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最早被列为祠堂的古人是谁?他的故居又在哪里?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名人何其之多,且涉及各个领域。祠堂的含义是祭祀先祖或者先贤的场所。而那些已经逝世的古人在现在有多种的象征形式,比如牌位、雕像等。其中,故居,因有名人生活的踪迹,也成为名人的一种象征。因此,将名人故居直接设立为名人祠堂的情况也不在少数。那最早的故居被列为祠堂的名人是谁呢?跟着小谱接着往下探寻吧。
图源网络
其实这个名人,我们都烂熟于心,那就是“诗圣”杜甫。四川街西门外浣花溪畔,有一座古代民居,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叫做杜甫草堂,这是现存最早立为祠堂的名人故居。
杜甫草堂是杜甫流寓成都时在好友严武的资助下建立的。大家听到“草堂”两个字可能会一位杜甫故居比较简陋破败,其实不然,现在它的占地面积是比较大的,各种功能区也都很完备。
图源网络
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有一座“少陵草堂”碑亭。
但是今日杜甫草堂的规模主要依赖于重建,其实最初的草堂确实是草堂。杜甫居住在草堂期间曾经做过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有几句就展现了杜甫当时生活的窘迫。如“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首诗叙述了杜甫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
图源网络
杜甫草堂始建于唐乾元三年(公元760年自唐朝末年起人们为了纪念他,曾将旧址加以修葺•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淸嘉庆十六年(1811年)又两次重建,奠定了今日杜甫草堂的规模。
现在杜甫草堂已经成为了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许多人来这里参观祭拜杜甫,探寻他曾经的生活印记。现在杜甫草堂中还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颇具观赏价值,其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有“四绝”之称。想要了解杜甫不妨来参观杜甫草堂,这里既展示了杜甫的生平,还陈列着他的诗歌作品。
(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