仕宦世家之海宁陈氏。 
    二,为民族迁移与历史发展之关系。中国历史,每有因遭逢巨大变乱而遂引致民族之大量迁徙者,亦有因民族之迁移而遂引致历史之巨大发展者。惟前者由巨大而演微,有如“开门见山”事象易显,故特为正史所详记,而亦为史学家所注意:后者积微而巨大,有如黑夜登程,前途难知,故常为正史所失载,而亦为史学家所忽略。然若能稽考各有关族谱,则由来已久民族迁移而引致上历史发展,其中关键,亦不难明也。

    三,为社会演进与历史发展之关系。社会演进,其本身即属历史一端,今兹所谓社会演进与历史发展之关系者,即谓由社会演进之一端,而又引致历史之另外一端发展也。

    四,为文物盛衰与历史发展之关系。盖历史之发展,往往与人才之活跃有关,而人才之培养,又与文物之凭借有关,故文物盛衰,亦与历史发展,有相当关系。若就中国族谱为再进一步之分析,则于治中国之技艺与科学之发展历史,亦每有可于有关族谱为取材或取证也,自明情以来,已几于各姓各族皆有其谱乘,种类既繁,所记自广,善为分析,则无在儿不可为中国学术研究之取资,又不仅如上述可为探明中国民族迁移,社会演进,文物盛衰,与遗传优生着有关事实,及其与中国历史发展之关系,以至为中国技术与科学发展研究之取材取证而已也。
姓氏趣闻

    中国姓氏无奇不有,遂宁市档案馆职工陈历甫历时30多年,终于写出了一本220万字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词典”,该词典共收集了10129个姓氏。

    1960年代末,陈历甫就收集姓氏的正确读音﹑来源。转业后,被分到遂宁市档案馆工作,他便利用业余时间一头钻进了文山书海浬,在假期里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收集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姓氏,并用古今中外的书法名家的字体来书写所载姓氏。陈历甫的“中国姓氏书法大词典”记载了10129个姓氏,包括汉族姓氏8000多个,少数民族姓氏2000多个。例如,外面一个“广”字,里面一个“米”字这个姓,是遂宁市安居镇和内江市安岳县等地的四川土著姓,字典里都查不到。他收集的姓氏无奇不有,连“1”,“﹑”都是姓。“1”是河南的土著姓,棍的异体。“﹑”也是河南的土著姓,是主的异体字。该词典里收集的姓氏,就连“一二﹑三﹑九﹑十... ...“,”壹贰﹑三﹑... ...玖﹑拾“都是姓。所有的姓氏均注明了来历,例如,涪陵当地的”抑“姓,原是三国时代的司马懿的后裔,“抑”是懿的异体字。另一个复姓“陈没”就是太平天国大将石达开的后裔。

    “百家姓”的由来与影响“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沉韩扬; ... ...”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熟悉这样的四字韵语。就连“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至少也听说过”百家姓“吧!每个人的姓氏,作为个人符号的首要部份,作为家族的特别标志,跟跟社会生活﹑历史传统密切相关的。家喻户晓的”百家姓“是从北宋初年”公元10世纪)以来就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并有深刻影响的启蒙读物,到今天已有整整一千年的历史了。

    但是,鼎鼎大名的“百家姓”究竟是何人所作?何年成书?何地初版?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根据明﹑清以来许多学者考证的结果,“百家姓”很可能是在宋代以前就有底本,而在北宋初年由吴越地区(今浙江省杭州一带)某位无名儒生编辑加工而成的。

    最早在文字记载中提到“百家姓”的,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公元1125〜1210)。他曾写过“秋日郊居”诗三首,第三首写道: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着面看人。诗下有作者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由此可见,早在宋代,”百家姓“已很普及了。

    “百家姓”开头的“赵钱孙李”一句,是因为宋朝皇帝姓赵氏,而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氏。宋代有学者认为,孙“是王妃的姓氏,”李“则是南唐国君李后主的姓氏。所以有这样的排列次序。

    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刻字印刷的“百家姓”版本,是元代(公元14世纪前叶)刊行的,由汉字和蒙古字注音相对照。但是,元代刊行本还不完备。流行于世的“百家姓”直至明代才定型。“百家姓”通行本共收录了438个姓氏,其中,单字姓408个,编为102句;双字姓30个,编为15句;最后再加上一句“百家姓终”,共有118句,472个字。大约在清代后期又出现了一种“增广百家姓”,共收录单字姓444个,双字姓60个,以“百家姓续”四字作为结句。目前所能见到的清代刻字的各种“百家姓”的版本,文图并茂。每页上方有图,画些历史名人,标出姓名,注明郡望(其望族 - 有声望的大家族的发祥地或籍贯之所出);下方把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念起来琅琅上口,声声悦耳,像一首抑扬顿挫的四言古诗,使人喜闻乐道,便于诵读和记忆。

    历代出现过不少“百家姓”的改编本,如明代末年黄周星编著的“百家姓新笺”,清代以康熙皇帝名义编写的“御制百家姓”,咸丰年间(公元1851〜 1861年)丁晏改编的“百家姓三编”等等。这些“新编”百家姓“,”在编排上颇费了一番功夫,且皆有独到之处,但终究未能将旧本加以取代,足见其生命力是何等的强。“百家姓”不仅世代流传于汉族之中,甚至兄弟民族中也出现过“百家姓”注音译本,如“蒙古字母百家姓”﹑“女真字母百家姓“等。其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汉字姓氏的使用情况据初步统计,中国历代文献记载中前前后后出现过的姓氏,共达6403个,其中:单字姓氏:3730个双字姓氏:2498个三字姓氏:163个四字姓氏: 9个五字姓氏:3个但是,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姓氏,特别是许多复音姓氏,早已从历史上消失。又据80年代统计,现在使用的汉字姓氏,北京市有2225个,上海市有1640个;沈阳市有1270个,武汉市有1574个,重庆市有1245个,成都市有1631个,广州市有1802个。以上七大城市共有不同的姓氏2587个。另据报导,目前台湾省近两千参佰万人口中,共有姓氏1694个。从这些资料推测,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亿使用汉字姓氏的人口中,现存的姓氏数量约为三千个左右。

    1982年中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材料表明:中国汉字姓氏中,以李﹑王﹑张三姓为最多,分别占人口总数的7.9%﹑7.4%和7.1%,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的100个姓氏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高﹑朱﹑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沉﹑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叶﹑﹑薛阎潘余﹑﹑﹑﹑戴杜钟﹑夏﹑﹑﹑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江﹑秦﹑﹑﹑史﹑顾邵侯﹑﹑﹑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武﹑常﹑﹑﹑乔贺龚﹑﹑﹑赖文。这100个姓氏总计占人口的87%,而前19个大姓占人口一半。

    但从各个省﹑市单独看来,姓氏分布的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在北京市户籍卡片中,王姓人口竟占10.6%,李姓﹑张姓各占9.6%,刘姓占7.7% ,以上四姓共占北京市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再加上“赵﹑杨﹑陈﹑徐﹑孙﹑马﹑吴﹑高”等12姓,共占北京市人口总数的一半左右。

    在台湾省,10个大姓为: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他们占台湾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姓氏趣闻请问:您的姓该怎么念?有些特别的姓氏用字,各有两种读音,表示两支不同的姓氏。遇到这样的情况,只有询问本人:“您的姓该怎么念?”这里有个原则:“姓从主人”,就是说,应该按照本家族世代相传的读音;万不可自以为是,错读错认。(在其他国家,别的语言中姓氏读音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些特别的姓氏用字是:乐﹑覃镡﹑盖﹑﹑﹑郇召﹑隗﹑贲。分别说明如下:乐姓分两支 - 读乐(音乐的乐),这一支主要分布于华北一带;读乐(快乐的乐),这一支主要分布于南方。覃姓分两支 - 读谭(音谈);读秦(音秦),多为广西壮族姓氏;镡姓分两支 - 读谭(音谈);读生(音蝉),主要分布在四川一带;盖姓分两支 - 读盖(音概);读戈(音葛);召姓分两支 - 读邵(音绍);读赵(音兆),是云南省傣族的姓氏;郇姓分两支 - 读鲁迅(音荀);读焕(音环);隗姓分两支 - 读奎(音奎);读韦(音伟);贲姓分两支 - 读本(音奔);读费(音肥)。准确地用普通话拼写出姓氏读音,对于国际交行和人名检索的机械化﹑自动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1979年6月15日起,联合国秘书处正式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代替过去的“威妥玛式”旧拼法,作为在各种罗马字母系语文中转写中国人姓名的统一标准。

    萧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三十,在台湾排名第三十位。通志氏族略:萧氏,古之萧国也,后为宋所并,宋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宫长兼有功,封于萧,子孙因以为氏。按萧姓出自姬姓,是古帝王喾的后代。喾的后代有一个叫仲衍的,是商末名臣微子的胞弟。仲衍的后代大心,是当时宋国公族弟子。宋国将领南宫万造反,杀死宋王,立公子游为宋君,大心率人拥立公子御说为宋桓公,并且杀死了南宫万和公子游,立了大功,被桓公封于萧,建立了萧国,史称萧叔。后来萧国被楚国所灭,子孙们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萧。萧姓在战国时期,主要在河南,江苏一带发展。南北朝时期,萧姓显贵天下,建立了南齐和萧梁两个国家,并且在北齐,北魏和北周也十分显贵。唐代,萧姓有人开始迁居福建,宋代时又有人迁居广东,清朝康熙年间,萧姓开始进入台湾。此外,住在中国北方和东北的契丹族萧姓,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在与宋朝对峙的辽国时期,曾经举足轻重。萧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兰陵,东海,广陵,河南,沛县,杜陵,武进,梅州,海丰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族谱之学术地位及姓氏趣闻
中国族谱效用甚广,就学术研究言之,亦自有其效用,而深具价值。然欲问中国族谱何以亦具学术价值?则首须探明由中国族谱可为发现与中国民族迁,社会演进,文物盛衰,与遗传优生等有关之事实,及其与中国历史发展之关系。而欲问由中国族谱何以亦能探求关于中国民族迁移,社会演进,文物盛衰,与遗传优生等有关之事实,及其与中国历史发展之关系,则又须先为探明中国族谱所尝记录之对象,与其修撰之源流。故论述中国族谱之效用,虽可能因各人各地各时而或有不同,然欲为论述中国族谱所由记录之对象,与其修撰之源流也。其记录对象,虽各姓氏以居地分布之不同,人口多寡之有别,生计盈绌之有殊,文物盛衰之有异,而修谱人士之学养,亦视各时代与各族姓之有别,其初固未必有整齐划一之规律,然皆以阐扬氏族,传诵先芬,光前裕后,慎始怀来为原则,故靡有不为探溯族源,明载世系,遍记族裔,及其有关事迹,为修撰方针者。兹规纳现存各地之中国族谱,就其修撰源流与其...
· 中国族谱之学术地位及姓氏趣闻
中国族谱效用甚广,就学术研究言之,亦自有其效用,而深具价值。然欲问中国族谱何以亦具学术价值?则首须探明由中国族谱可为发现与中国民族迁,社会演进,文物盛衰,与遗传优生等有关之事实,及其与中国历史发展之关系。而欲问由中国族谱何以亦能探求关于中国民族迁移,社会演进,文物盛衰,与遗传优生等有关之事实,及其与中国历史发展之关系,则又须先为探明中国族谱所尝记录之对象,与其修撰之源流。故论述中国族谱之效用,虽可能因各人各地各时而或有不同,然欲为论述中国族谱所由记录之对象,与其修撰之源流也。其记录对象,虽各姓氏以居地分布之不同,人口多寡之有别,生计盈绌之有殊,文物盛衰之有异,而修谱人士之学养,亦视各时代与各族姓之有别,其初固未必有整齐划一之规律,然皆以阐扬氏族,传诵先芬,光前裕后,慎始怀来为原则,故靡有不为探溯族源,明载世系,遍记族裔,及其有关事迹,为修撰方针者。兹规纳现存各地之中国族谱,就其修撰源流与其...
· 中国家谱的学术地位有多高?
家谱对于每一个姓氏的家族来说都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而在华夏文明中家谱同样也有着极高的地位,而在学术研究上,家谱的地位又如何呢?中国族谱之学术地位及姓氏趣闻中国族谱效用甚广,就学术研究言之,亦自有其效用,而深具价值。然欲问中国族谱何以亦具学术价值?则首须探明由中国族谱可为发现与中国民族迁,社会演进,文物盛衰,与遗传优生等有关之事实,及其与中国历史发展之关系。而欲问由中国族谱何以亦能探求关於中国民族迁移、社会演进、文物盛衰、与遗传优生等有关之事实,及其与中国历史发展之关系,则又须先为探明中国族谱所尝记录之对象,与其修撰之源流。故论述中国族谱之效用,虽可能因各人各地各时而或有不同,然欲为论述中国族谱所由记录之对象,与其修撰之源流也。其记录对象,虽各姓氏以居地分布之不同,人口多寡之有别,生计盈绌之有殊,文物盛衰之有异,而修谱人士之学养,亦视各时代与各族姓之有别,其初固未必有整齐划一之规律,然皆以阐扬...
· 族谱中华姓氏之尹姓来源及各堂号分布
尹姓起源关于尹姓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出于少昊金天氏(以封邑为氏)通志·氏族略载,少昊金天氏之子殷被封于尹城(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新安县东南,一说在山西隰县东北),任工正,被称为尹殷。他的后裔世袭工正,居于尹城,即以封邑为姓。出于伊姓(以官职为氏)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载:商代初年的相国伊尹(名伊挚)的后人有一支以伊尹的官职尹为姓。故这一支尹姓出自伊姓。出于兮姓(以官职为氏)风俗通义载:周宣王时的师尹(太师,三公之一)兮甲,字伯吉父(父一作甫),世称尹吉甫。诗经曰:“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又曰:“尹氏大师,维周之氐。”(小雅节南山)毛传曰:“师,太师,周之三公也;尹,尹氏,为太师。”风俗通义曰:“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氏。周有尹吉甫。”尹吉甫有子尹伯奇,即以尹为氏。分布与播迁尹姓发源于河南、山西、陕西一带。西汉时尹姓已发展到河北、山东、陕西。两汉之际迁入江浙一带和贵州、广西等地。魏...
· 中国稀有姓氏趣闻
中国稀有姓氏趣闻中国的姓氏繁多,俗称“百家姓”,可实际上是“万家姓”。中国的姓氏不但多,而且稀奇古怪什么样的都有,在漫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大批稀姓,以下举例说明。苟姓:苟姓的来源可谓一波三折。在1400多年前,后晋有一个“敬”姓大臣因冲了皇帝名讳,为避免满门抄斩,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宗族忍辱减“文”留“苟”,改姓“苟”。千余年后的今天,居住在登封市唐庄乡的“苟”姓村民,集体到公安局上访,要求恢复“敬”姓。现在又改回“敬”姓。毒姓:“毒”姓始于唐朝掌故。河海大学的夏静庐先生对这个“毒”姓的由来作了较清楚的解释:唐代有个宰相,名叫窦怀正,虽然权倾朝野,但这位窦丞相还想夺取政权,推翻李姓皇上,结果被皇上发现,叛乱没有成功。后来,气愤难平的皇上为了表示对窦丞相的惩罚,就给他的后代赐姓为“毒”!采姓:也是一个十分罕见的姓氏,但分布很广,其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出自纪姓,据传黄帝之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