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独创之法究竟是“泼墨”还是“破墨”?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四川内江人,原名张正权,后改为张爰,字季爰,号大千,后因出家为僧,法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
根据人们和互联网上的主流观点,张大千在绘画上的独创之法为“泼墨泼彩”,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大千挚友张目寒说:“大千之新技巧,世人皆称为泼墨法,殊不知大千先生为破墨而非泼墨。大千曾言:‘不袭米芾父子房山方壶一笔’,便知大千所创之破墨法非昔人之泼墨法也。”
张大千在《四十年回顾展自序》中写道:“……卜宅巴西,予年六十,忽撄目疾,视茫茫矣,不復刻意为工,所作都为减笔破墨。世以为创新,目之抽象,予何尝新。破墨法故我国之传统,特人久不用耳。老子云:‘得其环中,超以象外。’此景良不易到,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其庶几乎。”
破墨之法,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论》中记载到:“余曾见(王维)破墨山水,笔迹劲爽。”清乾嘉人沈宗骞云:“以淡墨润浓墨,则晦而钝;浓墨破淡墨,则鲜而灵。故必先淡而后浓者为得,此即所谓破墨法也。”
实际上,张大千用新法时,会先用大笔将清水有起伏地“画”在半生熟宣纸上,然后再趁着纸张没有干掉,用大笔引导画盘中的浓墨往上面倾泼,这时一座大山就屹立于纸上了。最后再用小笔蘸清水将山脚边沿破开,使之与浓墨衔接。这种手法应当是以“破”为主,以“泼”为辅的。开始泼清水实际上就是为下一步泼墨作铺垫,接下来泼墨就不会显得墨在纸上的过渡过于僵硬,此时属于“墨破水”。
待主山稍干后,再用“色破墨”的方法遂将石青、石绿快泼或慢洒在浓墨上,依然是破墨先行,泼墨完善细节,之后才用花青再破石色轮廓。此时,画面上呈现出的已是水、墨、色的和谐叠加状态了。
水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几乎是最重要的,水的多少决定图画的层次变化形态,同时运笔的手法也会进一步形成画面中的细节以达到心理预期中的效果。这就是张大千“破墨”之法所产生的抽象与美感并存的意境。
综上:以破为主,辅以泼法,交替使用,是对张大千所创新法更为具体的描述。不是简单的“泼墨”,也不是简单的“破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展开-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