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他的人生是怎么样的?
提起北宋的文学,那肯定会想到苏轼,其不仅喜欢美食,同时也热衷于结交其他同样有才华横溢的文人,而在宋朝有这么四个人都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并且在《答李昭玘书》中,苏轼还表示过“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那么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他的人生是怎么样的?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
晁补之,出生于济州钜野,根据《宋史》的记载,晁补之从小就聪颖过人,有着很强的记忆力,在他刚懂事的时候,就会写文章了,就连王安国一见到他就感到惊奇,在十七岁那年,晁补之的父亲到杭州做官,晁补之一同前往,于是荟萃了钱塘山川风景人物的秀丽,写出了《七述》。
图源自网络
随后,晁补之就带着《七述》去见正担任杭州通判的苏轼,那个时候苏轼刚好也想写关于钱塘的风景、轶事,不过后来看到《七述》后,不由感慨道:“我可以搁笔了!”苏轼称赞他的文章写得很好,超过一般人甚远,以后一定会显名于世,因此人人都知道了晁补之的名字。由此可知晁补之年少时就展现出了他的才华。
晁补之在宋神宗元丰二年的时候,考中进士,参加了当时开封府考试和礼部别院的考试,这两次考试他都得了第一,就连宋神宗看到他的文章,都在称赞,而后他被调为澶州的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宋哲宗元祐初年,晁补之被升为秘书省正字,又迁校书郎。元祐五年,晁补之因校书郎官奉微薄,不足赡养,乃乞补外官,得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元祐七年,晁补之被召回朝廷后,任著作佐郎。元祐末年,晁补之受连累离开了京师。
图源自网络
在绍圣元年,晁补之出知济州,当时有一群强盗白天在街巷抢劫,晁补之暗记住他们的姓名,而且都记清楚了他们的行装都,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将盗贼全部抓来了。在绍圣二年,晁补之因犯修神宗实录失实之罪,被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而后因为避亲嫌,改差通判亳州。绍圣思念,党禁再起,晁补之再次被贬,不料在丹阳途中,其母病疫,晁补之即奉灵柩还乡,服丧家居。
后来到了宋徽宗即位的时候,皇太后听政,复用元祐党人,晁补之得遇赦,建中靖国元年,后党论之祸起,他为谏官管师仁所弹劾,出知河中府,他在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大观二年,政局渐有缓和,晁补之先是改提西京崇福宫,又改提举南京鸿庆宫。最后令他回家,他就自己修筑了一座归来园以自娱,并且自号归来之,忘情于仕途。大观四年九月二十五日,晁补之逝世,年五十八。
图源自网络
晁补之虽是苏轼的弟子,不过他的诗词作品代表作是比较少的,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高于诗词,同时也擅长书画,其代表作主要有《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等。(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