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根问祖

高要邓氏宗祠—见证400年邓氏发展繁衍

2016-04-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546
转发:0
评论:0
高要邓氏宗祠—见证400年邓氏发展繁衍,                                        

                                                              

                                                                

 慕名来到高要市南岸街道办事处新江一村,见到耸立在村中池塘边的邓氏宗祠时,顿时被它的建筑规模和建筑工艺所折服。 

 新近出版的《肇庆文物新发现》一书也印证了记者的判断,这座邓氏宗祠的确是肇庆最大的明代祠堂。据悉,邓氏祖先邓斌曾是明代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武官)。时至今日,新江一村村民依然保存明代永乐年间,邓氏祖先邓斌的四代诰命牌匾。

                    

探寻:难得一见的明代三进宗祠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高要市工作组实地考证,高要市南岸街道办事处新江一村的邓氏宗祠始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它坐西北向东南,三开间两厢房宽27.2米,三进深38.6米,祠内面积1050平方米。 

 该祠为硬山顶,并饰以彩塑。在头进阔面花岗岩石门额上,为清代肇罗道(官名,管辖肇庆和罗定府的道台)王澎所书的“邓氏宗祠”。

                    

  在邓氏宗祠的大门两旁,有两尊约50厘米高的灰雕人物,他们为一男一女,手中都持有一面像镜子一样的圆形物。祠堂门前两条檐柱上的石月梁中,各有一尊石狮承托着石头拱,以及碧绿的琉璃瓦檐。 


跨入邓氏宗祠,有一个约6米高、3米宽的巨大木屏风,屏风上挂着六块诰命牌匾(臣子遵循帝王之命制作的牌匾),都是明代永乐年间,新江一村邓氏祖先邓斌的四代诰命牌匾。 

在邓氏宗祠的屋檐和墙头上都画有壁画,除了头进的两尊灰雕人物,二进和三进的墙壁上还有几尊灰雕的人物和花鸟。这些壁画和灰雕都栩栩如生,可见当年绘画和灰雕艺人的技艺何等精湛。 

邓氏宗祠除了在建筑面积和装饰上傲视肇庆众祠堂,还有三进的建筑布局在肇庆也难得一见。 

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朝廷对房屋、宗祠的建筑风格、规模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做大官者,后人才能修建三进的祠堂,才能使用碧绿的琉璃瓦。

                  

 荣耀:邓氏祖先是明代锦衣卫指挥使 


提起新江一村的邓氏三世祖邓斌,村中的邓尚如等几位邓姓村民脸上流露出掩饰不住的自豪。 

据该村的《邓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由于蒙古人进攻中原,告老还乡的南宋官员邓元德为躲避战乱,携妻儿老小从河南邓县辗转来到江西,后翻过广东南雄大臾岭来到广东高要白坭(今属三水管辖)。 

到了元至正四年(1344年),邓元德的后人邓汝显迁徙到现在的新江一村。20年后(元至正二十四年),邓汝显的孙子邓斌在该村出生。谁也没有想到,这位邓斌日后会成为明朝的锦衣卫。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邓斌考中恩贡生。次年,他赴京城南京应试,因武艺超群,被录为朝廷锦衣卫(皇帝和皇室的卫士)。 

在随后的岁月里,邓斌因侦查户部侍郎郭桓贪污、蓝玉私狱等大案立功,先后被提拔为锦衣卫镇抚、同知和指挥使(正三品武官),并被朝廷封为召武将军。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57岁的邓斌告老还乡。明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 

这位邓斌如果地下有知,可能也会有些遗憾和不解,他这位武功盖世的武官,后人竟然重文轻武。在清代,他的后人中先后有5位考取文举人,其中两位举人的举人碑仍然保存在邓氏宗祠中。 

当年的锦衣卫指挥使邓斌还有一件憾事,他的画像也毁于“文革”时期,以至记者翻拍其画像的愿望落空,同样留下一个遗憾。

               

  如今:邓氏后人珍藏明永乐皇帝手书 


记者在高要市南岸街道办事处新江一村采访时,该村的八旬长者邓尚如拿出一本《邓氏族谱》。 

据《邓氏族谱》记载,邓氏族谱出自召武公祠,公祠门额上的“召武公祠”四个大字,是明永乐皇帝朱棣赐给新江一村祖先邓斌的手书。 

据邓尚如老人介绍,一直到“文革”之前,邓氏宗祠都是召武公祠,朱棣皇帝手书的石刻匾额也镶嵌在祠堂的大门上,“到了‘破四旧’,我们村里的族中老人担心这块石刻匾额被破坏,将它凿了下来,换上了由清代肇罗道王澎书写的‘邓氏宗祠’石刻匾额。” 

时至今日,这块珍贵的明代永乐皇帝朱棣手书的石刻匾额还在。邓尚如老人神秘地告诉记者:“这块石匾就埋在我们新江一村的某个地方,出于安全考虑,我不方便讲具体埋藏地方,等我们村重建召武公祠纪念祖先邓斌时,我们再将它取出来,修建在召武公祠的大门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高要邓氏宗祠:肇庆最大的明代祠堂
记者慕名来到高要市南岸街道办事处新江一村,见到耸立在村中池塘边的邓氏宗祠时,顿时被它的建筑规模和建筑工艺所折服。新近出版的《肇庆文物新发现》一书也印证了记者的判断,这座邓氏宗祠的确是肇庆最大的明代祠堂。据悉,邓氏祖先邓斌曾是明代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武官)。时至今日,新江一村村民依然保存明代永乐年间,邓氏祖先邓斌的四代诰命牌匾。探寻:难得一见的明代三进宗祠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高要市工作组实地考证,高要市南岸街道办事处新江一村的邓氏宗祠始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它坐西北向东南,三开间两厢房宽27.2米,三进深38.6米,祠内面积1050平方米。该祠为硬山顶,并饰以彩塑。在头进阔面花岗岩石门额上,为清代肇罗道(官名,管辖肇庆和罗定府的道台)王澎所书的“邓氏宗祠”。在邓氏宗祠的大门两旁,有两尊约50厘米高的灰雕人物,他们为一男一女,手中都持有一面像镜子一样的圆形物。祠堂门前两条檐柱上的石月梁...
· 【邓氏网新闻】邓氏宗祠、祖坟
· 邓氏宗祠“笃淳堂”
邓氏宗祠“笃淳堂”从“五代同堂”出来以后,邓招汉宗亲又特意领着孤峡山人和另一个宗亲长辈一起去了拜谒了邓氏宗祠“笃淳堂”。据邓招汉宗亲介绍,“笃淳堂”实际是邓六金祖上所建的分祠。据孤峡山人所知,原千一郎祖成公祠建于我上杭才溪陈坑村。由新坊村邓氏、我陈坑村邓氏、岭头村邓氏共建于解放前。地址就在孤峡山人家的正对面。后因解放战争和文革被毁。“笃淳堂”实际千一郎祖成公祠的分祠。“笃淳堂”仍为木质建筑,正幢一厅二个侧室。背后青山。门迎秀丽的笔架山。真可谓是风水宝地。“笃淳堂”内供“笃淳堂”邓氏列祖列宗神主位。两边墙壁上贴满了所录新坊村邓氏仙去老人的名讳及本村出新丁的姓名。两边墙壁及立柱上还有先祖们所写的对联或书法。“笃淳堂”正中间对联曰:远溯渊谟斐兄且;近怀先德v见忾闻。横匾曰:“笃淳堂”。中间是神主位,上书“南阳邓笃淳堂上始高曾祖历代考、妣一脉昭穆宗亲神位”。侧面立柱自内而外共五幅对联。还有先祖们的...
· 宗祠陵园-从化邓氏宗祠
从化的古村落有很多,文物保护单位也有很多,今天要介绍的是邓氏宗祠。从化邓氏宗祠位于从化太平镇神岗邓村,始建于南宋。据邓氏族谱记载,宋朝曾委派一位名叫邓德远的人到古番禺县流溪司做地方官,其在任期间曾受到当地官霸势力排斥,境遇不顺,于是便令其手下士兵伐木铺砖建成一座祠堂,以示其在当地立足生根的决心。依祠中对联“家本江南垂统绪,由来宋末绍箕裘”。可究其族源。之后,邓氏后裔人丁旺盛,成为当地一大族。邓氏宗祠背东北,向西南,阶前场地宽广,挖有一口水塘。祠堂面宽三间14.5米,深三进45.7米,建筑面积662.65平方米,是典型的硬山顶式砖、木、石结构建筑。三进虽均为抬梁木构,而风格迥异,疑为修复年代差异所致。其后堂形式犹为突出,穿斗意韵浓郁,构造简单,瓜柱硕大粗壮,不失朴实。灰塑龙船瓦脊,素胎勾头、滴水,六级岩石铺砌踏步,第一进面阔3间,门联为:“三登世系,两秀家声。”第二进以红砂岩石柱础承托,承托...
· 王台溪后邓氏宗祠
大门和匾额大门的正上方,镶嵌着“邓氏宗祠”四个大字,砖雕镌刻,篆体端厚,笔力遒劲。在此下方门楣上的突起的四个圆柱形门簪(zān),也像门的眼睛,纵目圆睁,观察着大门外的世界。四个圆柱形门簪外圈都包裹着风轮、火轮图案。它告诫子孙们要学会: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遗憾的是四个圆柱形门簪折断有时,推测原来四个圆柱的断面可能刻有:春兰、夏荷、秋菊、冬梅的图案,或“吉祥如意”、“福禄寿德”等文字。门庭装饰“邓氏宗祠”匾额上方的墙体顶上,有三叠式青砖青瓦依次向前延申,每层凸出青砖的尖角逐渐增多,其墙顶飞挑的檐角,是一对喜鹊伉俪在两端头翘尾直插云霄。祠堂大门外对称两侧,各镶嵌一块尺寸全等的长方形龟背砖墙。龟形背景墙在传统文化中暗喻着先知先觉、刚毅不屈、长寿吉祥。“邓氏宗祠”的门庭装饰,古朴典雅,和谐统一。彰显当年建设该祠堂邓氏先人睿智聪慧,具有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门当户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