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魔”之称的白居易,如何从一个追求仕途的人变为世人口中的“白乐天”?
白居易,我国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有着“诗魔”的美誉,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而且语言平易通俗,在他身上有着不同意其他诗人的淡泊平和、闲逸悠然,他还自己给自己取了个字叫“乐天”,意为:“忧愁时少乐时多”。
我们都知道,白居易也曾有过一段热衷于仕途,追求功名的时期,那时他还正年少,像许多人一样心怀热忱,由于自己正巧颇有天分,于是更想干一番大事业。他曾因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成了名震京都的少年才子,也曾豪言壮志,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年少"。那么,又是什么让他放下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成为世人口中的“白乐天”的呢?
倘若你了解白居易的一生,就会发现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29岁进士,当时还满怀热情,写下不少讽喻诗,讽刺朝廷的官员,直接对刚当时的权贵。他言事太过直接,曾引得唐玄宗不满,唐玄宗曾对大臣抱怨过:“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后来宰相遇刺身亡白居易再次直言上谏,惹恼了当时的权贵,他曾讽刺过的那些人于是落井下石,在背后挑他的刺,说他的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而白居易写了不少关于赏花和井的诗句,有伤孝道,这件事过后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被贬的经历让白居易颇受打击,他在贬谪期间曾经写下过“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可见当时他早已不再是当年胸怀满腔热血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了。
后来即便东山再起,他身上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气质已经养成,闲来时,一壶茶、一壶酒,看尽人生百态。他在《食后》一诗中说“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这时的白居易已经到达了看破生死,无可无不可的境界,终日以诗酒琴茶自娱。
从一腔抱负,满心想要建功立业到与世无争、超然于官场斗争之外也许是很多文人都会有的经历。宦海浮沉,让人只能感叹人生渺小,世事不由人,把握好当下,过好自己的人生也许才是最好的人生态度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