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平宰相到北宋词人的晏殊,他的人生是怎么样的?
在北宋时期,有这样一位词人是不能被忽视的,那就是晏殊,它的一首"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更是被世人诵读,而事实上,晏殊不仅仅是一位词人,更是一位北宋著名的政治人物,官至宰相,并被后人称为太平宰相,那么从太平宰相到北宋词人的晏殊,他的人生是怎么样的?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
图源自网络
晏殊,字同叔,自幼聪慧,在他七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并且有“神童”之称,后来在他14岁的时候,就以“神童”的身份参加了科举考试,与他同台竞技的也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不过晏殊丝毫不畏惧,信心满满,并且在他14岁的时候就进士及第,被授秘书省正事,可以说,晏殊的人生起点是非常高的。当然了晏殊本人不骄傲不自满,虽担任了这样的职位,但还在发奋学习,积累知识。
晏殊的能力很强,做事也比较严谨,而宋真宗也是有意栽培他,晏殊相继出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太常寺丞等官职,可以说晏殊在官场上步步高升,期间也比较顺利。
图源自网络
公元1022年的时候,年仅12岁的宋仁宗继位,当时的晏殊提出了刘太后垂帘听政的建议,也因此晏殊又一次得到了升迁机会,担任了右谏议大夫。在此之前,晏殊在朝廷上可谓是非常顺利的,但是也有些许波澜,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被贬过三次,一次是因为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而这就是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所以就被贬至应天府,在此任地方官时,他曾大办学校,培养人才;第二次是因为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然后被贬到了亳州、陈州。
不过每次被贬,都被重新起用,在庆历二年三月的时候,晏殊就以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加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成为宰相。但是到了庆历四年的时候,晏殊的第三次被贬就来了,当时是因为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颍州。后来到了晚年的时候,晏殊又被仁宗留早了身边,最终在京病逝,宋仁宗还亲自去祭奠,为他停朝两日,赠他司空官爵,赐他 “元献”谥号,可谓礼遇有加。
图源自网络
晏殊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虽然偶有沉浮,但是大多数他还是身居高位,权柄在握的,这也能担得起“太平宰相”的称号。当然了,晏殊除了在做官上面有能力,其在文坛上也有一定地位的。晏殊的词作对于后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他一生笔耕不掇,产量极高,水平也是非常高的,甚至还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另外冯煦《蒿庵论词》称之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与欧阳修共“开江西一派”。
总的来说,晏殊可谓是人生大赢家,少年成名,虽然在此期间偶尔有小风波,但是后来又成为当朝宰相,甚至还是一位词坛大家,虽能不说一句羡慕!(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