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向市档案馆捐家谱的市民多了

2017-04-1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7
转发:0
评论:0
向市档案馆捐家谱的市民多了,身逢盛世、国泰民安,如今在民间兴起了修家谱的热潮。修好家谱后,除了家中保存外,一

身逢盛世、国泰民安,如今在民间兴起了修家谱的热潮。修好家谱后,除了家中保存外,一些市民还将新修的家谱送到市档案馆长久收藏。

昨日,记者从市档案馆获悉,向档案馆捐藏家谱的风气,近七八年在我市兴起,截至今年,市档案馆已接受家谱捐藏十多个姓氏、90册左右。

现状:市档案馆今年又收3套新谱

30多岁的韦友谊是丹阳人,今年年初,他向市档案馆送藏了一部刚修成的家族新谱——《延陵韦氏宗谱》。他告诉记者,在延陵韦姓是大姓,幸逢太平盛世,族人 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就想到了修家谱。2011年,韦友谊的父亲这一辈提议修续谱,后于2013年初修成。对于如何保管新修成的家谱,族人认为送入市档案馆 保存安全放心也能长久。

像韦友谊这样的市民,近几年多起来了。据市档案局征集编研处处长魏志文介绍,市档案馆今年又收到市民自发送藏的3套家谱,除《延陵韦氏宗谱》之外,还有《丹徒石桥丘氏宗谱》和《泗阳灵城马氏宗谱》。市档案馆向捐赠人均发了一本《收藏证书》。

“截至目前,市档案馆收藏的家谱已经达到十多个姓氏、90册左右。”魏志文还说,尤其近几年,市民送来收藏的家谱越来越多,这些家谱都是新修的,续修的时间一般从民国开始。

变化:女儿、有经济实力者上家谱

翻阅近些年来送藏的家谱,魏志文发现,这些续修的家谱与传统的家谱相比,无论修编的观点、记载的内容还是制作的介质,都在变化。

首先是修谱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民国时期及以前朝代的家谱,修编时看重读书出类拔萃或仕途、品德等方面突出的族人,而不一定把拥有钱财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在家族中的地位高低。

现在修谱就有所变化了,经济实力较强的家族成员,比较容易上家谱了;甚至不少家谱还将为修谱捐款的家族成员的姓名事迹记入家谱。

其次是新修家谱中,女儿也可入谱,这在旧的家谱中很少见。如《丹徒石桥丘氏宗谱》中,就收入《各房参修男女人口统计表》,男女的人数清楚明了。再如《丹阳 延陵韦氏宗谱》,收入了国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出生的独生女的名字,改变了传统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严格惯例。

再有,随着电脑技术和数字时代的来临,出现电子版的家谱。《丹阳延陵韦氏宗谱》在印制2000多套文本后,还批量制作了一批电子宗谱,既有利于数字化保存也方便了计算机阅览。

魏志文说,“总之,新修家谱的过程,折射了身处时代的巨变,也反映了当下世情风俗的变化,其中既有时代进步的一面,也有对传统观念的冲击,真实记录了社会的嬗变和一个时代的印迹。”

作用:保存家谱有利学科研究

在说到为何将家谱送到市档案馆收藏,接受采访的几位市民说,有的老家谱,在家族中一共只保存了几套、甚至是孤本,这些珍贵的家族史册很有可能会因为多次搬 家或者虫噬、霉烂、火灾等自然灾害而毁损,“现在,我们家族把它们送到市档案馆收藏,发挥了市档案馆专业化保管的手段和技术,有利于家谱长期完整保存。”

他们还说,收藏在市档案馆,有利后辈调阅。中国人尤为重视家族观念,作为后代也有寻根问祖的需求。在市档案馆中收藏家谱,有利于后辈和研究者集中调阅和利用。

“馆藏家谱的查阅还有激励后昆的作用。”一位捐赠家谱的市民说,他送入市档案馆的家谱包含老家谱的部分,其中就记载族人与范仲淹等历史上的名人有过交往,还为自家家谱题序的情况,这些珍贵的历史记载,能够激励后辈奋发努力,做出成绩。

“新修的家谱,对全国乃至地方的人口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有研究作用,也能为查阅者提供翔实具体的历史资料。”韦友谊说,例如将独生子女中的女性入谱,从一个家族的繁衍历史反映国家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

(记者干光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欧阳询54代孙向湖北省档案馆捐赠家谱
原标题:欧阳询54代孙捐赠家谱给省档案馆记者姜宗俊6月21日上午,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家谱捐赠仪式在湖北省襄阳市档案馆举行。欧阳询54代孙欧阳雪清将装裱大师修复的欧阳询家谱捐赠给湖北省档案馆。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楷书四大家。欧阳询与襄阳有何关系?欧阳询54代孙欧阳雪清说,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和家谱记录,欧阳询的33代孙时宜受封襄阳王府左长使。如今欧庙就是这些后代的居住地。欧阳氏家谱记载了欧阳氏家族繁育生息的历史,为了更好地见证和传承欧阳家族的发展历史,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好家族档案,欧阳询54代孙欧阳雪清将欧阳询家谱无偿捐赠给省档案馆。湖北省档案局保管处副处长朱亚斌表示,家谱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欧阳询家谱的无偿捐赠,为今后的宗谱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为传承姓氏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华家谱新闻采编记者曾文静)
· 安农大教授赵泽祥向泾县档案馆捐赠家谱
作者:来源:泾县新闻网发表时间:2014-12-10
· 西昌沙氏家族向市档案馆捐赠《沙氏宗谱》
自我馆面向全市市民发布《西昌市档案馆档案征集公告》以来,得到了来自各行业、部门及个人的热烈反响。8月4日上午,西昌沙氏家族代表沙江权先生到市档案馆,参加了市档案馆举行的西昌回族《沙氏宗谱》捐赠仪式,市档案馆对其主动捐赠《沙氏宗谱》表示感谢,并为其颁发了《捐赠证书》。市档案馆将对《沙氏宗谱》进行永久收藏,并积极运用馆内设施,保管保护利用好《沙氏宗谱》一书。据沙江权先生介绍,《沙氏宗谱》前后共修撰5次,家谱第一次编撰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第五次是2018年。祖上是元朝进入中国的赛典赤家族,明朝洪武年间月鲁帖木儿之孙胖伯改姓沙落籍西昌,但由于年代久远,最早的家谱不慎遗失。本次捐赠的《沙氏宗谱》以1992年在河西清真寺发现的沙氏老家谱为基础,详细记录了自元朝以来家族的历史与传承。老家谱背后的故事1992年的一天,河西(现佑君镇)的沙开友(沙氏后人,此人家庭贫困,借住于河西清真寺),在准备搬出...
· 曹氏族人向溧水档案馆捐赠宗谱
【摘要】(记者卢伟通讯员杨飞周良)记者昨天从溧水区白马镇获悉,该镇花山村曹氏家族代表将一部《曹氏宗谱》捐赠给区档案馆。目前,该档案馆已收藏《曹氏宗谱》《濮氏宗谱》《延陵韦氏族谱》等15套家谱。【摘要】(记者卢伟通讯员杨飞周良)记者昨天从溧水区白马镇获悉,该镇花山村曹氏家族代表将一部《曹氏宗谱》捐赠给区档案馆。目前,该档案馆已收藏《曹氏宗谱》《濮氏宗谱》《延陵韦氏族谱》等15套家谱。(记者卢伟通讯员杨飞周良)记者昨天从溧水区白马镇获悉,该镇花山村曹氏家族代表将一部《曹氏宗谱》捐赠给区档案馆。目前,该档案馆已收藏《曹氏宗谱》《濮氏宗谱》《延陵韦氏族谱》等15套家谱。《曹氏宗谱》编纂的上限为1841年,下限为2015年,时间跨度175年,详细记载了曹氏家族从河南省光山县迁徙到溧水原白鹿乡、东屏乡定居,后开垦荒山、耕种田地扎根花山村的来龙去脉,以及曹氏族人潜心编修宗谱的历程。该谱一共有五个章节,把...
· 临海水路张村张氏宗亲向台州市档案馆捐赠宗谱
商报记者朱玲巧文/摄5月11日下午,临海水路张村张氏宗亲向浙江省台州市档案馆捐赠《台郡清河嫡派水路张张氏宗谱》,一共六册,台州市档案局(馆)长朱建新接收宗谱并颁发馆藏证书。宗谱是一族一姓的生命史,也是历史的“活化石”。《台郡清河嫡派水路张张氏宗谱》记录着该族的世系事迹,包括历史沿革、世系繁衍、居住迁徙、人口出生、族规家训、祠产名绩、科举仕宦、传记艺文、婚丧祀典、祖先坟茔等。据宗谱记载,水路张张氏的始祖六一公,原籍河南开封府清河郡祥符县人氏。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六一为国子监直讲,因在朝中刚正直言抗金,反对议和,得罪了投降偏安派,被贬为台州府通判。因为在任期间爱民如子,所以六一任满调离台州时,百姓们纷纷挽留,遂安家于郡城临海炭行街,成为台郡清河嫡派炭行张氏始祖。览阅宗谱台郡清河张氏各房派分支,历代人才辈出不胜枚举。近现代有辛亥志士张镜潭,革命家张崇浴⒖国少将张崇文。晚清民国时期,张镜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