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末元初的元好问从小就是神童吗?其一生经历如何?
元好问是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其诗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还被尊称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那么金末元初的元好问从小就是神童吗?其一生经历如何?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
图源自网络
元好问的家庭背景是非常不错的,拘束是北魏皇室的后裔,因其祖先随着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元好问的祖先是元滋善,担任过柔服丞的,只是他的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就以教授乡学为业,平常的时候就以诗歌酒水为伴。
从元好问的背景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元好问的家世是不错的,再从一些史书记载中,我们也能够了解到元好问从小就比较聪明,在他七岁的时候,就能够作诗了,并且还被当时的人称为“神童”。到了十一岁的时候,就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兼知登闻鼓院路择的赏识,因此那个时候路择还经常教元好问读书;十四岁时,元好问又拜郝晋卿为师。
图源自网络
元好问因为从小就比较聪明,所以他从十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了,由于“识免乡试”,所以他是直接到并州参加府试的。可能是因为他十六岁之前都比较顺畅,所以他的科场就屡屡受挫,十六岁时,榜上无名;十九岁时,又未高中;后来到了二十岁的时候,元好问返回故里,又开始读书,参加了第三次考试之后,他还是没有考中,可惜在当时国家危机,考试失败,使得元好问的情绪是非常低沉的;再一次考试的时候,他还是失败了,不过通过这次考试,元好问结识了很多朝中名人;二十八岁的时候,元好问依旧没放弃,还是赴京赶考了,但是这一次同样没成功。
可想而知,每一次的失败都使得元好问大受打击,不过到了三十二岁的时候,元好问进士及第,却又因为科场纠纷,被诬陷为“元氏党人”,便愤然不就选任。又过了三年,刚好是三十五岁的元好问,得到了赵秉文等人的贡举,以考试优异得中科举,也是因为这次机会,元好问正式就选,被担任为权国史院编修,留官汴京,不过他的生活还是比较清苦的。
图源自网络
只是在这不久,金朝灭亡,他也非常痛心,并未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后来因为他的诗文名气颇大,耶律楚材倾心接纳元好问,不过那个时候的元好问已经无意出仕为官,其年就重回了家乡隐居,并交友游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