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他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说起王勃,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那篇名震古今的《滕王阁序》。小小年纪就才华横溢,也因此列入“初唐四杰”之首。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王勃奇特的一生。
王勃(650 ~676),初唐诗人,字子龙,锋州龙门(今山西)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他年少时非常的聪明,据传六岁能作文章,就有了“神童’之誉,十四岁应举及第。其文章《滕王阁序》影响深远,流传天下。
可惜的是,这样的天才少年,此后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的。王勃后来被授予了朝散郎一职,不久,却因一篇《檄英王鸡文》,得罪了唐高宗,由此被逐出了长安。
生性恃才傲物的王勃,总是为同僚所嫉。就这样,王勃后来又因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再次犯了罪。这一犯可谓扭转了他的人生:不仅毁了自己的仕途,还连累了父亲——王福畴也因此被贬到南荒之地,担任交趾县令。
今天的我们,听了这么多地区争夺文化名人的故事,我们可能不禁想问:王勃的墓地在哪呢?
初唐一大才子王勃,最终魂归他乡。
大约在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到达被贬在交趾的父亲王福畴那里,不久后,他便返航。不幸的是,当时正当是夏日的台风天气,天妒英才,可怜的王勃在最终在大浪中溺水惊悸而亡。
传说中的交趾郡,又名“交阯”(越南语:Giao Chỉ),位于现在的越南北部。先秦时期,交趾为百越支下骆越的分部,初期范围,大约相当于今天的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一带。秦朝以后,设立了“交趾郡”,为今越南北部。汉朝之后其地域范围历经演变,东汉时将交趾更名为“交州”(南交),交州最大范围及其文化遗迹位包括今广东省以及越南的北部。
后来,交趾从中国独立出去了,但中国、日本仍习惯以“交趾”、“交阯”来称呼这一地区的政权。在宋代,皇帝也曾封统治越南红河三角洲的丁朝皇帝为“交趾郡王”。在元、明时期,这里也曾分别短暂设立交趾行省和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遭遇海难的王勃,最终被葬在了越南的乂安省宜禄县宜春乡(Xã Nghi Xuân)。据说,当地人对这位唐代大才子一直都极为尊崇。直到今天,这里还留存着王勃的墓地和祠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