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的岑参,他的经历是什么样的?
我们都知道,大唐盛产诗人。各种流派的诗人在这一时期都涌现出来。比如,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新乐府诗;以韩愈、孟郊、李贺等为代表的韩孟派等等。
大唐流派之一的边塞诗就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我们今天就来讲讲“大唐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的岑参,看看,他的生活经历是什么样的。
在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中,岑参在边塞呆的时间最长。他曾两次从军出塞,戍边六年,写下了70多首边塞诗,是边塞诗人中的杰出代表。
岑参是湖北荆州人,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当过刺史,但去世很早。所以岑参小时候的生活比较困苦,但他人穷志坚,刻苦好学,九岁就能赋诗撰文。30岁时考中进士,当了率府兵曹参军。
胸怀报国之志的岑参不愿过按部就班的平庸生活,渴望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闯荡。所以他积极响应朝廷边塞建功的号召,先后两次出塞。第一次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当书记(处理公文的官员),第二次给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当幕府判官,前后加起来在边关一线摸爬滚打了六年。
沐浴着广袤边陲飒飒的烈风,领略着沙漠落日绚绚的红晕,倾听着边关将士纠纠的心声,岑参创作了许多瑰奇壮丽的边塞诗。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岑参东归勤王。在杜甫等人的推荐下,他担任了右补阙。他刚正清廉,经常上奏章指斥官员过失,得罪了不少人。他自己也受到排挤,在朝堂和地方周转起伏,先后干过起居舍人、虢州长史、太子中允、嘉州刺史等职务,人称"岑嘉州"。公元770年在成都病逝,享年56岁。
岑参的诗歌题材范围很宽泛,除了边塞诗,他的山水诗、抒怀诗、赠答诗也有不少佳作,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边塞诗。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歌创作大气开阔、雄奇瑰丽,《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精品力作,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艺术境界。
令人诧异的是,以金戈铁马、雄辉壮丽为诗歌特色的岑参,竟然写有一首缠绵情深的《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这就好比抡大锤的,忽然间玩起了绣花针,不禁让人有些瞠目。但细品诗意,做梦者是一男子,在梦中“只用片刻工夫,就已行走数千里来到江南”,思念至深至切,还是内蕴着刚直汉子岑参的炽烈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