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家谱】家谱修复:“冷门”中传承文化

2016-08-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8
转发:0
评论:0
【家谱】家谱修复:“冷门”中传承文化,修复好的家谱,页面残缺。古籍修复常用工具。   “修复古籍不仅要整旧如旧,保留文

修复好的家谱,页面残缺。

古籍修复常用工具。

    “修复古籍不仅要整旧如旧,保留文献的装帧风格,还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如果将来发现有更好的保护修复技术,后人可以循迹回到修复前的状态。”昨日下午,在市区碧云路某住宅内的一个古籍修复工作室,古籍修复师金卫益正在对一本来自温州的手写家谱进行修复。他说,平时看到的家谱大多是木活字或手写字印刷的,像这样手写的并不多见,因此他们修复时也格外用心。

    记者看到,这本手写家谱大部分破损严重,有的页面只有一半不到的信息,其他部分显示的都是托裱用的竹纸。在这个工作室里,放着不少待修复或已修复的古籍,其中大多数是家谱。四名工作人员正在工作台上专心致志地工作。有的家谱品相较好,只有较轻微的受损,修复师就进行相应的修补,有的则需要进行大手术,需整本拆下来逐页进行托裱———就是在原来的古纸下粘一层薄薄的竹纸或宣纸,使其看上去“融为一体”。

    “修复不同古籍所用的纸张、黏着剂都各有不同。纸张的厚度、纹路都要和古籍本身既对应,又不同,有时还需要给纸张染色,以配合和衬托原书的色彩。”金卫益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用于修复古籍用得最多的是来自奉化一家纸厂产的竹纸,因其颜色比较丰富,加之明清时古籍印刷中竹纸本身也用得较多,配色相对容易。

    在一个朝南向阳的房间里,地上晾晒着不少古籍书页。它们已经被修补得平平整整,看起来字迹清晰、古色飘香。金卫益介绍道:“这是一册已经拆装修复了的。有的古书修复前破损严重,受潮发霉、被老鼠咬、被虫蛀,……很多古书收购进来后,都散发着一股霉味,有的因为在干燥的地方存放太久和纸质老化,变得又干又脆,稍一触碰,就会裂开。如何修复使其变得平整?这就要先使用雾气或用清水轻轻浸润,让之变软,再用同色纸将破损处补齐,然后用排笔在书页背后刷上很稀的糨糊,再裱上一层纤维纸托底,拂拭平整,逐页进行,全部裱好后再截齐装订成册。薄薄一册书,甚至要用一个月的时间。

    据了解,古籍修复技术在中国拥有上千年的流传史,至少在唐代便已出现和运用,唐代的褚遂良、宋代的苏东坡就曾亲手从事装裱。在其后的发展中又形成了流派纷呈的盛况,比如蜀派有绝技“借尸还魂”、京派有绝技“珠联璧合”、津派有绝技“千波刀”等,使之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今不但这些修复流派大多难觅踪影,古籍修复技艺在部分城市也已经成为非遗项目。

    从事了六年古籍修复工作的金卫益说,做他们这一行相当单调,要的就是“心灵手巧”。古籍修复不但要熟悉各个朝代书籍的形式和版本,还要了解各朝纸张、书皮及装订风格,更要有娴熟的技艺。金华的古籍修复师极少,可能就他们几个。和他一起做古籍修复的几个人都还比较年轻,但这一行不太能留不住人,一方面是薪资待遇不太如人意,再者做这个也很需要耐心。有的人是凭着一份对古籍与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坚持,中途转行的也不少。

    据介绍,修补一本古书,往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像编页码、裁纸、调糨糊、托裱、晾干、压书、齐栏、裁书、缝线等,一招一式极为考究,有的工序要求近乎苛刻。像齐栏就颇有讲究,齐栏就是将一本古书的整叠纸张顿平后,根据地角线再一一对齐,有的古书纸张很软或开本较大,就不太好顿平、齐栏。做这些都是要时间积累的,绝非一朝一夕能练就。

    金卫益说,他们修复的这些古籍,都是他们业主从各地收购来的,有的是从北京等地的拍卖会上拍来的,价值各不相同。修好后,这些古书有的会流通出去,有的则被业主收藏起来。他们做古籍修复,都是走一步算一步,一天能修多少都没个谱,因为每本书甚至每一页的受损情况都不一样,修起来只能一点一滴地来,没有任何捷径或偷懒的办法。“每天的工作虽然单调,但看着经自己的手那些古书得以延续生命,心里还是很慰藉,挺有成就感的。干我们这一行的人这么少,我们就是在冷门中默默地传承文化。”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易学大师周天一慷慨捐赠家谱,助力文化传承
在2024年的金秋十月,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不仅迎来了丰收的季节,也见证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10月29日下午,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全行与常务副会长刘鑫,专程前往杭州天一文化有限公司,拜访了在该领域享有盛誉的易学大师周天一老师。周天一老师,作为易学界的知名人物,他不仅在易学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更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家谱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认识。他深知家谱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家族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多年来,他一直在默默收集、整理和研究家谱,希望能够为这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次周全行会长与刘鑫的到访,正是为了感谢周天一老师多年来对家谱文化的贡献,并探讨进一步的合作。而周天一老师则给了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他决定将自己收藏多年的家谱无偿捐献给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这份捐赠,不仅仅是数据的传递,更是文化...
· 传承家谱文化精华筑家风
政协湖北省十一届四次会议上,陈新呼吁要重视传承家谱文化精华,以弘扬家教优良传统,助推和谐家庭家风建设。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陈新认为,家谱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规矩意识、励志精神、家风建设等精华,是传好家教家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缺少的文化基因,在现今仍有现实意义。湖北经历过“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大规模移民,深挖和利用家谱文化的条件得天独厚。但在陈新看来,湖北家谱收藏和文化研究主要以民间为主,在人、财、物力上均存在瓶颈,而政府在此方面收集、利用不多,挖掘不深。湖北省图书馆研究馆员昌庆旭表示,家谱文化里的族规、家法本身有教化功能,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这种教化功能越来越弱,特别是现在的80、90后,对家谱文化认知甚少。陈新建议,政府应出面组织家谱的收集、编纂工作。湖北省图书馆可设立家谱文化研...
· 重修家谱背后是文化传承
河南拥有深厚的根亲文化,百家姓中常见的姓氏有73个源自河南。家谱文化在河南源远流长。今年春节前,河南省图书馆推出“读家谱树家风”活动并征集家谱方志,引起春节返乡群众热情关注,短短月余就收到了100多部家谱,目前该馆收藏的家谱总数超过1000部,涉及180多个姓氏。我从哪里来?我的血液中流淌着哪种基因?我的祖先是谁?家谱就是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的档案。已经延续千年的家谱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变革呈现出什么新特点?又面临着哪些危机?未来家谱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记者对以上问题进行了采访。民间修谱热潮兴起“目前我们馆收藏的家谱已达40个姓氏60多套100多册,其中大部分家谱是新修的。”2月27日,在平顶山市图书馆六楼,平顶山市图书馆副馆长王宝郑指着书架中码放整齐的各类家谱对记者说。近年来,修续家谱在河南多地悄然升温,有一家一户修的,有同宗同族分支修的,也有一村一乡搭班子修的。“优秀传统文化的...
· 宁海花园社区家谱座谈会:共话家族文化,传承历史记忆   
2024年11月3日上午,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宁海县梅林街道花园社区的服务中心,为这里增添了几分温暖与活力。这一天,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周全行、顾问李炳君、副会长刘鑫、组织联络办沈鑫明一行四人,在宁海周姓分会会长周照才的陪同下,来到了这个充满文化底蕴的社区,与花园社区的领导及各界人士共同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谱座谈会。座谈会由宁海周姓分会会长周照才主持,他热情洋溢地介绍了与会嘉宾,并表达了对各位到来的热烈欢迎。随后,座谈会正式拉开帷幕,会长周全行首先发言,他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研究会开展的工作,包括家谱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与传播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周全行的发言,不仅展示了研究会在家谱文化领域的深厚底蕴,更表达了对家族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追求。紧接着,李姓委员会筹备会会长李安国汇报了李姓委员会的筹备情况。他详细介绍了筹备工作的进展、遇到的困难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随后,李强发...
· 家谱研究-家谱中列入家族文化的初衷
家谱中列入家族文化的初衷人活一生不容易!在风风雨雨中经受了生活的历练之后,又得出了许多人生的经验,而且许多宝贵的经验是可以讲出来值得后人借鉴的。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经验就淡忘了;有的随着本人的离世也可能就随之入土了。留下了诸多遗憾!在写家谱之际,我突然想到:其实人生的经验是可以作为家族文化来传承的。这应该是很好的主张。家谱除了应该列出祖宗的顺序,和典型的发展故事外,还应该有家族文化的传承,这样才能体现家谱的完美性,体现家族文化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整体性。笔者在整理家谱之时,即2009年之际已经是过了不惑之年的人了。在写家谱之前,同样有许多的人生经验可以讲出来。经常也和雄江、雄亮俩位从事记者职业的哥哥以及拥有研究生学位的侄子如磊讲起家族文化,相互交流,但总是觉得这样单个的交流局限性还是很大。曾经设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一部书来记载人生的经历和经验,以便留于后世。没有想到在整理家谱之际正好实现了这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