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吴中四杰”之一的高启,他有哪些经典著作?

2022-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42
转发:0
评论:0
高启(1336-1373),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个人简介高启(1336~1373),元末明初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诗兼采众家之...

高启(1336-1373),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吴中四杰”之一的高启,他有哪些经典著作?

  个人简介

  高启(1336~1373),元末明初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生平简介

  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号称"北郭十友";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他也是明初十才子之一。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礼贤下士,闻高启才名,多次派人邀请,延为上宾,招为幕僚。座上都是巨儒硕卿,时高启年仅16岁。

  他厌恶官场,23岁那年借故离开,携家归依岳父周仲达,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故自号青丘子,曾作有《青丘子歌》。

  明洪武元年(1368),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吴中四杰”之一的高启,他有哪些经典著作?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

  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

  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诛连,被处以腰斩而亡。

作品简介

  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5集,2000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937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搜集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18卷,今通行《四部丛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据此影印。高启的词编为《扣舷集》,文编为《凫藻集》,另刊于世;《凤台集序》保存在《珊瑚木难》中,是现存唯一评论高启在金陵的诗歌论文。

“吴中四杰”之一的高启,他有哪些经典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中四杰之一高启人物结局?高启的代表诗作
高启是元末明初诗人,生于公元1336年,去世于公元1374年,长州人。高启自幼生在富户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元末之时,天下大乱,高启携家归隐青丘。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请高启出仕,授翰林院编修,修《元史》。几年后不受朱元璋户部右侍郎之职,坚决辞官归乡,此后归隐。如果高启就这样归隐了到还没什么,毕竟已经不在那个圈子里混了,朝中的事情怎么也影响不到他头上。但是偏偏他后来卷进了魏观一事中,最后落得个凄惨下场。朱元璋创建大明之后,曾先后多次选派官员前往苏州。因为苏州早些年是张士诚的大本营,当地老百姓对张士诚颇有恩情,所以苏州官员的任免在朱元璋看来十分重要。当时被朱元璋选为苏州知府的人,正是魏观。魏观到了苏州,便想要重新修建官府府邸。毕竟经过这么些年的战乱,四处都是废墟,魏观想要重新修下房子,也是说的通的嘛!这事儿在魏观看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可后来偏偏就因为修这房子,惹来了大祸。魏观当时将官府地基修建...
· 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杨基,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中〔今江苏苏州〕,约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一三七三年〕前后在世。九岁能背诵六经。元末,曾入张士诚幕,为张士诚记室。洪武初,〔明初,公元一三六八年〕起为荥阳县知县,历官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为维桢惊赏。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诗倍加称赏,于是扬名吴中。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杨基以诗著称,亦兼工书画,尤善绘山水竹石。其元末诗作,大多表现维护元代统治立场,入明后,仍眷怀元室。风格异于高启,多不能摆脱元诗秾丽纤细风习,他的无题、香奁诸体尤甚。王世贞批评它颇伤“风雅”(《艺苑卮言》)。他的写景咏物之作尚有佳品。如《天平山中》:“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观察入微,描绘如画,诗人一路沉醉于花香鸟语...
· 明初四杰高启与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他高启的妻子是谁?
高启,字季迪,自号青丘子,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有《青丘子歌》留世。高启在何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也与杨基、张羽、徐贲共称“吴中四杰”。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早些年因为穷困出家为僧讨生活。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朱元璋因此与同乡之人一起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朱元璋才智过人、谋略无双,所以很快就在起义军中起势,到了后来甚至接手所在起义军,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后来更是将这支起义军发展壮大,推翻元朝统治,合并消灭其他起义军势力,建立大明王朝,统一天下。一个是诗人,一个是帝王,这两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人才稀缺,所以向天下颁发诏书,广招人才,高启才名远播,自然也在他征诏之列。洪武元年,高启开始进入明朝官场,任翰林院编修,修《元史》。初时朱元璋和高启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甚至因为高启十分有才,朱元璋...
· 明初四杰高启与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他高启的妻子是谁?
高启,字季迪,自号青丘子,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有《青丘子歌》留世。高启在何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也与杨基、张羽、徐贲共称“吴中四杰”。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早些年因为穷困出家为僧讨生活。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朱元璋因此与同乡之人一起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朱元璋才智过人、谋略无双,所以很快就在起义军中起势,到了后来甚至接手所在起义军,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后来更是将这支起义军发展壮大,推翻元朝统治,合并消灭其他起义军势力,建立大明王朝,统一天下。一个是诗人,一个是帝王,这两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人才稀缺,所以向天下颁发诏书,广招人才,高启才名远播,自然也在他征诏之列。洪武元年,高启开始进入明朝官场,任翰林院编修,修《元史》。初时朱元璋和高启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甚至因为高启十分有才,朱元璋...
· 儒林四杰之一的元代画家黄溍有哪些成功的弟子
元代画家黄溍字文潜,是浙江义乌人。了解元代画家黄溍生平经历可知,黄溍生于公元1277年,卒于1357年,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黄溍自幼聪慧灵敏,深受父母的喜爱。黄溍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他在诗词领域、书画领域都有不俗的造诣。值得一提的是,黄溍和虞集、揭徯斯、柳贯被世人并称为儒林四杰。黄溍画像为了让黄溍成为一名有志之士,黄溍父母专门请了一位师父教授黄溍文学知识,黄溍的悟性很高,老师讲授的《诗经》、《尚书》,黄溍都能过目不忘。学习写作时,黄溍能一气呵成几百字的文章。老师十分惊叹黄溍在文学写作上的天赋,直夸黄溍长大后,一定是位了不起的人物。黄溍在十三岁时,写了一篇名为《吊诸葛武侯辞》的文章,不久后,这篇文章恰好被知识渊博的山南先生看到了。山南先生见黄溍有着不俗的文采,便收黄溍为学生,教他系统的写作方法。黄溍二十岁时,曾前往杭州一带游学。在杭州游学期间,黄溍结识了苏杭一带知名学者。黄溍从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