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嘲讽权贵被贬官的唐朝大臣顾况,他还有哪些成就?
至德二年,进士及第,顾况一生官位不高,曾担任授书郎、镇海军节度判官,后因作诗嘲讽权贵,被贬官饶州司户。晚年隐居茅山。顾况虽在仕途上并不顺遂,但他文学上的成就斐然,且听我细细道来。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隐),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人(今浙江省海盐县)。他善工于诗,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是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先驱。
他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反映现实生活,传达教化作用,反对诗作过于注重文采华丽,只有精致的外壳而没有实质意义的内核。顾况的《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了贵族子弟奢侈浪费的生活,讽刺了封建帝王追求长生而寻丹问药的愚昧行为,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顾况诗作虽侧重于主题意义,但在创作手法上亦是颇具文采。又如《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生动且丰富的比喻以及对弹奏环境的烘托渲染,将弹奏的技艺、曲趣描绘的生动奇趣,奏乐场景和错落琴声跃然纸上。
顾况的艺术成并不限于诗作上,更是延展到绘画创作。他不拘于小的画布,而是将几十幅画绢拼接在一起,他则要在这巨幅画布上画下海中的山。
他的绘画创作过程离不开声势浩大的呐喊助威团,由敲锣打鼓和嘶声喊叫两拨人组成。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他还要喝酒以激发创作灵感,而后洋洋洒洒,泼墨成画,画笔一勾勒,便是一幅整体与细节兼具的山水图卷。
顾况的作品涉及层面较为丰富,上至家国、下至女怨,既有丝竹之声,又有江南民歌。《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是他的代表作,开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其目”的先例,《囝》为其中名篇,揭露了官吏残害人民的惨状,如下附上以供鉴赏:
《囝》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
为臧为获,致金满屋。为髡为钳,如视草木。
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受其福。
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及汝既生,人劝不举。
不从人言,果获是苦。囝别郎罢,心摧血下。
隔地绝天,及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