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他的这一生是怎样的?
唐诗的发展在盛唐时期达到顶峰,这个时期的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了“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诗派,其中高适就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此外还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高适不仅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还是政治家、军事家,那么唐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他的这一生是怎样的?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
图源自网络
高适是将门之后,他的祖父高侃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名将,屡立战功,而高适的父亲是高崇文。可惜的是,他的父亲早亡,高适年少时家道就渐渐衰落了,甚至还到了“求丐取给”,需要靠亲戚朋友接济,俗话说“人穷志不穷”,虽然高适家境贫寒,但是他仍然渴望文武兼修、继承祖风,以此报效家国、建功立业。
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高适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求仕之旅,年少的高适,自负有才华,希望通过举荐,迅速步入仕途,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报复,但是想要进入仕途并不是这么容易的,毕竟在那个时候才华横溢的人很多,家境好的更是不少,像高适这般家境破落的,想要走举荐这条路,是很困难的,因此这个时候的高适只能等待机遇。
图源自网络
到了唐朝开元十九年,那年的高适刚好二十八岁,当时某地发生叛乱,边患危急,高适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奔赴前线,先后欲投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这时高适创作了很多诗,如《信安王幕府》《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别》、《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赠别王十七管记》《塞上》《蓟门五首》等等,而后高适渐渐有了名声。
开元二十三年,唐玄宗下令开科考试,并且命令五品以上的官员举荐人才,高适可以说是“文武通才”,当时的通事舍人杨公就举荐了他。所以这次高适再次来到长安,可惜的是这次高适没有考中,一直到四十六岁的时候,张九龄之弟张九皋亲自写了一封举荐信,让高适带着举荐信去考有道科,这一次不算是正式的科举考试,而是临时的特别的考试,主要是选拔有道德的模范。也许是这一次的考试机制,还有举荐他的人的欣赏,四十六岁的高适进士及第,得到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封丘尉。
有了第一份工作的高适,也正式走上了仕途之路,开启了他大器晚成的后半场人生。刚进入仕途的高适,本来准备大展拳脚的,结果发现官场不过如此,四十九岁的时候就辞去了县尉之职。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做选择题,刚辞职完的高适就迎来了新的机会,在唐朝天宝十一年,高适担任了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而后哥舒翰进京见唐玄宗,还特地带上了高适。由此,高适得到了唐玄宗的重视。
图源自网络
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玄宗任命高适为左拾遗、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服侍唐肃宗的时候,高适已经是五十四岁了,后高适担任过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六十岁的时候迁任剑南节度使,六十一岁,高适为严武所代,迁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可以说,高适的这一生,四十七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六十一岁封侯,哪怕他的前半生没有任何成就,但是高适用他的后半生证明了,只要自己努力了,还是可以逆风起飞的。(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